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十位無家者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掉到街頭上,真的很容易。

七位街頭社工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接住這些人,真的很不容易。

平心而論,真正想要成為流落街頭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但因為自身際遇與外在環境的不走運,導致了無家的無奈選擇,身為有家者的讀者,除了同情,還可以怎麼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無家者

在經過挑選的十位受訪者,其實在流落街頭之前都是「有家者」:有穩定收入,甚或開店當頭家、海外做生意等有頭有臉的風光歲月;即使不是從事正當工作,也是有過數百甚至數千萬積蓄的所謂成功人生。但是,際遇就如此讓人瞬間歸零跌落街頭。

因為家庭關係不睦,不願再麻煩親友於是流落街頭。

因為隻身一人,失去財產也無依無靠。

因為更生與牢獄案底,無法順利找到穩定工作。

因為性格大變,放棄所有安穩的選擇。

因為先天精神疾病,無法正常工作。

這十位受訪者的前半生,都讓人無法想像他們會有無家的一天,而把他們重新安置回社會的各種政府與民間建構的安全網,也是希望當有一天發生在我們身上時,我們也可以被安全地接住,再次重返社會。

當你四十歲、沒有一技之長、沒有認真存款,沒有固定工作、在外租屋、沒有可以回去的老家時,是不是很容易就掉到街頭上了,我很驚訝的是這真的很容易。

因此重視無家者議題,其實重視的是社會制度中為何有這麼多居住困難者,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提出「無家者」涵蓋三種最主要的居住困難者:露宿街頭者、暫時性居住庇護所或收容中心者、居住環境惡劣的弱勢住宅者。

社會資源給予這些無家者重新安置與重返社會的機會,但是卻沒有給予社會工作者更好的工作環境與工作資源,流失的社工專業人才也是一個重要的警訊,但往往社會只願意看到大手筆的捐助慈善物資,卻不願意理解地方政府極其有限的資源與方案,仍僅專注在短期或暫時性的幫助或輔導,也難以與非營利組織建立起有更穩定而長期支援系統。

不要想怎麼活下去,只要想怎麼樣不會死,對生活的標準就降低很多了。

關於民間組織的運作與分工,本書沒有談得太深入,先讓無家者的輪廓清晰、社會工作者的感受立體,再讓讀者透過閱讀中矯正刻板印象與錯誤認知,正因為只要無固定收入就有可能成為無固定居所的無家者,國家社會福利制度的發揮應該是保障所有人民生存的權利。

因為,我不希望當我淪落街頭時,沒人能幫我。


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李玟萱|游擊文化|2016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力的沙龍
38會員
153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馬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讀這本小說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亟欲想將關懷的議題全放進故事裡
Thumbnail
2025/02/18
讀這本小說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亟欲想將關懷的議題全放進故事裡
Thumbnail
2024/05/28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2024/05/28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2024/05/07
如果拿掉歌功頌德強人統治者的光環,再拿掉權貴階級享受特權的一生,單就一個人的生命紀錄來重新回看蔣經國,回看他所留下的四十多年日記,真的具備太多可以成為影視創作的材料了,可寫實可虛構的,令人唏噓的一生。 歷史重要性先提,蔣介石寫了五十多年的日記(1915-1972),蔣經國寫了四十多年的日記(193
Thumbnail
2024/05/07
如果拿掉歌功頌德強人統治者的光環,再拿掉權貴階級享受特權的一生,單就一個人的生命紀錄來重新回看蔣經國,回看他所留下的四十多年日記,真的具備太多可以成為影視創作的材料了,可寫實可虛構的,令人唏噓的一生。 歷史重要性先提,蔣介石寫了五十多年的日記(1915-1972),蔣經國寫了四十多年的日記(193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十位無家者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掉到街頭上,真的很容易。 七位街頭社工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接住這些人,真的很不容易。 平心而論,真正想要成為流落街頭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但因為自身際遇與外在環境的不走運,導致了無家的無奈選擇,身為有家者的讀者,除了同情,還可以怎麼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
Thumbnail
十位無家者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掉到街頭上,真的很容易。 七位街頭社工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接住這些人,真的很不容易。 平心而論,真正想要成為流落街頭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但因為自身際遇與外在環境的不走運,導致了無家的無奈選擇,身為有家者的讀者,除了同情,還可以怎麼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
Thumbnail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
Thumbnail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
Thumbnail
但我想,我也得到自己能運用的主軸——你所努力的一切,從識字到知識,從觀念到思辨,從基礎的專業,都是為了能更有機會,讓自己可以是自己。
Thumbnail
但我想,我也得到自己能運用的主軸——你所努力的一切,從識字到知識,從觀念到思辨,從基礎的專業,都是為了能更有機會,讓自己可以是自己。
Thumbnail
綜觀整本書來看,我認為《危殆生活》呈現的不只是無家者真實日常生活的面貌,更深入探討了無家者在脫離流浪的困境,像是幫助網絡帶來的副作用,社福體制難以滿足真實需求、或是父權家庭體制如何造成壓迫和排除,這都成為流浪生活的重重關卡與壓迫。
Thumbnail
綜觀整本書來看,我認為《危殆生活》呈現的不只是無家者真實日常生活的面貌,更深入探討了無家者在脫離流浪的困境,像是幫助網絡帶來的副作用,社福體制難以滿足真實需求、或是父權家庭體制如何造成壓迫和排除,這都成為流浪生活的重重關卡與壓迫。
Thumbnail
街友常常是一群不被看見的人,也不會想理解他們的過往,若於大眾媒體出現的畫面往往是負面消息居多。成為街友之前,不乏精彩的人生幸福的生活,但如同書名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當這一天來臨時,還有機會回歸正常生活嗎?
Thumbnail
街友常常是一群不被看見的人,也不會想理解他們的過往,若於大眾媒體出現的畫面往往是負面消息居多。成為街友之前,不乏精彩的人生幸福的生活,但如同書名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當這一天來臨時,還有機會回歸正常生活嗎?
Thumbnail
新聞媒體上的「社會邊緣」、「孤苦伶仃」是對無家者的標籤;好吃懶做、需要他人的施捨是大眾對他們的想像。他們彷彿是一群沒有臉孔,但長得很相似的團體,儘管他們已是城市街頭常見的身影,但很少有人願意去了解他們......
Thumbnail
新聞媒體上的「社會邊緣」、「孤苦伶仃」是對無家者的標籤;好吃懶做、需要他人的施捨是大眾對他們的想像。他們彷彿是一群沒有臉孔,但長得很相似的團體,儘管他們已是城市街頭常見的身影,但很少有人願意去了解他們......
Thumbnail
林璟瑋 攝影 張獻忠(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共同發起人) 為什麼要用「無家者」的稱呼取代遊民、街友? 台灣對於沒有私人住所而流落街頭的人有多種稱呼,政府部門以及法律條文慣用「遊民」,非政府組織則傾向使用「街友」,一般民眾有時也會將這群人稱為「流浪漢」、「流浪仔」。不過無論是「遊民」、「街友」或「流浪漢
Thumbnail
林璟瑋 攝影 張獻忠(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共同發起人) 為什麼要用「無家者」的稱呼取代遊民、街友? 台灣對於沒有私人住所而流落街頭的人有多種稱呼,政府部門以及法律條文慣用「遊民」,非政府組織則傾向使用「街友」,一般民眾有時也會將這群人稱為「流浪漢」、「流浪仔」。不過無論是「遊民」、「街友」或「流浪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