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湯真西大武一日涼爽健行

更新於 發佈於
raw-image

上一次來這裡是今年過年尾聲,去喜多麗還有檜谷山莊探探路。上周又來,是為了兩周後的北大武兩天一夜做準備,給鬱結做個負重練習,把日湯真還有西大武走過一遍,接近1000m的爬升,來個小O型縱走。


日湯真還有喜多麗感覺都是很日本的名字,不過我上網查了老半天,還是查不出他們的由來,可能文獻看得不夠多。

日期:2021.10.09
相片紀錄:Fujifilm xt20 23mmf14
軌跡紀錄:Garmin Instinct Solar

新登山口→日湯真山(1.5hr)→舊登山口(50mins)→檢查站→西大武山(1.5hr)→舊登山口→新登山口(2.5hr)

日湯真山、西大武一日行路線圖

日湯真山、西大武一日行路線圖

雖然說是給鬱結的負重練習,雖然之前有去爬一些小郊山,但都是輕裝(他幾乎沒背東西),這次買了新的大包包給他背了一大堆水跟笨重的天幕練習一下,他從新登山口的高繞陡上就氣喘如牛,一直說要休息,甚至走到嘴唇發白(我當下還不敢跟他說,怕他得知他嘴唇發白後就立馬放棄直接下山),最後終於以龜速抵達日湯真岔路,本來想說今天走到舊登山口就回家吧,然後我把他背包裏面的重物都搬來我的包包裡,鬱結重新背上空空如也的大背包,整個人活了起來。

「變好輕喔,好多了!」(嘴唇恢復唇色)

然後我們就恢復以前爬山的步調了,之前還說爬北大武要背火鍋去煮、要煎牛排啥的,現在鬱結已改口說不吃火鍋了,背泡麵去吃就好。

raw-image
raw-image
往日湯真山友個迷你小石瀑,讓我想到玉山前峰

往日湯真山友個迷你小石瀑,讓我想到玉山前峰

第二個日湯真與舊登山口的岔路

第二個日湯真與舊登山口的岔路

日湯真山頂腹地算是個長條狀,假日還滿多人走這座山的,三角點有一處展望,再往前走一點下坡,也有個展望,還有一條路拉繩子上來,不知道是從哪來的,看起來很可怕。

日湯真山頂的展望

日湯真山頂的展望

日湯真山

日湯真山


日湯真山頂人有點太多,我們速速拍了幾張照就繼續往舊登山口前進。

臉很臭?

臉很臭?

raw-image
raw-image
左邊是舊登山口的高級廁所,右邊是舊筏灣步道

左邊是舊登山口的高級廁所,右邊是舊筏灣步道

過了檢查站後在2.1K的位置,有個往左切的岔路,恍神的話其實還滿容易忽略的,沒有指標沒有布條,只有個快速旋轉的吊掛紙牌,上面寫著西大武山,沒錯,就是往西大武的一個小陡上,一下下就到了。

高速旋轉的牌子

高速旋轉的牌子

鬱結的mammut新鞋

鬱結的mammut新鞋

扁扁的大背包

扁扁的大背包


往西大武山因為要經過管制站,走起來舒舒服服沒什麼人,甚至到山頂時還整個包山,西大武山頂腹地小小的,不過訊號4G滿格讚讚

往西大武的一陣小陡上

往西大武的一陣小陡上

raw-image
raw-image

最後在西大武要離開的時候,就在離我5公尺不到的距離,看到一隻黃喉貂從面前經過,還看了我一眼,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到,背部的黃色毛髮好特別感覺好柔順好想摸!

