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起跑線》——學校是階級複製的場域,還是公平正義的所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印度電影《人生起跑線》反映深怕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的父母,用盡一切手段,甚至裝窮住到貧民窟,就為了讓女兒擠進重視英語環境的私立名校(電影裡的媽媽:「如果孩子去唸公立學校,以後就會怕講英文,英文不好就會成為社會上的魯蛇,會沮喪挫折,然後去吸毒。」),中上階級的有錢人占去政府要私校留給弱勢家庭的名額,立意良善,卻無法落實。


電影雖以喜劇方式呈現,卻也呈現出某些焦慮父母的真實心態,這些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射自己成長經驗的恐懼,卻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客體。若要追本溯源這些父母根深蒂固的觀念,可以從教育社會學的角度探討。教育社會學的三大典範:和諧、衝突與詮釋理論。和諧理論重視社會的結構功能,認為只要每個人在角色裡發揮功能,社會便能維持統整、和諧和穩定。和諧理論認為學校作為社會結構的一部份,教育具有選擇和社會化的功能,目的是讓人在社會上不同的位置發揮角色功能,培養學生具有共同的信念和價值觀、傳遞知識技能與社會規範。


然而衝突理論卻提出許多社會結構中隱藏的矛盾與對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原生家庭的經濟、文化都是一種再製的社會資本,而教師也是體制裡的成功者,和學生形成支配——從屬的關係,學校的主流文化形成一種霸權,排擠或壓迫所有不適應它的人。正是因爲深刻理解這種社會現象,才使得電影中的母親對孩子要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有那麼深的執念,她希望孩子從起跑點開始就不要輸,未來才能擺脫原本的階級(市集小販),而到另一個更具有優勢的階級(如外商公司白領)。


教師為什麼要學教育社會學?身為社會體制內的成功者、學校裡有權力分配資源的階層,如果教師皆以自己「中產階級」的思想觀點、文化品味來看待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難道不會落入自身視野的局限,不自知地戴上有色眼鏡,成為班級裡強化偏見、階級複製的推手?1970年代後,新的教育社會學興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成為在班級裡學者重要的研究重點,正式教育裡的課程、教學與評鑑的分類(課程界線)、架構(教師對學生的控制)逐漸由強轉弱,教室裡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場所,目的是追求每個人教育機會的均等。


