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說甚麼》-實相般若、境界般若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文章篇篇看,智慧日日開,一定能有體悟。

 

零、實相般若

  實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體,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見性所悟的那個道體。在佛學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見到那個道體的空性,叫做實相般若,屬於智慧的部分。我們聰明只是意識部分,局限於現有的知識範圍,以及現有的經驗與感覺想像的範圍。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的。大家要注意!他並沒有說不能思議啊!

  「不可」是遮法,遮住,擋住,不準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推測、去思想道是甚麼。假如實相道體能夠用思想得到的話,那還是屬於妄想意識的範圍。所以說不可思議,並不是說不能思議﹔因為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

  到了後世禪宗,講一個道字,無所在,無所不在,很難表達。如果講一個佛字,又帶了一個佛的觀念。雖然有時侯佛法裡頭,佛字就代表了這個道體,但是一般人一聽到佛,腦子裡馬上想到大殿上那個塑得發亮發光的佛像,不免又著相了。所以,唐宋以後,禪宗乾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這個,這個就是那個,那個就是這個,反正都是代名辭而已。華嚴經上說: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說了一大堆,一百多個名辭,反正這些都是代號,代表實相般若道體。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這個東西,找到了這個東西才認識了自己生命
的本源,所以,實相般若是屬於般若中最根本的。

    境界般若

  這些年來,有許多外國同學研究如何翻譯境界兩個字,我說假使翻成外文的話,勉勉強強可翻譯成現象,但是那仍屬於自然界的觀念。境界就是境界,只能加注解,很難翻譯。譬如修道見道的境界,藥山禪師就講:「雲在青天水在瓶」,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雲在飄,水在瓶子裡,擺在桌上,一個那麼高遠,一個那麼淺近,這就是個境界。又譬如唐人詩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我們常在講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時,就會引用到這兩句話。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照到地上的千萬條江河,每條河裡都有一個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的晴空,如果沒有一點雲的話,整個的天空,處處都是無際的晴天,所以萬裡無雲萬裡天。這是一很好的境界,很多禪師們因這些境界而悟道。

  有一個和尚住茅蓬的時侯,就寫了一副很好的對子:「萬裡青天開笑口,三間白屋豎拳頭」。

  像彌勒菩薩一樣,哈哈大笑,就是我們喜歡塑的一個咧嘴笑,大肚子的和尚,悟了道,甚麼都空掉,甚麼都喜歡。三間白屋就是三間空空洞洞的白屋,自己在那裡海闊天空。像這一類的文字,就描寫一種境界,但也並不足以代表悟道那個境界。我們的人生隨時有境界,痛苦的時侯想到那些痛苦,痛苦還沒有來的時侯,腦海中又隨時出現痛苦的威脅,這是苦惱的境界。高興的時侯,又越想越得意。尤其年紀大的人,不大喜歡想未來,因為前面的路程太遠了,沒有力氣走了,專門回頭想少年時代的事。有時侯自己坐在那裡想起來,還搖個頭笑一下,回味那個境界。這些都屬於境界,所以境界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

  此外,一個人修道,或者讀書,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個學藝術的人,今天有了一個新的靈感,或者畫一張畫,特別有一種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個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磚頭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別平,心裡頭很舒服,原來這樣砌才好,這是他做水泥工時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兩分的成就,就有兩分的不同。換句話說,人修到了某一種境界,人生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

  至於我們沒有修道的人,有甚麼境界呢﹖也有境界,就是一切眾生所有的苦惱境界。如古人詩中所講的:「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這是普通人生的境界,不是煩惱,就是病痛,或者是衰老了,眼花了,頭髮白了,這就是人生苦惱境界。所以古人說:「學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因為他的境界、氣派、胸襟與眾不同。這種不同的境界從那裡來呢﹖從實相般若而來,是道體上所產生的,自然而來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開發是無窮盡的,佛學的名辭叫做無師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倉庫打開了,不是老師傳授給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發了,天上天下,無所不知。這就是境界般若。

 

