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門的辯護人》:漁業問題和人權與我們的距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八尺門的辯護人》是台灣較少見的懸疑律政劇,以1986年「湯英伸事件」為核心,參考2016年「和春61號事件」改編,劇情中除了探討觸動社會敏感神經的死刑議題、族群認同與壓迫,也帶出台灣遠洋漁業的困境與漁工權益。

八尺門位置圖(圖片來源:原住民文獻)

八尺門位置圖(圖片來源:原住民文獻)

劇中的八尺門位於基隆和平島一帶的海濱國宅社區,1961年左右阿美族人從花東地區遷到都市謀生,由於租屋不易與為了捕魚工作方便,因此在此地群聚違建,當地原住民稱之為奇浩部落(Kihaw),1994年政府改建為海濱國宅社區。


▎「在漁港被宰的不一定是魚」


基隆為台灣漁業重鎮,八尺門的興衰與台灣漁業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劇中的漁工們在八尺門一地發生一系列遭受到剝削、人權壓迫相關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著。

劇中片段 - 移工受到非人道對待

劇中片段 - 移工受到非人道對待



台灣漁業出口量名列前茅,規模相當龐大。但全球海洋資源近幾年不斷縮減,漁船為了維持以往的漁獲量,因此工時加長、人員也必須增加,漁船公司在成本控管上有著非常大的壓力。漁船公司為了縮減開銷,大量聘請來自開發中國家勞力,例如: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等等。在這樣的過程中,許多問題因應而生,例如:強迫勞動;壓榨、剝削、霸凌漁工;薪資結構不透明與不對等;甚至還牽涉到人口販賣。過往剝削、壓榨的對象是處於弱勢的原住民,現今被壓榨的對象還有離鄉背井的移工。但為了生計與家人,他們縱使被虐待,身處在遠洋上,也只能咬緊牙關努力撐過......


▎「抓魚厲害是我們的錯嗎?」


而台灣的遠洋漁業議題一直備受討論,2015年曾遭到歐盟黃牌警告。如劇中漁船公司老闆說的​

「抓魚厲害不是我們的錯,那是那些付錢讓我們去抓魚,不用拼命,不用流血,就可以吃到魚肉,還將魚油抹在臉上美美的那些人。」

台灣漁業濫補情形,過錯是該歸因於這些拼命工作求生存的人嗎?


▎劇中大量聚焦特寫生魚片的畫面  


導演運用「聚焦特寫生魚片的畫面」暗示除了漁船公司是漁業議題該咎責的一環,更重要的是提醒人們漁業議題與大家息息相關。我想漁工權益問題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解決的,不只可以透過法律來保護,更重要的是「我們」於日常生活中的實踐與思辨。

raw-image



「真正的邪惡是平庸,是認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是不願意為了正道而放下執念的人。」