108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開展與自我、他人、社會,乃至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若教師皆具備思辨與反省的能力,在孩子面前作為終身學習的典範,相信必能成功地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積極體驗生命意義,成為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互惠與共好的地球公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olo的沙龍
28會員
59內容數
Lol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0
12月份我都在忙碌於四上國語〈海洋世界〉單元的設計和教學,其中也包含第十一課〈美食島〉文本探究的教學演示,這次國語文教學演示的文本〈美食島〉是一個故事,因此我想到用分析故事角色表情、動作和對白背後的情緒來理解整個故事的背景、經過與結果。我設計出了一個故事的情緒折線圖......
Thumbnail
2024/12/30
12月份我都在忙碌於四上國語〈海洋世界〉單元的設計和教學,其中也包含第十一課〈美食島〉文本探究的教學演示,這次國語文教學演示的文本〈美食島〉是一個故事,因此我想到用分析故事角色表情、動作和對白背後的情緒來理解整個故事的背景、經過與結果。我設計出了一個故事的情緒折線圖......
Thumbnail
2024/10/11
昨天靈感閃過,我突然想起去年在iPad上寫下的一些東西。翻出來閱讀後,這個動作像喚醒了我靈魂深處的求知慾望,讓我整個國慶假期的早晨都沉浸在整理這一年來我內在的變化。 那篇文章是我以「人生劇本」的方式書寫,從第一人稱視角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回溯了從童年到成年的經歷,並在每個段落後進行自我分析.....
Thumbnail
2024/10/11
昨天靈感閃過,我突然想起去年在iPad上寫下的一些東西。翻出來閱讀後,這個動作像喚醒了我靈魂深處的求知慾望,讓我整個國慶假期的早晨都沉浸在整理這一年來我內在的變化。 那篇文章是我以「人生劇本」的方式書寫,從第一人稱視角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回溯了從童年到成年的經歷,並在每個段落後進行自我分析.....
Thumbnail
2024/09/23
我不是第一次接觸21天的鏡子練習,今年四月底,我在一隅有光的社團裡也跟著老師和虛擬社群一起每天照著編輯過後的資訊照著練習。我當時並不知道原來鏡子練習是一本書、是一位女士Louise L. Hay暢銷全球的著作。這本書是我的生涯教練Ann在今年八月送我的。我很喜歡這本書簡單明瞭,不長篇大論的.....
Thumbnail
2024/09/23
我不是第一次接觸21天的鏡子練習,今年四月底,我在一隅有光的社團裡也跟著老師和虛擬社群一起每天照著編輯過後的資訊照著練習。我當時並不知道原來鏡子練習是一本書、是一位女士Louise L. Hay暢銷全球的著作。這本書是我的生涯教練Ann在今年八月送我的。我很喜歡這本書簡單明瞭,不長篇大論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印度電影《人生起跑線》反映深怕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的父母,用盡一切手段,甚至裝窮住到貧民窟,就為了讓女兒擠進重視英語環境的私立名校(電影裡的媽媽:「如果孩子去唸公立學校,以後就會怕講英文,英文不好就會成為社會上的魯蛇,會沮喪挫折,然後去吸毒。」)......
Thumbnail
印度電影《人生起跑線》反映深怕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的父母,用盡一切手段,甚至裝窮住到貧民窟,就為了讓女兒擠進重視英語環境的私立名校(電影裡的媽媽:「如果孩子去唸公立學校,以後就會怕講英文,英文不好就會成為社會上的魯蛇,會沮喪挫折,然後去吸毒。」)......
Thumbnail
唯有讀書高?升學至上不一定成全美好人生?如何做更好的自己,並且不再荼毒下一代?
Thumbnail
唯有讀書高?升學至上不一定成全美好人生?如何做更好的自己,並且不再荼毒下一代?
Thumbnail
《人生起跑線》呈現印度貧富差距、教育資源落差和為了升學不擇手段的情形。為了戲劇效果,劇中呈現了二元對立的刻版印象,這是讓我覺得除了主角夫妻以外人物描寫過於單薄的可惜之處。然而故事聚焦在批評教育制度和資源不均的現象,也帶入根深蒂固的社會風氣問題,父母教育思維的轉變對孩子有何影響。
Thumbnail
《人生起跑線》呈現印度貧富差距、教育資源落差和為了升學不擇手段的情形。為了戲劇效果,劇中呈現了二元對立的刻版印象,這是讓我覺得除了主角夫妻以外人物描寫過於單薄的可惜之處。然而故事聚焦在批評教育制度和資源不均的現象,也帶入根深蒂固的社會風氣問題,父母教育思維的轉變對孩子有何影響。
Thumbnail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Thumbnail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Thumbnail
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韓劇“天空之城”,日劇”東大特訓班“,從幼兒園到大學,有亞洲的地方就有補習班,補習文化遍地開花,琳瑯滿目,只有家長沒想到,沒有補習班想不到。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印度電影三個傻瓜,探討教育本身,也討論教育體制,而這部人生起跑線(Hindi Mediu
Thumbnail
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韓劇“天空之城”,日劇”東大特訓班“,從幼兒園到大學,有亞洲的地方就有補習班,補習文化遍地開花,琳瑯滿目,只有家長沒想到,沒有補習班想不到。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印度電影三個傻瓜,探討教育本身,也討論教育體制,而這部人生起跑線(Hindi Mediu
Thumbnail
握有資源的父母,為孩子打造精心規劃的童年, 但孩子是否能從此走向遂如人意的人生? 拚教養的過程中,究竟誰才是贏家? 或者我們只是被這國際化的浪潮沖刷得看不見確實的方向?
Thumbnail
握有資源的父母,為孩子打造精心規劃的童年, 但孩子是否能從此走向遂如人意的人生? 拚教養的過程中,究竟誰才是贏家? 或者我們只是被這國際化的浪潮沖刷得看不見確實的方向?
Thumbnail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Thumbnail
沿襲自中國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儼然成為華人現代教育必須服 膺的準則。在被升學主義框架的體制下,親子關係往往淪為可悲又無奈的犧牲品。時至今日,有多少父母假「愛」之名,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實,情緒勒索已然成為多數學齡時期的各位難以忘懷的夢魘。 「如果你考班上前三名,媽媽就買那個給
Thumbnail
,公視所製作的著名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上月剛獲得金鐘獎十四項獎項提名,筆者藉由這齣劇裡出現的「對話」、「鏡頭」、「故事性」來詮釋教育體制出現的問題,但也因為劇中只有提出問題,而沒有給出解答,此處也以筆者的視角給予想法。
Thumbnail
,公視所製作的著名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上月剛獲得金鐘獎十四項獎項提名,筆者藉由這齣劇裡出現的「對話」、「鏡頭」、「故事性」來詮釋教育體制出現的問題,但也因為劇中只有提出問題,而沒有給出解答,此處也以筆者的視角給予想法。
Thumbnail
我們所親身經歷的教育環境,並不如外界所言的單純、樸實,反而是血淋淋的殘酷與殺戮。他們告訴我們,學生的本分就是讀書,然後與他人競爭再競爭。久而久之,我們開始習慣用成績去評斷一個人的高低,利用讀書能力來區分階級:讀書好的人位處上層,書讀不好的則永遠是賤民。
Thumbnail
我們所親身經歷的教育環境,並不如外界所言的單純、樸實,反而是血淋淋的殘酷與殺戮。他們告訴我們,學生的本分就是讀書,然後與他人競爭再競爭。久而久之,我們開始習慣用成績去評斷一個人的高低,利用讀書能力來區分階級:讀書好的人位處上層,書讀不好的則永遠是賤民。
Thumbnail
《人生起跑線》是一部以印度教育為主題的電影,故事以由中產階級的夫妻拉吉和米塔希望女兒可以跟他們不同受到更高等更好的教育而使出渾身解數。上補習班學習、進入社交圈的達官貴人打交道、最後甚至裝窮想獲取清寒補助名額。種種荒腔走板的行進,到最後他們是否如願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送進比別人更好的「人生的起跑線」呢?
Thumbnail
《人生起跑線》是一部以印度教育為主題的電影,故事以由中產階級的夫妻拉吉和米塔希望女兒可以跟他們不同受到更高等更好的教育而使出渾身解數。上補習班學習、進入社交圈的達官貴人打交道、最後甚至裝窮想獲取清寒補助名額。種種荒腔走板的行進,到最後他們是否如願把自己的寶貝女兒送進比別人更好的「人生的起跑線」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