現代人18歲為成人,你知道他們還不能稱為一個真正的大人嗎? ---大人之學(一)

2023/10/2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禮記.大學篇》-- --- 原文自《宋本禮記注疏本》作者/ 曾子(曾參)

◎ 開宗明義 第一章--- [ 釋明明德 ]

◎ 【大學經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後身脩,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大學 : 大人之學。有別於幼稚無知的兒童、愚人、惡人。

※ 知止: 知道遵守規矩。什麼應該做努力去做,不應該做的不去做。

至善:人類本有的清淨純善本性。

※ 明【明德】: 能覺悟明白因果、倫理、道德智慧等等真理真相。

※ 親民: 聖賢君子德行、學問成就,深入民間教化,或為官治國平天下。

※聖賢: 有圓滿德行智慧的善人、好人,就是正常人。


※成為真正大人的學問道理、方法,先要學習明白做人的倫理道德智慧,改過自新。道德學問成就之後,深入民間教化人民,最後理事通達而能安住於內心本有的清淨至善本性。內心知道安止於善良本性,不動貪愚惡念,就能有安定的志向;有安定志向,就能心靜不妄動;心靜不妄動,心中就能不焦躁,隨處而安;心中安定,處事就能冷靜思慮精細,詳實審斷;思慮精細詳實自然能得真實智慧,進而體會明白心中本具的清靜至善本性。

凡事物都有根本與枝葉,人事都有開始與終結,不論身心世界、外在環境,都能知道何者先做,何者後做;何者應該做,何者不應該做,就接近[ 至善之道 ]了!


※ 古聖古賢之善人,都想要天下人都能找回他們[本有的清淨善良本性],想要人民、社會風氣淳善,就先要治理好國家。要治理國家,先要治理好他的家庭,使家庭慈愛和諧。想要治理好家庭,先要做到修正自身。要修正自身,先要端正廣大自己的心地。要正大心地,先要做到真誠自己的心念,不可欺騙、欺侮自己。
 要真誠心念,先要做到、學習[正知正見與外用知識]。要有正知正見,必先做到革除心中的貪婪物欲。

貪婪物慾革除後,就能接受、學得正知正見。學得正知正見後,心念就能清淨真誠無欺。

心念清淨真誠,就能端正不動搖。觀念端正後,就能反省、修正自身的言行。

自身修正後,就能治理好家庭問題,使其和諧美滿。能治理好家庭,就有治理國家問題的智慧能力。能治理好國家,就能使國家太平昌盛!

※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所有一切人都是以[正心修身]為根本,才能齊家治國,而身不修心不正而能齊家治國的人,未曾有這樣的人。

而德厚心正之人不能齊家治國,或是德薄不肖之人能齊家治國的,古今以來不曾有這樣的人。這才是真正覺悟明瞭做人的根本,覺悟明白心中本有的至善智慧。


◎第二章----[ 釋誠意 ]

【傳文】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揜: 遮蔽。胖: 舒適。

傳文: 註釋、解釋經文的文字。


所謂的[ 誠意 ]者,就是不可欺騙自己,欺侮自己。就如同討厭惡臭之味,喜歡美好的事物,這叫做謙虛自我,心中無有惡念,所以君子在無人看見的心中、獨處之處,也必定謹慎小心,不起惡念,不做惡事。

 小人在無所事事之時就會去做惡事,無惡不作。見到仁德君子就會躲避,掩藏起他的惡行,而欺騙君子故意說他所做的善行。他人觀察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如清楚的看見身體內的心肝脾肺一般,清清楚楚無所掩藏,做惡有什麼好處呢?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心中想什麼,就會顯現在言行外表上,所以君子必定謹慎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曾子說:[ 十雙眼睛看著我,十雙手指著我,外在環境的監視多麼嚴格!]。就如同有錢人會裝飾華屋,而德行智慧會莊嚴自身,心胸就會廣大身體自然舒適,所以君子必定是心中清淨存善,無有惡念。


◎ 曾子引用《詩經》說明外在學習要如何做到【誠意】?