文|噹編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outuber 錫蘭上週發布了一部長達1個多小時的影片,揭露台灣媒體的問題。造成許多人的討論。(討論模仿犯有談過媒體亂象歷史脈絡) 指出台灣媒體亂象:未經查證的資訊散播、假新聞,以及只為了點擊率而不顧新聞倫理的報導。 為什麼我們總看不見優質媒體? 新聞媒體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
電影改編自2006年獲得普立茲傳記文學獎的《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由當代電影界備受矚目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主要講述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歐本海默的一生。
前半年台灣戲劇《模仿犯》蔚為風潮,故事改編自日本小說且融入台灣歷史。主要描述殺人犯利用九零年代媒體特性來操縱話題,享受掌握一切的感覺。
《飲食男女》是李安導演推出的《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曲,劇情圍繞在朱家四口,老朱是圓山大飯店的大廚,妻子早逝,因此獨自養育三個女兒長大。 朱家有個規定—每週日都要舉辦家宴,老朱會花一整天準備一桌好菜,所有人必須聚在一起吃晚飯,以此作為聯繫感情的一種方式,而在劇情的推展之下,朱家人也陸續藉著每週日的
《圓環物語》是1987年賴聲川導演與數名演員的即興創作,故事以台北圓環的興衰為主軸,描繪台北都會男女的寂寞與迷失,以及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今年由呂名堯導演重新執導,在保留原版劇情設定的同時注入現代元素,以新世代的風格傳遞《圓環物語》的故事。 劇中角色環
《幻術》是於2019上映的國片,宣傳主打改編自2004年《三一九槍擊事件》,定位是政治懸疑片,但整體來說更像是李登輝個人的傳記紀錄片,由戲劇與真實畫面交織而成。
Youtuber 錫蘭上週發布了一部長達1個多小時的影片,揭露台灣媒體的問題。造成許多人的討論。(討論模仿犯有談過媒體亂象歷史脈絡) 指出台灣媒體亂象:未經查證的資訊散播、假新聞,以及只為了點擊率而不顧新聞倫理的報導。 為什麼我們總看不見優質媒體? 新聞媒體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
電影改編自2006年獲得普立茲傳記文學獎的《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由當代電影界備受矚目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主要講述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歐本海默的一生。
前半年台灣戲劇《模仿犯》蔚為風潮,故事改編自日本小說且融入台灣歷史。主要描述殺人犯利用九零年代媒體特性來操縱話題,享受掌握一切的感覺。
《飲食男女》是李安導演推出的《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曲,劇情圍繞在朱家四口,老朱是圓山大飯店的大廚,妻子早逝,因此獨自養育三個女兒長大。 朱家有個規定—每週日都要舉辦家宴,老朱會花一整天準備一桌好菜,所有人必須聚在一起吃晚飯,以此作為聯繫感情的一種方式,而在劇情的推展之下,朱家人也陸續藉著每週日的
《圓環物語》是1987年賴聲川導演與數名演員的即興創作,故事以台北圓環的興衰為主軸,描繪台北都會男女的寂寞與迷失,以及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今年由呂名堯導演重新執導,在保留原版劇情設定的同時注入現代元素,以新世代的風格傳遞《圓環物語》的故事。 劇中角色環
《幻術》是於2019上映的國片,宣傳主打改編自2004年《三一九槍擊事件》,定位是政治懸疑片,但整體來說更像是李登輝個人的傳記紀錄片,由戲劇與真實畫面交織而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以下是我站在編劇顧問的立場,以技術層面分析的角度 對於《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作品的觀看紀錄 非常主觀,而且因為是隨筆紀錄,會非常零碎 同時在這邊要強調 並沒有要否定任何人的感受的意思 還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以下是我站在編劇顧問的立場,以技術層面分析的角度 對於《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作品的觀看紀錄 非常主觀,而且因為是隨筆紀錄,會非常零碎 同時在這邊要強調 並沒有要否定任何人的感受的意思 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或許是因為導演即作者,電視劇的內容大致符合原著(尤其是結尾幸好沒有改),演員的表現也沒有原本擔心的那麼糟,甚至可說是超乎預期,儘管呈現的議題複雜,卻還是能夠把故事完整且好好地表達,絕對值得一個五星好評。
Thumbnail
乍看之下很「硬」的影集,廢死、漁業、移工、漁工、原住民,所有容易引戰的議題都融在這部劇裡,看的過程卻完全不會枯燥乏味,也沒有任何生硬的說教感,而是透過每個角色演繹的真實血肉,配上些許黑色幽默的笑料,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咀嚼了導演對於這些議題的想像和看法,哭笑不得的映照自己破碎的立場。
Thumbnail
