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心悟,悟後起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持誦大乘經典,《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和《六祖壇經》,才是真正改造命運的方法。」、「所有的大乘經典,都係幫助眾生提升心性的。其中,《金剛經》與《六祖壇經》對淨化眾生、教化眾生的功效非常卓著。」
「如何修得清淨心、不動心?《六祖壇經》云『諸善知識!汝等各各淨心聽吾說法,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
「心性不提升,煩惱一直生,輪迴無止息,攀求難相應,解鈴靠自己。」
阿伯數度苦口婆心開示,修行關鍵點在於心性的提升,《金剛經》又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境界來臨時,大部分人被境所轉,參與精舍多年一起修行的師兄姐們大多知道要「如如不動」,但實踐起來仍有許多層次上的差別?或有勉強忍住,如同拿石頭壓草,只是克制住當下情緒;或有外表看來平靜無風,但內心波濤起伏,上演的小劇場連載多日震天價響;或有事情從開始到結束,絲毫不受其影響,似乎整起事件與自己幾乎無任何關連。
為何皆知道理,但每個人做起來、行起來差別如此之大?俗云:「見賢當思齊」,當中緣由值得加以尋思。
細而析之,不相同、不平等、差異原因,主要來自每人對於「緣起法則」理解程度的深淺、體悟不同所導致。法則,不論人們知不知道,仍然存在並受到規範,四聖諦、十二因緣法,亦復如此。緣起法則包含了「緣生」及「緣滅」,若聽到有人說「緣起緣滅」,其實,此種說法可更細緻為「緣生緣滅」。緣起法從般若及中觀的角度為「性空」之義,空不是全部空掉,毫無一物,這樣大家還修什麼?而是「否定」的意思,否定有所謂單一的、不變的、主宰的、絕對的,經典上常用「不、無、空、非」來表示。
因為性空,所以緣起大家世間看到的所有一切景象、人事時地物的和合,總之千變萬化。一旦緣生聚合起來,即《金剛經》之「一合相」,緣起法則告訴我們,緣生後必然會緣滅;甚至可以說,緣生時,立即便往緣滅的方向去,俗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沒有永久的相聚」,可說勢如破竹也絕不可擋。
如同嬰兒呱呱墜地當下,其實便開始走向死亡,只是嬰兒時,其生機大於死機,生氣蓬勃,大多數人不會覺得潛藏死機,等到邁入中老年,生機大不如前,死機慢慢大於生機時,就能明顯感受到自己色身的衰敗,最後如《藥師經》云:「有諸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脣乾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花盛開及凋謝,亦為一例,餘不勝枚舉。
所以,生滅之中,生中有滅,滅中有生;生是性空,滅也是性空,也因為性空,導致世界森羅萬象,而且所有事物感覺皆為「相對的」,如車禍的人,事發到醒來已過3-4天,當事人覺得時間很短,一剎那而已,但同時間,家屬萬分著急,度日如年。
更因為性空,才使原本的不平等有平等的可能,生與滅、垢與淨、增與減…等,看似二元對立之概念,藉由性空,才有平等的機會,所以《心經》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除此外,此12個字之前尚有個大重點:「諸法空相」,理論上告訴我們,唯有體悟到了性空,平等相才能現前,所謂的「諸法空相」,就是「諸法實相」,不是空空如也的相,而是平等、平等的相;只要不平等,看待事物就會取相、著相,一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相續而來。《六祖壇經》云:「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就是平等之相。
《金剛經》又云:「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忍不是一直「忍」,方法錯用的話,總有一天會大爆走,而是不斷透過生活歷鍊,反覆確認自己對於空性的思維深淺及正謬,想得通,境界才過得去,慢慢方能降伏己心。
從上可知,唯有對萬事萬物都平等以對,真理實相的境界方能現前。問題是,怎麼入手?《心經》云:「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顛倒就是認假為真、唯心自鬧,心裡一直產生不平之鳴,《心經》告訴我們,要藉由「般若」才可能往上提升,《大智度論》云:「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由凡至聖的關鍵處,得見到實相方可論斷,這可不能開玩笑,更不能未得謂得、未證言證。透過般若,對性空、空性等,產生深刻及正確的認識及瞭解,遇到千種萬種的境界來「藉事鍊心」,方能反應正確。好比,數學觀念要先正確,面對各類考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觀念似懂非懂,只背答案的話,當考題「境界」一換,恐怕仍立即被考倒哩。
藉由般若來體會緣起「性空」,才有機會慢慢「相空」,並藉由懺悔、讀誦大乘經典、不為己的行善等作為,以增加善法種子,才能減少厚重的「自性妄執」產生的我執及我見,累生累世逐漸地淨化第七識。所以,將修行落實生活中是極其重要的,「境界」究竟是「煩惱獄所」,或者是修行路上學習的「助緣教材」,端視個人是否擁有正確的觀念、意志力及執行力而定。
以上為截至目前體會到的心得,其實,般若、空性等概念很難用言語敘述,但若能有一點點屬於自己的了解,我覺得對持誦、理解《金剛經》、《六祖壇經》及修行等方面,頗有助益,不再100%完全處於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者的狀態,所以勉力分享,未來仍待持續學習,謝謝。
感恩佛菩薩、阿伯及師兄姐
(分享完畢)
您問:「什麼是人生?」每一個人答案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人生就是出生到往生的過程。只是每一個人的時間長短並不一樣。更重要的是,「出生」不能自己決定,「往生」也不知何時。而這生唯一伴隨著我們的,就是「無常」。
這無常總讓我們心生「煩惱」,在這人生的煩惱河中痛苦執著一切,漸漸地想脫離痛苦的人,遇見了佛法,了解煩惱即菩提。