《金剛經說甚麼》總連結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9081525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古有云:「觀德於忍,觀福於量」,要看一個人有沒有德行,就看他得忍辱力有多強;要看一個人有沒有福報,就看他心量有多寬大。心胸要寬大、心量要放大,對萬事不要執著,要看得開,不要老是關注在事物相上,綁得自己動彈不得。   誦經可以提升心性、增長智慧;靜坐可以沉澱思緒、降伏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前幾天遇到一位同事,在閒聊中提及他最近身體欠安。他之前得過癌症,已經治療好了,僅每個月須定期返回醫院追蹤。最近聽說癌指數升高,必須每週打一種特殊的針,一次花費約1萬多。一個月要打四次,等於一個月要五萬多的花費,真是所費不貲!   但要命就要花錢,有次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能成為夫妻是很深厚的緣分。常聽人說:「夫妻是相欠債」,這句話在我父母的婚姻上有充分的體現。我的父母在年輕的時候,婚姻就快散了。因父親在朋友的引誘下認識了第三者,自此之後,心就在外面了;母親不忍孩子還小,就咬牙忍耐至今。如今,父親年紀大了,脾氣卻越來越差,全家人都要順著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古有云:「觀德於忍,觀福於量」,要看一個人有沒有德行,就看他得忍辱力有多強;要看一個人有沒有福報,就看他心量有多寬大。心胸要寬大、心量要放大,對萬事不要執著,要看得開,不要老是關注在事物相上,綁得自己動彈不得。   誦經可以提升心性、增長智慧;靜坐可以沉澱思緒、降伏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將不定時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前幾天遇到一位同事,在閒聊中提及他最近身體欠安。他之前得過癌症,已經治療好了,僅每個月須定期返回醫院追蹤。最近聽說癌指數升高,必須每週打一種特殊的針,一次花費約1萬多。一個月要打四次,等於一個月要五萬多的花費,真是所費不貲!   但要命就要花錢,有次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能成為夫妻是很深厚的緣分。常聽人說:「夫妻是相欠債」,這句話在我父母的婚姻上有充分的體現。我的父母在年輕的時候,婚姻就快散了。因父親在朋友的引誘下認識了第三者,自此之後,心就在外面了;母親不忍孩子還小,就咬牙忍耐至今。如今,父親年紀大了,脾氣卻越來越差,全家人都要順著
        人要怎麼做?修該如何修?奉菩薩指示:往後每日一篇憨山大師的事蹟與修行故事,以學習效仿他的精神與作為。請您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也要多多參考本篇故事案例,並希望您多多轉發分享,往後亦將製作相關影片:(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Thumbnail
    許多學佛已久的朋友,或許還不明白或覺察到,佛菩薩不是神,更不是救世主,而是引導眾生或搭載眾生,渡過煩惱苦海,到達涅槃彼岸的引渡者。 因此,不少讀者看到《金剛經》中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段經文時,都有點難以消化和理解,甚至心中會有疑慮:
    Thumbnail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的要求去進行修行,甚至要去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包括意識習慣。 應無所住,而生
    Thumbnail
    若是拋开修行的次第(阶段)来说,修行佛法最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要求),基本上还是来自于《金刚经》。因为《金刚经》毕竟是整个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刚经》。我们得按正规的东西去要求自己,具备按照这些修行的要求去进行修行,甚至要去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包括意识习惯。 应无所住,而生
    Thumbnail
    本來我以為,《金剛經》的威力,是來自經中,那個「超越」人類頭腦可以思議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讓人得以覺醒開悟。 因為,「如來」在經中說出了,令人不敢置信的宇宙實相。 然而,十幾年來的讀誦聽聞此經,加上在禪定中,對經文及四句偈的感應,讓我終於明白,為何《金剛經》中會說:「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
    Thumbnail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實相是,這二句,不是說給凡夫聽的。 尤其不是說給那些,還在深度醉夢中,深深執迷於我人眾生和壽者相的凡夫聽的。 因為,這二句後,佛又跟須菩提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顯然是說給菩薩聽的。 如果你沒有修習菩薩道,或有修習,卻連初信位都還沒
    Thumbnail