不過黃喉貂俗稱羌仔虎,是山羌的天敵,會用圍捕的方式獵捕山羌,然後…從肛門鑽進去吃山羌的內臟…真是人不可貌相(照片沒有拍到黃喉貂不用找)

東港溪上游

東港溪上游

raw-image

下山的時候鬱結還認出有一團裡有他大學系上學長,而且現在還同公司,下山之後我還逼他們相認,結果學長不認得他哈哈哈

因為海拔都在1000m以上,整趟路非常涼爽走起來頗舒服,到舊登山口時還可以煮泡麵來吃,愜意慢慢走的話,日湯真+西大武一日行還滿推薦的,下山還可以去吃萬巒豬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iking Mushroom的沙龍
4會員
11內容數
登山、健行、攝影
2023/10/21
2023年第一爬,當然要來一個軟爛的。選一個林道是主角,登山是配角的路線吧「北三錐山」。 北三錐山登山口在大雪山森林遊樂園區裡的200林道,開車到神木停車場後,從200林道50K處出發,行走9.5K的林道之後抵達北三錐山登山口,半小時後即可抵達三角點(500m爬升180m),全程6.5~7小時。
Thumbnail
2023/10/21
2023年第一爬,當然要來一個軟爛的。選一個林道是主角,登山是配角的路線吧「北三錐山」。 北三錐山登山口在大雪山森林遊樂園區裡的200林道,開車到神木停車場後,從200林道50K處出發,行走9.5K的林道之後抵達北三錐山登山口,半小時後即可抵達三角點(500m爬升180m),全程6.5~7小時。
Thumbnail
2023/10/04
換新相機了,從X-T20升級為X-T4,背上山最有感的就是重量了,好重呀,body本身從300多克晉升的500多克,加上23mm定焦鏡後,掛在肩膀上真的超有感... 新相機多了很多新功能,其中有一個很吸引我的軟片模擬:X-T20沒有的Classic Negative,比Classic Chrome
Thumbnail
2023/10/04
換新相機了,從X-T20升級為X-T4,背上山最有感的就是重量了,好重呀,body本身從300多克晉升的500多克,加上23mm定焦鏡後,掛在肩膀上真的超有感... 新相機多了很多新功能,其中有一個很吸引我的軟片模擬:X-T20沒有的Classic Negative,比Classic Chrome
Thumbnail
2023/10/04
白雪村,也稱之為水山村,兩個名字都美,位於阿里山鄉靠近博博猶溪的一個小小小村落,以前還有個吳鳳鄉(阿里山的舊名)水山村的門牌呢,現在已經不見了。
Thumbnail
2023/10/04
白雪村,也稱之為水山村,兩個名字都美,位於阿里山鄉靠近博博猶溪的一個小小小村落,以前還有個吳鳳鄉(阿里山的舊名)水山村的門牌呢,現在已經不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250412 日期:20250412 天氣:陰多雲有涼風🌬️ O型 :7.06公里 起登: 08:50 完登: 16:00 總爬升:554 耗時 :5h57分 (含大小休吃飯拍照及午睡) 訊號 : 全程有訊號 注意 : 新手不宜 🦞🦞🦞🦞🦞🦞🦞🦞�
Thumbnail
20250412 日期:20250412 天氣:陰多雲有涼風🌬️ O型 :7.06公里 起登: 08:50 完登: 16:00 總爬升:554 耗時 :5h57分 (含大小休吃飯拍照及午睡) 訊號 : 全程有訊號 注意 : 新手不宜 🦞🦞🦞🦞🦞🦞🦞🦞�
Thumbnail
步道位於觀霧,國一下新竹接68快速道路,竹東下轉122縣道往五峰方向,車程大約1.5~2小時即可抵達觀霧。 過觀霧遊客中心往檜山巨木群步道,步道入口附近路邊可以停車。 步道全長約4公里,雙向進出,單趟約2小時.(來回約4小時) 海拔2000公尺以上,冬季上山需注意保暖,
