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走路這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自從我開啟了學習哲學的道路之後,每到周末我都要走路到火車站通勤上下學。

在每次的上學以及放學回家的過程,我發現一樣的路程為什麼我會走不同的路線?


如果每次行走的當下我認為我都是走所謂的最佳路線,那為什麼去程的最佳路線和回程的最佳路線會不同呢?如果一段道路有所謂的最佳路線,那我理應每次都行走相同路線,可是為什麼去程是一種模式,回程又是另一種模式呢?


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從我家到火車站的路程,我畫了這個圖作為例子。我家在A這個位置,火車站在B這個位置。路途當中會遇到一個紅綠燈路口C,而D路口沒有紅綠燈。

raw-image





當我由A要前往B,我會先走紅色路線到達C路口。如果到達C路口之後遇到直行綠燈,則我的路線如下:

raw-image

這個路線的風險為,在D這個路口違規穿越馬路。不過這條路徑是最短路徑。



如果到達C路口之後遇到直行紅燈,則我的路線如下:

raw-image

這條路線雖然不是最短路徑,可是我行走的過程可以避開D路口違規穿越馬路的風險,所以既然直行是紅燈,在路口也是等待,所以我會先左轉過馬路更換路線。




由此可見,當我確定我的未來方向和目的,以及評估風險之後,我會依照短期紅綠燈的狀態,而作行為的改變。



而回程就一律是走最短路徑,表示如下:

raw-image



回程回走固定路徑,是因為我在路口D的時候無法評估路口C的紅綠燈狀態。所以我到達路口D的時候盡人事的選擇最短路線,到達路口C的時候則是聽天命,看運氣。


這樣的行為模式代表什麼?我認為是我們人,在未來明確的狀態下,我們會傾向優先處理問題。

反之,在未來不明確的狀態下,我們能做什麼就做什麼,接下來就交給命運或是運氣去處理。


了解人會有這樣的特性或是傾向之後,我們就能來思考,這樣的模式運用在投資上,會有甚麼樣的行為。


比如在指數投資上,我們利用數學或是論文得到這個投資法未來明確的目標,以及各種風險,所以當我們短期遇到問題,我們會傾向去處理問題,知道短期遇到投資環境有甚麼變動,我們知道如何應對。


可是如果某個投資人為了領股息買了高股息ETF之後,結果股價上漲。這時候投資人對於未來漲或是跌並不明確,對於未來的未知,則投資人會傾向短期獲利了結。目前社會新鮮人由於對於未來人生的不確定性,可能短期就採取了類似"躺平"的享樂主義。未來不確定性交給命運,我們先處理短期目前的問題。


這或許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也不是太了不起的發現,可是我認為一個行為如果可以歸納於人性,那我們透過自我覺察就可以加以控制。就像我們如何去控制飢餓,如何去控制憤怒一樣。而我們如果知道某種人性形成的原因,那去控制、或是去除這個引發的源頭,就可以避免這種人性的產生。


所以回到投資上,對於短期投資情緒的控制,在這個案例上,我們需要的是對於未來的明確性。這個明確性,以我通勤的情境來說,靠的是實際行走的經驗。我不可能透過GOOGLE MAP街景的圖案,就對於我未來行走這段路程充滿信心。我必須實際去行走和體驗這個交通,才能產生信心。投資上也是一樣。有的人希望有透過"試水溫"這樣的過程來得到成功經驗,增加投資信心。這類人或許可以歸納成經驗派,要透過經驗才能得到信心。可是有的人則是純粹的理性,相信得到"真正的知識",就足夠讓他們產生信心。所以有些指數投資人不需要實際的投資數十年,可是也能從過往的數學以及眾人的論文中得到知識,進而產生信心。這類人或許就可以歸類成理論派。


而經驗派的試水溫過程,因為其投資理論可能是個人經驗而不是類似指數投資那種"眾人的知識",所以可能存在個人偏見或是運氣。這樣就會可能造成過去試水溫的經驗成功,可是真正放大金額之後得到失敗結果。這也不代表經驗派就一定會完蛋,而是經驗派的投資人需要採取指數投資,才能確保其投資方法可以排除"運氣"的成分(因為指數投資是一種數學的科學,科學的"普遍性"不會有運氣的成分)。