【傳文】《詩》云:[ 瞻彼淇澳,菉竹漪漪。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聖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 於戲 ! 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康誥》曰:[ 克明德 ],《大甲》曰:[ 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 [ 做新民 ] ,《詩》云:[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

子曰:[ 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呼?]。《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與國人交,止於信。子曰:[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 止 : 心念安住不動,不懷疑,不左右搖擺。


◎ 在外-- 要深入治學、嚴謹修身、端正威儀

《詩經.衛風》曰:[ 看那淇水岸邊茂盛的竹林,長得多麼翠綠又風姿搖曳。文雅的君子研讀治學,要如同雕琢玉石般,如切如磋,成為美玉;修身也要如同在礦石中取出珍寶,如琢如磨,成為珠寶。有嚴謹堅毅的威儀,盛大勇武的心胸,文雅厚德的君子,令人難以忘懷! ]

如切如磋者,是嚴謹精進、深切學習智慧真理之學問;如琢如磨者,反省修正自身言行,瑟兮僩兮者,是戰戰兢兢,畏懼自身有絲毫的過惡;赫兮喧兮者,是令人敬畏、效仿的言行典範威儀。文雅厚德君子,能永遠令人難忘,是因學問至聖賢之地,德行以達明德至善之行,人民世世永遠懷念無法忘懷!

《詩經.周頌》曰:[ 嗚呼! 周文王、周武王之文武德,令人思慕,久久不能忘! ],後世賢德君子、君王因為學習文武前王的自新明德,及仁德親民的教化,得以國治太平;人民百姓得以生活安樂,富庶安康,所以就算他們已經不在世間,後人也永不會忘懷其恩德! ]

在內--要心念向內尋求清淨至善本性

《尚書.康誥篇》曰:[ 要能學習明白本有的清淨善良本性。],《尚書.大甲篇》曰:[要時時向內心尋求清淨善德的本性。],《尚書.堯典篇》曰:[ 要能明白自心的大德智慧。],都是在說明人人要能夠學習明白自心本有的清淨善德智慧。

殷商湯王在洗臉臉盆刻有銘文說:[ 人們誠然能滌舊自新,便應當一日又一日的力求改過自新,不可有一日間斷。],《尚書.康誥篇》曰:[ 要努力改過,做自新之民。]

《詩經.文王篇》曰:[ 周國雖然是一個舊邦,但是文王能自明其德,自新其舊,自改其過。他受命於上天,推及仁德教化於人民,所以君子極盡方法使自己、人民能改過自新,覺悟修明智慧明德,心念安止於至善之本性。]

《詩經.商頌.玄鳥》篇說:[ 仁王所居住的千畝都市,是人民唯一選擇居住之地。]
《詩經.小雅.緡蠻》篇說:[ 唧唧喳喳的黃鳥都知道要選擇草木茂密繁盛的樹林築巢。]
孔子說:[ 連黃鳥都知曉要選擇適宜的樹林築巢居住,我們人可以不如鳥嗎? ]
《詩經.文王》篇說:[ 喔!仁德深厚無邊的文王,心地安止於光明敬慎的至善之德。]


作為國君,心安止於仁德,以仁德治理天下。作為政府官員,心念安止於忠敬,以忠敬輔佐國君治理國家事務。作為子女,心念安止於孝順,孝悌父母兄弟姊妹。在社會中與國人交往,心念安止於誠信,絕不欺詐國人。

孔子說:[ 聽到他人爭鬥訴訟,我與一般人一樣,必定盡力使他們停止爭訟,和睦相處。]

就是使虛假不實的小人,不能盡說欺詐虛假的言論,造成社會混亂。因為聖賢所明瞭的智慧德義及言行,使人民敬畏心服,這就叫覺悟明瞭自心本有的至善根本,真正知道一切事物的根本。