Thumbnail
步道位於觀霧,國一下新竹接68快速道路,竹東下轉122縣道往五峰方向,車程大約1.5~2小時即可抵達觀霧。 過觀霧遊客中心往檜山巨木群步道,步道入口附近路邊可以停車。 步道全長約4公里,雙向進出,單趟約2小時.(來回約4小時) 海拔2000公尺以上,冬季上山需注意保暖,
Thumbnail
這週的⭐明星薯出任務,我要推薦的 🇹🇼 國慶連假行程是「帶著國旗單攻北大武」。北大武山,又稱大武山。它不但是南台灣唯一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也是排灣族、魯凱族及卑南族的聖山!
Thumbnail
這週的⭐明星薯出任務,我要推薦的 🇹🇼 國慶連假行程是「帶著國旗單攻北大武」。北大武山,又稱大武山。它不但是南台灣唯一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也是排灣族、魯凱族及卑南族的聖山!
Thumbnail
行程規劃 2天1夜: D1:新登山口 → 3.8k喜多麗斷崖 → 檜谷山莊(宿) D2:檜谷山莊 → 大武神木 → 高砂義勇軍紀念碑 → 大武祠遺址 → 北大武山三角點 → 原路折返回登山口 10點半起登
Thumbnail
行程規劃 2天1夜: D1:新登山口 → 3.8k喜多麗斷崖 → 檜谷山莊(宿) D2:檜谷山莊 → 大武神木 → 高砂義勇軍紀念碑 → 大武祠遺址 → 北大武山三角點 → 原路折返回登山口 10點半起登
Thumbnail
【成員】Ycc 紀錄撰寫者:Ycc 照片提供者:Ycc 【行程說明】 惠蓀O聖為五座位於惠蓀林場中的中級山,即是有勝山、守城大山、守關山、關刀山、小出山的o型縱走。海拔抬升多、行走距離長且為O型縱走,可謂中級山界的O聖啊! 【注意事項】 1.海拔抬升2700M,行走距離近30公里。請審慎評估自身體能
Thumbnail
【成員】Ycc 紀錄撰寫者:Ycc 照片提供者:Ycc 【行程說明】 惠蓀O聖為五座位於惠蓀林場中的中級山,即是有勝山、守城大山、守關山、關刀山、小出山的o型縱走。海拔抬升多、行走距離長且為O型縱走,可謂中級山界的O聖啊! 【注意事項】 1.海拔抬升2700M,行走距離近30公里。請審慎評估自身體能
Thumbnail
蒼翠的松蘿與成串涓滴的馬醉木交互點綴、迷霧繚繞的巨木森林昂然挺立、潔白的雲海於腳下翻騰、廣袤的芒草原綿延無盡,上述種種瑰麗的景致,全都被壓縮在一條僅11公里長、爬升不到1千米的中級山路線中。時隔兩年,以截然不同的角色再度造訪羅馬縱走,心中所有的感觸與思緒,或許就留給山嵐雲霧來勾勒描摹罷。
Thumbnail
蒼翠的松蘿與成串涓滴的馬醉木交互點綴、迷霧繚繞的巨木森林昂然挺立、潔白的雲海於腳下翻騰、廣袤的芒草原綿延無盡,上述種種瑰麗的景致,全都被壓縮在一條僅11公里長、爬升不到1千米的中級山路線中。時隔兩年,以截然不同的角色再度造訪羅馬縱走,心中所有的感觸與思緒,或許就留給山嵐雲霧來勾勒描摹罷。
Thumbnail
蒼翠的松蘿與成串涓滴的馬醉木交互點綴、迷霧繚繞的巨木森林昂然挺立、潔白的雲海於腳下翻騰、廣袤的芒草原綿延無盡,上述種種瑰麗的景致,全都被壓縮在僅11公里長、爬升不到1千米的羅馬縱走路線中。 此為純文字記錄,供山友取用參考。
Thumbnail
蒼翠的松蘿與成串涓滴的馬醉木交互點綴、迷霧繚繞的巨木森林昂然挺立、潔白的雲海於腳下翻騰、廣袤的芒草原綿延無盡,上述種種瑰麗的景致,全都被壓縮在僅11公里長、爬升不到1千米的羅馬縱走路線中。 此為純文字記錄,供山友取用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