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學習法,不管學什麼都能成功的技巧與心法』重點摘要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費曼先生說:「如果你不能向其他人簡單地解釋一件事,那麼你就是還沒有真正弄懂它。」

當你準備學習一門新知識時,必須站在傳授者的立場,假設自己要向別人講解這門知識,那麼你一定要用最簡潔、清晰和易於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讓非專業的人也能聽懂。

  1. 確立你要學習的目標:找到和列出自己想要瞭解的知識,可以是一本書、也可以是一門技術,甚至是你能想像到的任意領域和事物。
  2. 理解你要學習的對象:針對這個目標,準備並擷取相關的資料,選擇可靠和多樣化的資訊來源,把這些內容系統化地歸納整理出來。
  3. 以教代學,用傳授代替吸收:想像一個教學的場景,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知識介紹給他人,用以檢查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
  4. 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其中遇到阻礙、模糊不清和有疑義的知識重新學習、回顧和反思;如有必要,可以重整旗鼓,再介紹一次學習目標。
  5. 實現知識的簡化和吸收:通過有目的的簡化和整合,實現這些知識的內化和有效的應用。

費曼學習法是對「學習本質」的回歸,也是對我們思維和分析方式的一次徹底改造。我們知道,人們大部分的學習都是為了理解新的事物,或者對新發明研究透徹。但新事物並非憑空出現,而是建立在大量舊事物的基礎上。

就像一則物理學原理:物質不會憑空出現,也不會憑空消失。知識也是如此。我們的大腦將舊的資訊或知識串聯、拼接起來,組成新的概念、理論和資訊,再傳遞到負責記憶和行動的部門,轉化為具體的成果或知識。

當大腦長時間地習慣於淺層的學習模式時,對新知識的創造力就會受到抑制。我們總會刻意地尋找一些舊的解釋,迴避那些新奇但有效的觀點。

越專業的學習越容易顯示出這種問題,大腦會沉迷於組裝、兜售舊概念的無聊遊戲之中。輸入的資訊越多,它所裝載的知識也越發得龐雜無效,學習便成了無趣。

費曼認為:「輸出不僅僅是學習的最佳方式,同時也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當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知識時,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去闡述它時,大腦就會從記憶庫中提取那些熟悉的資訊,在舊的知識和新的概念中產生強大的關聯,新的知識便容易得到大腦徹底的理解。

最重要的一步是,你要反覆地進行這一過程,使大腦多進行創造性的聯想,我們對新知識的吸收和應用的能力才會變得更強。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