對於未來的確定性,可以讓我們在短期即使遇到困難,也知道如何處理。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我們人性就偏向不處理未來的問題(交給命運安排),而只處理短期的問題。所以長期投資人如果要處理投資上短期的問題,就需要有對於未來的確定性。而這個對於未來確定性,可以靠經驗或是得到知識來取得。



我個人是傾向經驗派。我認為我們需要透過自身的經驗和感覺,讓感覺經驗和知識理論互相驗證。透過這個過程,如果我的親身體驗和理論相符,那我就會相信,這個理論就會成為我認知的一部分。所以這篇文章也描述了我對於長期投資的理論,透過通勤上學的過程得到經驗上的驗證的過程。從此之後我就會相信我在長期投資的過程,遇到短期逆風,我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而經驗派最重要的是選對方法,所以我學習哲學,去看看別人的想法。經過我個人的思考,選擇一個我認為最合適的方法,來進行體驗或是實驗。


當我們意識到這種投資上短期的情緒波動和我們的反應,只是單純的人性作祟,那我們就可以靠理性去解決和控制,而不是讓我們的人性或是情緒,隨著感覺肆意的發揮。

這就是我透過哲學上"覺察"這個方法,來思考自身人性的問題,得到解決方法的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429會員
470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2025/04/14
探討川普現象背後的邏輯與強權政治,分析其顛覆道德話語權的策略以及全球化浪潮下的個體應對之道。
Thumbnail
2025/04/14
探討川普現象背後的邏輯與強權政治,分析其顛覆道德話語權的策略以及全球化浪潮下的個體應對之道。
Thumbnail
2025/04/11
從2019年投資臺積電的心路歷程,分享五年來的投資經驗與心得,探討價值投資與技術分析的應用,並反思何時該獲利了結。
Thumbnail
2025/04/11
從2019年投資臺積電的心路歷程,分享五年來的投資經驗與心得,探討價值投資與技術分析的應用,並反思何時該獲利了結。
Thumbnail
2025/04/10
探討人類根據過去經驗預測未來,卻用事後印證強化既有信念的行為模式,並以科學史上的例子說明「找理由」與「修正理論」的差異。文章指出,成功的投資者應像牛頓一樣,不斷修正理論並驗證假設,而非像亞里斯多德一樣,用理由自我安慰。最後,文章提倡指數型投資,強調其建立在統計與數據上的理性與可驗證性。
Thumbnail
2025/04/10
探討人類根據過去經驗預測未來,卻用事後印證強化既有信念的行為模式,並以科學史上的例子說明「找理由」與「修正理論」的差異。文章指出,成功的投資者應像牛頓一樣,不斷修正理論並驗證假設,而非像亞里斯多德一樣,用理由自我安慰。最後,文章提倡指數型投資,強調其建立在統計與數據上的理性與可驗證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前言 不知道大家在搭大眾運輸時,更偏好哪一種選擇呢? 繞路但可以一班車抵達,還是直線前進但中間需要換車呢? 假如今天把「目的地」換成我們設定的「目標」,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
Thumbnail
前言 不知道大家在搭大眾運輸時,更偏好哪一種選擇呢? 繞路但可以一班車抵達,還是直線前進但中間需要換車呢? 假如今天把「目的地」換成我們設定的「目標」,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
Thumbnail
又搭錯公車。 上午從木柵回來,想著時間還早,天氣也好,不如搭公車慢慢悠晃回家。 此處有兩班直達住家附近的公車,但都是環狀線,一班去程近,一班回程近。但距上回搭公車已時日久遠,不記得該搭哪一班才對。 想著要先看清楚路線才上車,但走到街口,就看見公車停下來,連猶豫的時間都沒有,於是就上了車。
Thumbnail