 ◎ 孔子、曾子教誨我們,應當革除貪婪物欲,修正觀念,修正言行,以忠孝仁義道德為做人之根本,做什麼樣的人? 做好人、善人,作一個正常人。所以大人就是正常善人之義。

故身為人民的君王,心中必定以仁德治國,為人臣子必定心懷忠敬治國,為人子孫者必定心存孝道侍奉雙親,為人父母者必以慈愛之心教養子女,百姓與國人交往必定心懷誠信禮義。

個人能做到誠意、正心、修身之德行根本,有了根本才能慈愛治家,家中治理的好就能井然有序不混亂,無有紛爭,自然[齊家]。

而身心無德不修、無智慧之人,家庭必定混亂、分裂,煩擾不堪,當然更是無有治國之智慧能力。若是讓此種小人治國,國家當然腐敗、混亂不堪。所以小人是不正常的惡人之意。

接著又引用《尚書》等先聖名言來教育我們要改過遷善,日日不間斷,洗滌自身過惡,並且努力修學聖賢經典,向內心尋求善德智慧,找到清淨本性,使心念安止於至善本性,不動不搖,深具信念。

成就德行智慧後,要用盡各種善巧方法去教化人民改過自新,學做好人,直到明明德止於至善;並以仁德治國,人民社會風氣端正安樂,國家自然強盛,就能使天下太平。

而孔子以《詩經》中的黃鳥比喻,我們人應當比禽鳥畜生有智慧聰明,應當要將心念安住在善良倫理道義之中,不動搖信念,有智慧做正確的言行選擇。

也以詩經教導我們,要選擇像文王如此敬慎仁德之人,作為我們的國君,及向文王學習仁德、敬慎,追求至善的德行。

所以齊家之後,人人都有身處國家社會的工作職責。為人君職責要以仁德治國;為人臣要以忠義服務人民,忠於國家;為人子女的職責是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為人父母的職責是慈愛理智教養家人、子女;自身在社會上與國人同胞交往的做人職責是誠信有禮義。
◎ 人人能如此做,小至個人,大至國家,必定井然有序,和諧共處,天下安定。


【例證】2023年10月28日在台灣台中有逢甲、東海大學有近一百個大學生遭到詐騙集團用[ 無卡分期 ]貸款5~10萬買手機、平板的方式,再加上5000元的現金回饋優惠引誘,及金字塔型的直銷式老鼠會方式,誘惑學生去找更多的[ 受害者 ],簽下貸款合約,背債10萬元以上。

事後發現被催繳貸款,才知道已經上當被詐騙!

 

※ 我個人認為如果這些大學生有[ 學習熟讀 ]過大學篇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修心修身觀念,及平日有修習知止、定靜、安慮的禪定功夫,遇詐騙事還會如此升起貪念而不知警惕防範,不能分辨對方言行真假而受害嗎?  也許就不容易被騙了!


因此這篇孔子儒家待人處事心法非常重要,古聖先賢認為要認真研習熟讀,且落實應用在生活中都做到了,方能稱為真正的大人! 才能成熟理智的處事待人 !


並不是法律上年滿18歲就是大人了! 因為他們的因果、倫理、道德方面的智慧學問太過欠缺了! 心不定,神不寧,浮躁不安,遇人遇事不能冷靜謹慎的革除貪欲、思惟審斷,只能從日後進入社會工作後跌跌撞撞、頭破血流後,大概才會相信體會[ 中華傳統文化的聖賢道德智慧教育 ]是多麼的重要了! 


祝大家福慧雙修 法喜充滿!! 阿彌陀佛!!

儒家聖賢倫理道德學問是人類社會中必需要的修身處世智慧,也是人生旅程中解決迷惑的光明!

儒家聖賢倫理道德學問是人類社會中必需要的修身處世智慧,也是人生旅程中解決迷惑的光明!









22會員
131內容數
太上感應篇,相傳晉抱朴子葛淵所作。開宗明義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蓋彰善癉惡,勸誡世人,知所警惕,而有所趨避取捨! 稽之內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切行事、善惡、禍福、吉凶、悔吝之間,有其果者,必有其因。施之人者,報受諸己;如形影之相隨,聲響之相應。廣宇宙自然之理,釐然不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