在這短暫的時間中,人生的意義又為何?這也是每一個人乃至修行人,在探究的問題。接觸佛法,了解生而何來,死為何去,相信佛法是解脫生死的方便法,進而契入修行的機緣,了解世間宇宙的因果法則。
精舍提倡修行是依經不依人,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及高僧大德的開示,尤其是精舍推行的《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及《六祖壇經》。
而如何將修行落實生活中是極其重要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像阿伯常說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也如同吃飯,個人吃個人飽。修行凡事要靠自己心性提升,自己在生活中、考驗中體悟。佛法談的是生活,如何在生活中體悟,在生活考驗中提升心性,才是實實在在的修行。
修行一剛開始並不是修,而是悟。悟後起修,才不是盲修瞎練,怎麼修都不清淨。當自己開始對人生有了體悟後,才真切地升起修正行為的念頭,如六祖大師所言:「道在心悟,豈在坐也。」道在每一個人心中,悟後起修。先弄清楚如何明白自心,才能漸漸達到明心見性。
修行每天都有考驗,尤其是念頭無所不在,時時關注自己的心念,時時善護念。如上述師兄分享自己如何在生活中體悟經義,並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遇到千種萬種的境界來「藉事鍊心」,並時時在生活中,起心動念中,檢視自己心性。
學佛修行後,漸漸體悟什麼是「緣起性空」,凡事都是因緣和合,執心生起時,就落入痛苦。了解當自己盡心盡力後,凡事都要隨緣,一次次練習後,平常心去看待身邊的人事物。蔡師兄說:「每一個人都帶自己天命而來。當人生到了某一個階段;每一個人都會了解人生最重要的是修行,利益眾生;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意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年輕時體力充沛,心中有滿滿的夢想與目標。凡夫眾生追求世間的愛欲榮華、權力富貴、財色名利……等等,但,這些東西能永遠留在身邊嗎?一輩子汲汲營營於富貴名利,臨終時能帶走的又是什麼?又有多少人想過「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人來到這世間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日一位師姐來請示她跟夫家的關係,是否該回婆家照顧生病的婆婆,阿伯告訴她,要回去照顧生病的婆婆。師姐的臉色有些疑慮,主要是有其它的考量。同樣為人媳婦,她的想法我是懂的,開示結束後,我跟那位師姐分享了一句阿伯的話:「有孝順的因,才有孝順的果。」希望師姐能領悟其中之意。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考驗,看您的心性與態度如何自處。」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佛要有魔來考,才能成就;佛要有魔來磨,才能成佛。成佛,離不開魔考,有人來磨你,是你的大福報;沒有人磨你,難以成就。」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年輕時體力充沛,心中有滿滿的夢想與目標。凡夫眾生追求世間的愛欲榮華、權力富貴、財色名利……等等,但,這些東西能永遠留在身邊嗎?一輩子汲汲營營於富貴名利,臨終時能帶走的又是什麼?又有多少人想過「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人來到這世間的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日一位師姐來請示她跟夫家的關係,是否該回婆家照顧生病的婆婆,阿伯告訴她,要回去照顧生病的婆婆。師姐的臉色有些疑慮,主要是有其它的考量。同樣為人媳婦,她的想法我是懂的,開示結束後,我跟那位師姐分享了一句阿伯的話:「有孝順的因,才有孝順的果。」希望師姐能領悟其中之意。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考驗,看您的心性與態度如何自處。」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佛要有魔來考,才能成就;佛要有魔來磨,才能成佛。成佛,離不開魔考,有人來磨你,是你的大福報;沒有人磨你,難以成就。」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導讀:   【何以故?此人無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導讀講到「隨說是經」,提到了「三輪體空說般若」。什麼意思?茲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自見自性三身佛」,以及《金剛經》佛陀的教示,整理如下:   若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則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是自見自性三身佛。自性如來善付囑,轉相開示,傳佛心印,隨說是經,「無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導讀:   【何以故?此人無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導讀講到「隨說是經」,提到了「三輪體空說般若」。什麼意思?茲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自見自性三身佛」,以及《金剛經》佛陀的教示,整理如下:   若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金剛經》,則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是自見自性三身佛。自性如來善付囑,轉相開示,傳佛心印,隨說是經,「無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