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

含有「藝術教育」共 4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學齡前,特別是在三至四歲的年紀,孩子們會慢慢從塗鴉期進入前圖式期 有一些孩子會發生我想畫,但不知道怎麼透過圖像來表達的困境 他們會在畫紙前躊躇,然而,久了,他們可能會開使害怕、不敢提筆...... 這時候,陪伴者可以做些什麼呢? 我們可以換一個媒材讓孩子試試看! 想一想除了畫筆,還有哪些可
Thumbnail
你遇過充滿創造力的孩子跟你說「我不會畫」嗎? 身為家長、教育者的你也遇過這樣的困難嗎? 聊聊那些可能導致「不會畫」的原因? 分享如何讓孩子重拾對於畫畫的自信心的小撇步給你!
Thumbnail
程式寫不好,是程式出了bug還是人生從此fail? 本來只是我們自己比較隨性的觀察,前幾天和老師聊天才覺得的確是很有趣的主題,就是我們發現在課堂中——曾經或正在學習藝術創作的孩子,能夠更好的使用和應用科技工具(情況十分明顯)。 在 2020 的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有
Thumbnail
拼貼女王手作坊的創辦人張靖宜,因爲日常中的偶然選擇了「拼貼女王」這個名字。起源於一次接觸蝶古巴特藝術的啟發,並在丈夫的支持下逐步走上創作與教學之路。然而,丈夫因病與她永別,張靖宜獨自挑起事業與家庭重擔繼續進修與創作,進一步提升藝術視野,將困難轉化為成長契機,與創新的動力。
Thumbnail
談及藝術視覺的教育,總是離不開艾斯納的著作,他對於藝術教育與視覺文化的關聯性提供了深入且極具啟發性的見解,至今依然受用無窮。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逐漸被視覺文化滲透的世界」,現在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廣告媒體早已經從報章雜誌轉型到電視媒體,甚至是掌上媒介;過去需要栽培、訓練許久的演藝人員也隨著自媒體的興起被模糊了界線。視覺影像大量充斥在你我的眼球之中,就彷彿所見之處皆媒體、處處皆影像,正因四處皆影像,才更該學習如何觀看。
Thumbnail
在《創造與心智的成長》第二章中,Lowenfeld討論在學校環境中「創造活動」的意義。Lowenfeld認為藝術在國小教室的功能包含自我表達與自我調整。
本文探討了幼兒自畫像對於孩子心理和認知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3-5歲階段。透過自畫像,孩子們不僅能夠認識和表達自我,還能提升情感表達能力和創造力,同時增強自信心與認知發展。我們分享了教育工作者和媽媽的經歷,鼓勵父母支持孩子的藝術創作,以便更深入地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需求。
Thumbnail
Viktor Lowenfeld為奧地利的兒童藝術教育學者,他的繪畫階段論對於藝術教育和兒童發展至今仍有十足的影響力。他和Brittain合著的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亦是所有視覺藝術教育工作者必須閱讀的經典著作之一。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九月-avatar-img
2024/09/14
其實,幼兒的表達溝通還不是完全成熟,很多時候,他們不知道怎麼表達心中的難受,透過畫畫可以看見幼兒的情緒,只要用點心去觀察,就會看見孩子需要甚麼? 過去,我們班上的孩子遇到跟同儕不合的情況,會發現,過去幾乎不愛哭的孩子,近期突然很愛哭,心情起伏也很大,透過畫畫,看見問題,立即找家長討論。很幸運的是,因為看見問題早,大家努力為孩子建立起自信,給予更多的鼓勵。(這大概是我自己本身是研究幼兒繪畫,比較容易從畫畫看見孩子的心)
孩子!子涵!-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0
九月 非常認同~很謝謝妳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