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本書的我們又隔了一層,我們能如何透過這本書了解這個題目?

問題:你為什麼會想拿起這本書?

可能:你想理解為什麼需要同情遊民

可能:你想知道遊民真正的成因

如果你拿起這本書,想理解為什麼需要同情遊民,那你可以發現,理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宇宙,才是重點。

這本書有一個很重要的基調,社工是人,遊民也是人,是人就有醜惡的一面,遊民的形成,其實每個人的際遇都不相同,從有家者變成無家者,遊民有扶不上牆的,也有好不容易重返社會的,李佳庭並不想為他們代言,也不想寫下溫馨感人的小故事,這些隨筆記錄著每一天身為社工的心裡掙扎,真實而且現實:沒有這麼多光明面可以寫出來激勵讀者與善心人士,更多的是對心累:

我最氣的是對個案生氣、嫌惡、疲倦的我自己。

整本書站在社工的位置,有時讀來帶點黑色幽默,政治正確的理智上不想污名與標籤化遊民,但是真的有遊民好吃懶做不求上進,真的有遊民只想利用政府資源而毫無貢獻,也有連遊民都瞧不起的遊民,若寫出這些人的劣根性,完全無法鼓勵民眾同情遊民,甚至對遊民處境有任何幫助,於是李佳庭寫了下來她對這些矛盾與衝突的想法,反而讓讀者更深刻的思考,同情是不是一種自我滿足的濫情?

大家都想看感人小故事,以便合理化自己同情遊民議題的需求,但是李佳庭寫出這與現實狀態上的衝突,工作現場中出現的許多個案,就是如同標籤化所說的好吃懶做、不求上進、有錢就喝酒賭博花光光。每天經手個案有這麼多狀況,十個有九個怎麼樣都救不起來,總是有天使般的前輩安慰著她.若有一個被救起來了,他的人生就有了希望。

所以寫下這麼多容易讓理智斷線的負面經驗裡,仍然會有微小的成就感滋生在明顯改善處境的遊民身上,讓遊民一點一滴的重返工作現場,例如輔導有成的街頭導覽員,轉化他們負面的生命經驗,將他們的生命向民眾導覽,社會也給予正面回饋的時候,正是這份工作能夠滋養辛苦的社工們最好的報答。

可是在我讀的時候有一點怵目驚心,其實要成為遊民的底線相當容易,仔細想想,低薪、沒有可依靠的親友子女(或子女不願扶養)、無自有房屋、無存款、若六十歲以後出了任何變故導致無法有固定收入,就掉到街頭上了。

而且,每一個人都有想要振作跟爬不起來的時候,就像我現在完全不想工作只想寫書介文幾乎沒有收入一樣,只要有一點差錯,我也可能是到在街頭上的其中一個人。

因此,遊民本身都不認為自己是這個集合體中的一員,沒有人是願意成為無家者的,而正因為每個人的成因不同,必須切割充滿貶抑的遊民稱謂,否則無法面對自己,所以有固定工作的遊民瞧不起一直喝酒醉不工作的遊民,沒領物資的瞧不起領便當拿福利的,睡橋下的瞧不起睡公園的......其實可以說明的是,沒有人想被當成遊民,這樣的身分與處境都仍存有小小一絲的自尊,但是,只要收入開始不穩定,又缺乏人際網絡支持,真的太容易自我放棄而走到最糟的境地。

而社會安全與社會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國家有義務保障生存權,而落實下來的看,非關個案是否成才是否努力,不論是居民或遊民,都應該受到生存的保障。

國家高度所看下來的情操,落實來說就是要陪伴照護無家者直到回歸社會,得到社區支持,對現場的工作者來說實在艱難,而社會工作者需要的基本薪資與福利保障,甚至艱困的幾乎容易成為無家者預備軍。

最後,有一篇黑色幽默,大概可以為這本書作結:

「你們要不要來當社工啊?以後你就可以發補助、給東西,不用跟社工要。」

「才不要,每天看你們做到這麼晚,我還寧願當遊民。」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李佳庭|寶瓶文化|2019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力的沙龍
38會員
161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馬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讀這本小說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亟欲想將關懷的議題全放進故事裡
Thumbnail
2025/02/18
讀這本小說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亟欲想將關懷的議題全放進故事裡
Thumbnail
2024/05/28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2024/05/28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2024/05/07
如果拿掉歌功頌德強人統治者的光環,再拿掉權貴階級享受特權的一生,單就一個人的生命紀錄來重新回看蔣經國,回看他所留下的四十多年日記,真的具備太多可以成為影視創作的材料了,可寫實可虛構的,令人唏噓的一生。 歷史重要性先提,蔣介石寫了五十多年的日記(1915-1972),蔣經國寫了四十多年的日記(193
Thumbnail
2024/05/07
如果拿掉歌功頌德強人統治者的光環,再拿掉權貴階級享受特權的一生,單就一個人的生命紀錄來重新回看蔣經國,回看他所留下的四十多年日記,真的具備太多可以成為影視創作的材料了,可寫實可虛構的,令人唏噓的一生。 歷史重要性先提,蔣介石寫了五十多年的日記(1915-1972),蔣經國寫了四十多年的日記(193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十位無家者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掉到街頭上,真的很容易。 七位街頭社工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接住這些人,真的很不容易。 平心而論,真正想要成為流落街頭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但因為自身際遇與外在環境的不走運,導致了無家的無奈選擇,身為有家者的讀者,除了同情,還可以怎麼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
Thumbnail
十位無家者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掉到街頭上,真的很容易。 七位街頭社工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接住這些人,真的很不容易。 平心而論,真正想要成為流落街頭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但因為自身際遇與外在環境的不走運,導致了無家的無奈選擇,身為有家者的讀者,除了同情,還可以怎麼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
Thumbnail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
Thumbnail
有太多事情,你不靠著閱讀是無法靠近與理解的,遊民議題,對我來說就是。 掉到街頭上的人,大多都是被體制篩掉的人。 而同理心這三個字,需要先丟在書本外頭的。 作者李佳庭年輕漂亮,家庭和樂,即使從事社工工作,都知道只能從助人工作中逐漸靠近個案,但永遠無法同理個案,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樣的無,而看著這
Thumbnail
 「你們一定很有愛心!」 「我長大以後也要成為跟你一樣的社工!」 「身心障礙?跟殘障是一樣的嗎?」 「你是不是智障?」 「要跟我們當朋友?可以呀,去偷你媽的錢給我們。」 「如果我也跑掉了……還剩下誰?」 「我就是想餵她每一餐,直到我沒辦法照顧為止。」 「人若落魄,就什麼都沒有了……
Thumbnail
 「你們一定很有愛心!」 「我長大以後也要成為跟你一樣的社工!」 「身心障礙?跟殘障是一樣的嗎?」 「你是不是智障?」 「要跟我們當朋友?可以呀,去偷你媽的錢給我們。」 「如果我也跑掉了……還剩下誰?」 「我就是想餵她每一餐,直到我沒辦法照顧為止。」 「人若落魄,就什麼都沒有了……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要關懷弱勢?為什麼我們要做公益? 此刻正在讀此篇文章的你,可否分享你的答案? 很多人會說:「我們顧好自己都很不容易了,把自己管好、不要傷害他人,就算對社會有交代了」,但真的「管好自己就好」就夠了嗎? 你對於街友的印象是什麼 《歡迎光臨161號》記錄一群人陪伴街友、一起共學的故事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要關懷弱勢?為什麼我們要做公益? 此刻正在讀此篇文章的你,可否分享你的答案? 很多人會說:「我們顧好自己都很不容易了,把自己管好、不要傷害他人,就算對社會有交代了」,但真的「管好自己就好」就夠了嗎? 你對於街友的印象是什麼 《歡迎光臨161號》記錄一群人陪伴街友、一起共學的故事
Thumbnail
街友常常是一群不被看見的人,也不會想理解他們的過往,若於大眾媒體出現的畫面往往是負面消息居多。成為街友之前,不乏精彩的人生幸福的生活,但如同書名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當這一天來臨時,還有機會回歸正常生活嗎?
Thumbnail
街友常常是一群不被看見的人,也不會想理解他們的過往,若於大眾媒體出現的畫面往往是負面消息居多。成為街友之前,不乏精彩的人生幸福的生活,但如同書名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當這一天來臨時,還有機會回歸正常生活嗎?
Thumbnail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作者是李佳庭。身處這次疫情風暴的中心-萬華。社工怎麽去處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遊民?又有哪些小故事?為什麽萬華會有比較多的街友呢?這本書藉由一篇又一篇的小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明明生存在社會中,卻總是被忽略的一群人。
Thumbnail
一個年輕社工的掙扎與淚水,作者是李佳庭。身處這次疫情風暴的中心-萬華。社工怎麽去處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遊民?又有哪些小故事?為什麽萬華會有比較多的街友呢?這本書藉由一篇又一篇的小故事,讓我們認識了明明生存在社會中,卻總是被忽略的一群人。
Thumbnail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Thumbnail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