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書閤】修行方針─覺路指南摘錄讀後感(中)

2023/10/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下內容接續上篇整理,第一段為參考內容摘要,第二段為個人闡釋:


考魔章第六

「蓋有真道,即有真考。考所以驗真偽,魔所以改過失。」修道的人第一發願成真,第二悔心解冤,魔考來臨時自然動心,知止定性,才能增進自己原先所不能的。考由天降,魔由人招,人若發願修行,自然要堅決意志,忍辱持戒,上天降考,原意是成全愛護慈心。考驗有分順考、逆考、借事考、借病災考,人落在後天,常常欲盛理衰,行事不合軌道,若能小心謹慎,從容中道,魔障自然消滅。

    生而為人,怎可能一帆風順?難的是遇到考驗時的心意,是否仍然堅定信心,願意相信道德良知,願意持續精進,願意保持善良,願意持續助人,在這個過程中,以謹慎小心、感恩懺悔的心去應對,原先覺得是苦難的事,也能度過化解,日後再遇到類似關卡時,又比原先更成長、更寬容了。

 

戒律章第七

儒家講「知止,定、靜、安、慮、得」。釋家講「止觀,戒、定、慧」。

兩種說法雖然不同,要求的功夫是一樣的。真本性被六塵(眼、耳、鼻、舌、身、意)所染時,就像青天被雲霧遮蔽,真陽光不能放射。功夫初步,都需要勉強。釋家的戒,就是儒家的禮,釋家的慧,就是儒家的得,殺盜淫妄酒與仁義禮智信相對應,修行人應當降伏身心,切莫違犯戒律。

現代社會變化迅速,許多毛病習慣人們習以為常,型塑文化。然而,所謂坑洞有時是從一微小隙縫開始,這便是何以戒律如此重要,因它幫助我們自我規範何者該做、何者不該做,就像樹苗扶正,一開始有其支架,久了之後,得與慧便成自然。

 

布施章第八

佈施有分成三種:用財務救濟人,叫做財施:持戒忍辱,叫做無畏施;說法教化他人,叫做法施。修行中,三施都很重要,法施屬最上乘,善言勸化,直達性靈,比起奇珍異寶,不如一經中受持四句偈,無畏施降伏身心,也是偏重自我了悟,財施助印善書、助款辦道,則為財法兼施,多行佈施,可消冤解孽,得道真功實善。

佈施,乍聽之下是把自己所有的給予他人,實際上是「既以與人己愈多」,自己在付出服務的同時,也一併清澈了,將心念、能力都變得更廣闊,化有行之物為更為長遠的能量。要財施,表示自己有餘裕,能夠付出的人是幸福的人,法施之所以珍貴的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的靈性提升,有了正知正見,連帶生活型態、命運也會隨之改變,其影響力擴及它周遭的生活圈,因此不可思議。


尊師章第十

尊師,是修道的第一要素。《學記》云:「師嚴,然後道尊。」老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才受到敬重。老師有分成教授學業的業師、講授方法咒術的法師,還有指明性理心法的明師。不論是業師、法師都是在指導造就我們,聖師傳大道,指引明路,恩德重大難以盡述,尊師有三項要點:一要心誠意懇,不可欺瞞;二要言語謹慎,不可冒犯;三要禮貌周到,不可輕慢。除了這三者,還要秉承師意,盡量宣化,助師辦道。

往昔孔夫子是時時不離中道的聖人,對任何人、在任何時機、應對各種事物事物,都不偏離中心。現代社會許多人自稱老師,龐雜博亂,到底誰說的是真的?能夠求道、遇到真理不容易,記得天命明師即濟公活佛與月慧菩薩,以聖人言行為尊,多翻經典、多聽老師的話,莫忘初發心、有所偏離、妄自尊大。

 

追根章第十一

宇宙萬物都有其本源,像樹木沒有根本無法生長,水流沒有源頭無法流動,人也是一樣,想要向善,必先追根。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無極沒有聲音氣味,看不見也聽不見,無法言說命名,伏羲氏以圓圈表示,孔子名為上天,耶回名曰上帝,名字雖然不同,但實際上都是一體的。既然講名根本,便絕對不能忘記,還要培養根本、回歸根本,敬天禮神,尊師重道。

人與宇宙萬物都有其本源,靈性相通,道無形無相,卻隱隱蘊含在之中,我們藉由求道、修道的過程,認清根本,更加明理,人人彼此互相協助幫忙,返回最為清淨、光明、智慧的所在。

 

2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