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獲利跟股價翻倍,是因為拋下了元宇宙,擁抱了AI嗎?

2023/11/0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Facebook臉書是知名的社群平台,開啟了網路2.0的時代(Web2社群網路),第一次上市時就突破1000億美元,是至今價值最高的新掛牌上市公司,之後成為了全球十大企業。雖然後來由於社群平台更多樣化,更多種選擇,臉書相關的平台成長也逐漸遇上了瓶頸。

不過意外受益於新冠疫情,在世界大多城市都被「封城」的情況下,各大社群平台的廣告收入都有所成長。

新冠疫情最嚴重的2021年,也是臉書的廣告收入成長率,自2018年以來最好的一年。但是在疫苗逐漸普及,解封有望的情況下,2022年第一季廣告收入成長率只剩6%,創上市以來新低。股價從2021年底開始下跌,而到了2022年的七月,已經腰斬,股價不到前一年(2021年)9月高峰時的一半,市值剩4600億美元,跌出了全球前十的行列。

臉書新Logo

臉書新Logo

改名魔咒?還是元宇宙泡沫?

2021年10月才改名為Meta,公司Logo也從F改成了無限的符號(如上圖)。當時是在2021年9月臉書的股價還在高峰沒多久做的改變,就在改完名之後,股價也開始下跌。

當然很多人戲稱這叫改名魔咒,沒請大師算名字之類的。雖是玩笑話,但事實上,Meta的股價可能還真的跟名字有關係。因為元宇宙實在太燒錢了。

Meta,有自身的、超越的、之後等等意思,也是元宇宙(Metaverse)的字首。改成這個名字也可以算是臉書的決心,未來的目標就是放在「元宇宙」。

去年2022年公布第三季財報後,再次證實了大家對於Meta的悲觀預期,股價再次重挫。這讓許多投資人都跳出來指責馬克-祖克柏放棄「核心業務」,而砸錢開發自己元宇宙的夢想。

2022年也是元宇宙相關議題退燒的一年,許多科技公司都減少,甚至取消對於元宇宙項目的投資,包括我們都很熟知的微軟。

元宇宙已經逐漸泡沫了嗎?

剛好就在2022年底上市的ChatGPT(至今剛好滿一年),爆紅之後,更有人預言臉書之後的下場會更慘,因為致力在發展元宇宙項目上的臉書,在生成式AI的領域,屬於技術落後者。

不過,讓人跌破眼鏡的是,一年後,也就是今年剛公布的第三季營收的臉書,比去年成長了23%,淨利還提昇了一倍,達到116億美元。股價也因此上漲。

怎麼辦到的?難道是臉書放棄元宇宙的夢想了嗎?


臉書放棄追求元宇宙的夢想了嗎?

從9月底舉辦的開發者大會Meta Connect(大部分稱為 Connect大會),祖克柏不但上台主講,還意氣風發宣布推出的產品:Quest 3頭戴式裝置、圖像生成模型與AI助理。

這個大會可以說就是元宇宙大會,雖然臉書風光舉辦,但很多知名財經跟科技媒體卻指出祖克柏提到元宇宙的次數明顯比去年少很多,難道其實已經準備退出發展元宇宙的項目了嗎?

臉書獲利翻倍成長,難道就是放棄元宇宙,認真經營「本業」的結果嗎?

其實臉書只是調整了步驟。當大家都關注在AI上,把資源過度放在其他元宇宙項目的發展中,無異於「偏離主流」,形同孤注一擲的梭哈行為,太過冒險。

AI、虛擬實境應用其實一直都是科技圈的熱門話題,而這些都是元宇宙的元素,生成式AI只不過是AI領域中的一個分支,只是因為ChatGPT讓大家注意到它的可行性。

既然AI也是元宇宙的一個環節,而大家目前都非常關注AI,那何不趁此機會加速讓AI「大眾化」。

所以,透過在自家的社群平台上使用AI工具,既加深用戶跟平台的互動,還能加強自家公司AI技術的發展。

Meta共發表了28款個性化AI測試版,各有不同興趣與個性,包括美國饒舌歌手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等名人都參與其中,讓人了解到與AI對話不限於獲取知識,還能帶入更多人性。也就是現在的AI機器人都太一板一眼,讓這些AI模組也具有「個性」。未來在元宇宙的應用上,也會更像個活人,而不是單純所謂的NPC(英語:Non-Player Character,非玩家角色)

祖克柏為此特地在臉書發文宣傳,甚至在Connect的舞台上來一段現場實況展演。


進階對話式助理Meta AI測試版,也會首先開放Messenger、Instagram與WhatsApp使用,之後導入Meta新款智慧眼鏡與頭戴式裝置Quest 3。

Meta之後還會開放AI Studio平台,讓民眾與開發者創建專屬的客製化AI。


也就是說Meta正設法讓AI無所不在,過程中試圖結合混合實境(MR)等技術,透過這兩個方式,降低人們進入元宇宙的門檻,讓人們逐漸成為「習慣」。未來推出元宇宙產品,就成為「水到渠成」的結果。

不過股價成長,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推出了新產品,被稱為推特殺手的Threads,上線短短5天,使用戶數突破1億人,是史上用戶最快破億的消費者軟體,打破了ChatGPT的紀錄。股價當時也飛漲了一波。

Threads的使用方式跟推特(Twitter已改名為X)非常相似,比臉書更符合現在人的使用方式。

臉書的未來挑戰。

雖然臉書的這些「轉變」取得了成效,包括將重心放在推出更多AI應用產品、加速AI大眾化戰略方向調整為降低元宇宙的門檻,推出更符合消費者使用習慣的社群平台等等。

但是臉書未來依然面臨很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所有社群平台、搜尋引擎共同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全球各地都面臨到新聞付費爭議。。

澳洲2021年已經開了第一槍,最近加拿大也計畫推出《線上新聞法》(Online News Act)。簡言之,就是強迫臉書、Google等平台與新聞出版商進行商業交易協商,為新聞內容付費。

台灣也有類似爭議,很多人以為只做了「點蚵仔麵線平台」的數位發展部,其實已針對媒體議價舉行3輪對話。

Google則是先前已提出「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委由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執行。不過Meta只承諾與新聞業促成多元創新,卻沒有提出具體機制。


數位部希望Meta能比照Google,先提出自身可以接受的方案,再進行細節討論。Meta對此目前只是給出不痛不癢的制式回覆。


不過,未來在世界各國新聞媒體的壓力之下,這個問題臉書最後還是不得不面對。

雖然,馬克 祖克柏目前表現得已經比很多人預期得要好,但未來在外有AI、元宇宙等等高度不確定性的競爭環境,內有明顯確定的「新聞付費」問題需要面對。馬克 祖克柏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表現呢?值得期待!


==================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fireloam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fireloam



96會員
118內容數
楚焱堯(Neil),現為台灣夯創業電商育成顧問,擔任勞動部電商講師。熟悉領域為電商經營、產業分析及時事評論。 為國內少數具有實際操作的實戰派電商講師。曾帶領台灣女裝品牌從每年數百萬營收,激增成破億的公司。轉戰大陸電商市場,創下全大陸淘寶天貓店單日單店第27名佳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