    許多讀者來信問,為何讀誦《金剛經》多年仍不解其義? 再者,雖不懂經文,仍時時發心讀誦和抄寫,如此是否真的有功德? 為何《金剛經》的真實義,如此難懂呢? 老實說,十幾年前我未覺醒前,即使對《金剛經》有種親切感,讀誦了幾百遍,也是不解其義,看遍諸多專家或大師的註疏,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後來,覺修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不是給醉夢人看的,但有緣的醉夢人,不妨多看幾次,或可在文中嚐到妙法滋味。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段來自《金剛經》的偈語,不少人都已聽到會倒背如流。 然而,我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
    Thumbnail
    對凡夫而言,在修行的過程中,眼、耳、鼻、舌、身、意所觸及的色、聲、香、味、觸、法,這種種都是虛妄的,主要是要我們破除對「相」的執著,並不是說「相」是虛妄的,這點要釐清。 到了證道,超凡入聖之後,就進入「體相一如」的境界,不只是「體」圓滿,「相」也圓滿,就算有一天吃大虧也圓滿,這才是真正的自在。
    Thumbnail
    它是一張五米長的羊皮紙,由6000字組成。佛經是佛陀言論的文本。佛陀本人將《金剛經》描述為像鑽石一樣鋒利的強大教義,可以切割壞的判斷和幻覺。
    Thumbnail
    從《金剛經》看佛法修行的根本原則(古文經典課 2022/05/18 知識點)。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
    Thumbnail
    許多學佛已久的朋友,或許還不明白或覺察到,佛菩薩不是神,更不是救世主,而是引導眾生或搭載眾生,渡過煩惱苦海,到達涅槃彼岸的引渡者。 因此,不少讀者看到《金剛經》中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這段經文時,都有點難以消化和理解,甚至心中會有疑慮:
    Thumbnail
    若是拋開修行的次第(階段)來說,修行佛法最標準的要求(最終的要求),基本上還是來自於《金剛經》。因為《金剛經》畢竟是整個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剛經》。我們得按正規的東西去要求自己,具備按照這些修行的要求去進行修行,甚至要去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包括意識習慣。 應無所住,而生
    Thumbnail
    若是拋开修行的次第(阶段)来说,修行佛法最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要求),基本上还是来自于《金刚经》。因为《金刚经》毕竟是整个佛教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金刚经》。我们得按正规的东西去要求自己,具备按照这些修行的要求去进行修行,甚至要去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包括意识习惯。 应无所住,而生
    Thumbnail
    本來我以為,《金剛經》的威力,是來自經中,那個「超越」人類頭腦可以思議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大智慧,讓人得以覺醒開悟。 因為,「如來」在經中說出了,令人不敢置信的宇宙實相。 然而,十幾年來的讀誦聽聞此經,加上在禪定中,對經文及四句偈的感應,讓我終於明白,為何《金剛經》中會說:「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
    Thumbnail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實相是,這二句,不是說給凡夫聽的。 尤其不是說給那些,還在深度醉夢中,深深執迷於我人眾生和壽者相的凡夫聽的。 因為,這二句後,佛又跟須菩提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顯然是說給菩薩聽的。 如果你沒有修習菩薩道,或有修習,卻連初信位都還沒
    Thumbnail
    許多讀者來信問,為何讀誦《金剛經》多年仍不解其義? 再者,雖不懂經文,仍時時發心讀誦和抄寫,如此是否真的有功德? 為何《金剛經》的真實義,如此難懂呢? 老實說,十幾年前我未覺醒前,即使對《金剛經》有種親切感,讀誦了幾百遍,也是不解其義,看遍諸多專家或大師的註疏,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後來,覺修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不是給醉夢人看的,但有緣的醉夢人,不妨多看幾次,或可在文中嚐到妙法滋味。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段來自《金剛經》的偈語,不少人都已聽到會倒背如流。 然而,我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
    Thumbnail
    對凡夫而言,在修行的過程中,眼、耳、鼻、舌、身、意所觸及的色、聲、香、味、觸、法,這種種都是虛妄的,主要是要我們破除對「相」的執著,並不是說「相」是虛妄的,這點要釐清。 到了證道,超凡入聖之後,就進入「體相一如」的境界,不只是「體」圓滿,「相」也圓滿,就算有一天吃大虧也圓滿,這才是真正的自在。
    Thumbnail
    它是一張五米長的羊皮紙,由6000字組成。佛經是佛陀言論的文本。佛陀本人將《金剛經》描述為像鑽石一樣鋒利的強大教義,可以切割壞的判斷和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