我國現有38名死囚待槍決,其中35人質疑最高法院的「連身條款」侵害他們接受公平審判的權利,聲請釋憲,憲法法庭今(14)日下午判決為合憲,死囚仍得繼續待看守所中,等待槍決。佟寶駒提到,「我真的不認為殺人者無罪,但在我們的司法裡,死刑卻只是運氣問題。」,看完八尺門的辯護人,你心中對死刑存廢是否有答案?
Thumbnail
這部劇透過弱勢族群「阿美族」「印尼移工」為背景,帶出「死刑存廢」的討論。因為我沒有法律背景,也不是人權專家,只能簡單講講我看懂的幾個收穫。 會有劇透,請斟酌要不要繼續往下唷! ▌我害怕的是什麼? 我以前就是劇裡的笑話之一,知道判決可能不公允,卻又支持死刑存在。老實說,我以前認為死刑不該廢除,並
Thumbnail
如果用氣味來比喻《八尺門的辯護人》,我認為前調是氣味嗆辣的胡椒薄荷,令人難以忽略;中調是苦味濃厚卻隱隱透出些許希望的苦橙葉,苦中帶甜,就算苦也能嚐到回甘的滋味;而後調則是帶有陳腐氣息的穗甘松,濃郁衝擊性地氣味不斷刺激著嗅覺,像臭腳丫悶濕不舒爽,卻能直搗黃龍,戳進時代的最深處,讓人不斷反思生命的意義與
Thumbnail
八尺門是一個原住民聚落,出了一位法學專業人才,在法院擔任公設辯護人,雖然隸屬法院人事管轄,但從事的卻是不討喜又與院檢唱反調的被告律師工作。 除了案件本身的真相與謎底揭露,重點是指出體系的缺失與制度的瑕疵,通盤的丟出社會、政治與司法等議題,探究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細思極恐。沒錯,就在這蕞爾小島台灣。
Thumbnail
這本書以一個兇殺案開始,一個印尼移工殺了一家三口,包括一個兩歲的小朋友,乍聽之下實在罪大惡極,一審審判結果然是「死刑」,死刑為求慎重,不論犯人有沒有要求,一律需要三審定讞,如果你是這個案子的二審辯護人,你會怎麼幫這個殺人犯辯護呢?
Thumbnail
這次帶大家閱讀的書籍是由台灣作家唐福睿所著的《八尺門的辯護人》,《八尺門的辯護人》是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的得主,全書以一樁外籍移工兇案為背景,描述為兇手死刑辯護的公設辯護人佟寶駒的一系列行動的過程,《八尺門的辯護人》看似講了一個戲劇化的故事,其實是臺灣社會殘酷的回音。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以下是我站在編劇顧問的立場,以技術層面分析的角度 對於《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作品的觀看紀錄 非常主觀,而且因為是隨筆紀錄,會非常零碎 同時在這邊要強調 並沒有要否定任何人的感受的意思 還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以下是我站在編劇顧問的立場,以技術層面分析的角度 對於《八尺門的辯護人》這部作品的觀看紀錄 非常主觀,而且因為是隨筆紀錄,會非常零碎 同時在這邊要強調 並沒有要否定任何人的感受的意思 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或許是因為導演即作者,電視劇的內容大致符合原著(尤其是結尾幸好沒有改),演員的表現也沒有原本擔心的那麼糟,甚至可說是超乎預期,儘管呈現的議題複雜,卻還是能夠把故事完整且好好地表達,絕對值得一個五星好評。
Thumbnail
乍看之下很「硬」的影集,廢死、漁業、移工、漁工、原住民,所有容易引戰的議題都融在這部劇裡,看的過程卻完全不會枯燥乏味,也沒有任何生硬的說教感,而是透過每個角色演繹的真實血肉,配上些許黑色幽默的笑料,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咀嚼了導演對於這些議題的想像和看法,哭笑不得的映照自己破碎的立場。
Thumbnail
我國現有38名死囚待槍決,其中35人質疑最高法院的「連身條款」侵害他們接受公平審判的權利,聲請釋憲,憲法法庭今(14)日下午判決為合憲,死囚仍得繼續待看守所中,等待槍決。佟寶駒提到,「我真的不認為殺人者無罪,但在我們的司法裡,死刑卻只是運氣問題。」,看完八尺門的辯護人,你心中對死刑存廢是否有答案?
Thumbnail
這部劇透過弱勢族群「阿美族」「印尼移工」為背景,帶出「死刑存廢」的討論。因為我沒有法律背景,也不是人權專家,只能簡單講講我看懂的幾個收穫。 會有劇透,請斟酌要不要繼續往下唷! ▌我害怕的是什麼? 我以前就是劇裡的笑話之一,知道判決可能不公允,卻又支持死刑存在。老實說,我以前認為死刑不該廢除,並
Thumbnail
如果用氣味來比喻《八尺門的辯護人》,我認為前調是氣味嗆辣的胡椒薄荷,令人難以忽略;中調是苦味濃厚卻隱隱透出些許希望的苦橙葉,苦中帶甜,就算苦也能嚐到回甘的滋味;而後調則是帶有陳腐氣息的穗甘松,濃郁衝擊性地氣味不斷刺激著嗅覺,像臭腳丫悶濕不舒爽,卻能直搗黃龍,戳進時代的最深處,讓人不斷反思生命的意義與
Thumbnail
八尺門是一個原住民聚落,出了一位法學專業人才,在法院擔任公設辯護人,雖然隸屬法院人事管轄,但從事的卻是不討喜又與院檢唱反調的被告律師工作。 除了案件本身的真相與謎底揭露,重點是指出體系的缺失與制度的瑕疵,通盤的丟出社會、政治與司法等議題,探究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細思極恐。沒錯,就在這蕞爾小島台灣。
Thumbnail
這本書以一個兇殺案開始,一個印尼移工殺了一家三口,包括一個兩歲的小朋友,乍聽之下實在罪大惡極,一審審判結果然是「死刑」,死刑為求慎重,不論犯人有沒有要求,一律需要三審定讞,如果你是這個案子的二審辯護人,你會怎麼幫這個殺人犯辯護呢?
Thumbnail
這次帶大家閱讀的書籍是由台灣作家唐福睿所著的《八尺門的辯護人》,《八尺門的辯護人》是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的得主,全書以一樁外籍移工兇案為背景,描述為兇手死刑辯護的公設辯護人佟寶駒的一系列行動的過程,《八尺門的辯護人》看似講了一個戲劇化的故事,其實是臺灣社會殘酷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