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政有詞】李克強之死─民間掀起餘波

2023/11/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近日因心臟病逝世,民間悼念浪潮熱烈,其留下的經濟建設亦和習的國進民退路線成為對比
主筆:臺大政治 劉子瑀、洪辰韻

卸任僅七個月的中共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10月27日因突發心臟病逝世,享壽68歲。前總理之死與中國近期多名高官「消失」之事引發各界廣泛討論。

【李克強是誰?】

李克強2016年於第71屆聯合國大會演說(圖源:新華社)

李克強2016年於第71屆聯合國大會演說(圖源:新華社)

10月27日於上海因突發心臟病而逝世的李克強為前中共國務院總理,為中共「團派」代表人物,具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其任內大力推行經濟改革而被視為「改革派」,推行的關鍵政策包含「放管服」(又稱簡政放權)、支持「地攤經濟」等,他的經濟主張與思想更被外國學者歸納為「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


▎從經濟學博士到「人民的好總理」

李克強曾任中國河南省省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國務院總理等職,在任期間,運用經濟學專業治理,可謂專家治國。而李克強務實的經濟路線更獲得支持,部分民眾遂以「人民的好總理」悼念,顯示李克強在民間的好形象。

1.關鍵政策:克強經濟學 (“Likonomics“)與經濟改革

英美投行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曾歸納李克強的經濟政策、思維和做法,總結出「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包含「避免大規模刺激」、「去槓桿化」與「結構性改革」,主要以減少政府干預市場、降低政府債務、向市場放權讓利,以及避免政府依賴因債務而來的經濟成長。上述手段皆以持續改革開放和經濟上的務實主義為目標。

然而在習李共同治理的第二任期後,習近平取代李克強的經濟領導地位,經濟路線漸向左傾斜,李的總理實權漸被架空、克強經濟學亦不被採用,經濟改革畢竟並非長江黃河,因此逐漸倒流。

(補充資料:Li Keqiang: China's charismatic, truth-telling former premier mourned, as deep reforms and "Likonomics" hang in the air)

(圖源:自製)

(圖源:自製)

2.關鍵政策:地攤經濟

疫情期間,中國失業率大幅提升,而李克強在2020年的兩會中鼓勵「地攤經濟」,認同其能增加就業機會,中國數十座城市官員因而動員攤販上街設攤,以鼓勵庶民消費。不過此政策被外界評價為「僅能解決溫飽問題,無法帶動經濟發展」,亦受中國官媒質疑恐造成城市環境和管理等方面的阻礙。從李克強與官媒的相左立場,到習李經濟路線的分歧,皆不免引發二人不合的猜測。(補充資料:李克強形容「地攤經濟」是人間煙火、拯救中低收入人士的新方向,你如何看?)

【習李之爭:中共黨內權力鬥爭】

「派系政治」一向是外界分析中共核心領導層的關鍵面向。2012年中共第十八次全國黨代表大會(十八大)後,習近平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而李克強於2013年始擔任國務院總理,成為習近平之下的二號人物,形成「習李體制」,為過去胡溫(胡錦濤與溫家寶)體制後的新樣貌。

▎團派的式微

「團派」是由胡錦濤為首的中共黨內派系,因成員多有共青團背景而得名。今年三月,中共二十大後公布的新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七人名單中清一色皆為「習家軍」,此外前中共領導人胡錦濤「被架離」閉幕會場一幕更具政治意義,至此「團派」近乎全滅、習家軍大獲全勝,如今李克強之死更象徵著一個時代的徹底終結。

(補充資料:​北京「習人幫」:習近平獨霸與胡錦濤的「紅朝危機預言」)

▎習近平全面掌權

習近平在今年以69歲之齡三度連任總書記,打破鄧小平時期訂下之最高層領導「最多連任兩屆」制度。而實際上此僅為習近平逐步收緊權力的其中一面向,習近平在十年間不斷擴張權力,菁英彼此分享權力(power sharing)的模式更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習近平的一人核心,如今高層間除服從命令逐漸失去其他選擇。此外,習近平近年更全面使用親信,與過去「集體領導」下任用不同派系人員以平衡權力有根基上的改變。

#我們的觀點

1.民眾的聲音:北京當局對社群媒體的全面控制

李克強的突然逝世,以及近日國防部部長李尚福等高官「消失」之事,使外界不少聲音將李克強的死與中共黨內鬥爭連結。

從各方資料可得知,北京當局有意淡化李克強逝世相關消息,中共對於微博上的熱搜撤換、詞條審查中亦可窺見其不願讓民眾於網路上討論此事、噤聲民眾之現象。而中共在言論審查方面之控制與執行力常受討論,其言論審查快速反應力,更是對民眾自由表達之權利構成威脅。從李克強過世一事可見中共當局對於媒體的控制,以及現今人民逐漸限縮的網路言論表達空間。

2.餘波將起?

1989年胡耀邦去世,悼念活動引發之六四天安門事件無疑是中共不願再次提起的事件。而李克強的逝世引起民間不同情緒,其安徽合肥故居前所擺滿的花即是中國民間對這位「人民好總理」之緬懷與悼念,而這其中是否也鑲嵌著對當今習近平主政的政府之不滿?但如同上述所言,中共如今在網路上審查之力道難以抵擋,外界分析大規模示威出現之機率不大。如今中國也針對國內進行「維穩」,專注內政而致力避免國內民眾可能對政權造成之威脅。

3.維穩背後的權力:從權力三面向剖析

上述所論中共針對網路言論審查之作為,可用社會學家Steven Lukes所提出的「權力三面向」剖析。中共運用其中之"Non-decision-making Power"限縮人民爭論的範圍,使潛在衝突受到抑制,因此在威迫和權威之下,異議、示威和抗議等衝突因而不易見,使外界難以對中國社會有全面性的觀察及認知。

中共網路審查使微博等社群媒體上有關李克強的熱搜和詞條被撤換,民眾討論的聲音、潛在的衝突和異議因此一併被壓抑,背後運行的Non-decision-making Power即使並非以暴力打擊人民發言權,但仍透過阻絕資訊傳播,防止人民討論時事,使民眾久而久之便習慣無異議的「一言堂」。而在無反對聲浪制衡的政治環境,中國後進統治者恐將更加集中權力,政府、執政者利益將凌駕於人民利益之上,北京當局與民眾間的隔閡恐將持續擴大。


資料來源|BBC、CNN、VOA、CNA、Udn、Yahoo新聞、經濟日報


民主社會存在多元意見,除了惡意傷害少數族群的言論為社會不容外,相反觀點的理性言論是否也有持續存在,促進公開討論的價值呢?本專題將從同性婚姻與跨性別議題切入,探討不同立場如何看待性別議題;另外,也會從最新國民法官判例探討母職期待。我們期望透過闡述個人立場與經驗,能探索彼此聆聽、理解的可能性,實現傳達出公民對話的價值與反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