又搭錯公車。 上午從木柵回來,想著時間還早,天氣也好,不如搭公車慢慢悠晃回家。 此處有兩班直達住家附近的公車,但都是環狀線,一班去程近,一班回程近。但距上回搭公車已時日久遠,不記得該搭哪一班才對。 想著要先看清楚路線才上車,但走到街口,就看見公車停下來,連猶豫的時間都沒有,於是就上了車。
Thumbnail
自從我開啟了學習哲學的道路之後,每到周末我都要走路到火車站通勤上下學。 在每次的上學以及放學回家的過程,我發現一樣的路程為什麼我會走不同的路線? 如果每次行走的當下我認為我都是走所謂的最佳路線,那為什麼去程的最佳路線和回程的最佳路線會不同呢?如果一段道路有所謂的最佳路線,那我理應每次都行走相
Thumbnail
自從我開啟了學習哲學的道路之後,每到周末我都要走路到火車站通勤上下學。 在每次的上學以及放學回家的過程,我發現一樣的路程為什麼我會走不同的路線? 如果每次行走的當下我認為我都是走所謂的最佳路線,那為什麼去程的最佳路線和回程的最佳路線會不同呢?如果一段道路有所謂的最佳路線,那我理應每次都行走相
Thumbnail
身處行人地獄的台灣,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過馬路的方法。 當你走到一個路口,這個路口有的方向沒有斑馬線,有的方向有人行道也有斑馬線,這時候,你會怎樣過馬路? 最穩健的方式就是走行人專用天橋或是地下道了。當你走到十字路口,你可以不用管這個路口的紅綠燈號誌,不擇時的直接走向人行天橋或是地下道
Thumbnail
身處行人地獄的台灣,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過馬路的方法。 當你走到一個路口,這個路口有的方向沒有斑馬線,有的方向有人行道也有斑馬線,這時候,你會怎樣過馬路? 最穩健的方式就是走行人專用天橋或是地下道了。當你走到十字路口,你可以不用管這個路口的紅綠燈號誌,不擇時的直接走向人行天橋或是地下道
Thumbnail
衝擊的交通燈:還記得剛搬到台灣時,才發現我居-然-不-會-過-馬-路!正確來說,移居台灣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新適應這裡的交通。
Thumbnail
衝擊的交通燈:還記得剛搬到台灣時,才發現我居-然-不-會-過-馬-路!正確來說,移居台灣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新適應這裡的交通。
Thumbnail
“出走 是為尋找目的 ” “迷路 是為發現自己” 某個週五午後 為了實勘公車站牌距離與搭車耗費時間 拖著蝸居多日的僵硬身體 沿著人行磚道緩步走著 到達目的地時 本欲搭乘的車班從面前呼嘯而過 只得轉而研究起其他路線 試圖推敲出共同交集的路徑 突被群聚的麻雀吸引目光 看著電線桿上排列
Thumbnail
“出走 是為尋找目的 ” “迷路 是為發現自己” 某個週五午後 為了實勘公車站牌距離與搭車耗費時間 拖著蝸居多日的僵硬身體 沿著人行磚道緩步走著 到達目的地時 本欲搭乘的車班從面前呼嘯而過 只得轉而研究起其他路線 試圖推敲出共同交集的路徑 突被群聚的麻雀吸引目光 看著電線桿上排列
Thumbnail
前言 通勤,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不論是有錢人、一般人都會遇到這種事情,不論小時候走路去上小學,再大一點要搭捷運或公車去上學,甚至到了出社會後,用各種交通方式去上班,包含了走路、騎車、開車、搭捷運、轉公車,甚至有錢一點還可以搭計程車。 最短的通勤 最痛苦的通勤 優化路徑 不好的經驗 後語
Thumbnail
前言 通勤,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不論是有錢人、一般人都會遇到這種事情,不論小時候走路去上小學,再大一點要搭捷運或公車去上學,甚至到了出社會後,用各種交通方式去上班,包含了走路、騎車、開車、搭捷運、轉公車,甚至有錢一點還可以搭計程車。 最短的通勤 最痛苦的通勤 優化路徑 不好的經驗 後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