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您會害怕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生死是人生常態,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了,所以修行人要看淡生死;修行、度眾但求盡力,其後隨緣,將生死託付給佛菩薩,不執著生死,不懼怕生死,佛菩薩自有妙安排。」

 

家父自今年初,因心臟無力休克昏倒後,意識到自己離死亡很近,開始對我交代一些他的身後事;我明白家父也在慢慢訓練自己,以平常心來面對自己的生死大事。因有這個覺悟,他更加勤奮地完成每日誦經定課,閒暇時唸〈藥師灌頂真言〉,他知道只要認真誦經,佛菩薩一定會在他身邊引領他。我告訴自己,在他的餘生,我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告訴他佛法的重要與妙處,與其期待來世去佛化家庭接受感化,今生如能更加堅定對佛法的信、願、行,豈不是更好?

 

家父提早安排身後事,所以帶我們去找一個清淨舒適的未來住所,我們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後,選了三個地方,並向精舍請示,最後買下佛菩薩開示「可以」的地方。選定之後,帶著家父、弟弟一同前往參觀此寶塔,但因自己是敏感體質,怕去那邊會有很多干擾,師兄建議可唸〈藥師灌頂真言〉試試看,可以免除干擾。果然,我在參觀的時候唸誦不斷,整個過程一點干擾都沒有,還感到舒服愉悅,〈藥師灌頂真言〉的力量真的很殊勝,感恩佛菩薩。

 

服務人員向我們介紹,此寶塔不拜葷食,若家屬執意要拜葷食,他們也尊重,但請把葷食放在門外祭拜,不要拿入內;這裡每日早晚都有出家師父在大殿為寶塔中的所有往生者誦經祈福。家父聽完很滿意:「以後在這裡,我早晚都可以來聽經聞法。」往生後,如能繼續跟隨正法學習,真是最殊勝的功德,所以,非常感恩精舍佛菩薩為家父開示圓滿的往生安住處所。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世間萬物皆是一合相,一切都是暫時借我們用的,要借假修真,不要認假為真。人生只有短短數十寒暑,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精進修行、努力消業才是人生大事,其他的事情,圓滿就好,不用緊抓不放,也不用斤斤計較。感恩精舍佛菩薩的慈悲指引,讓我找到回家的路。

 

(分享完畢)

 

淨空法師開示大眾:「人命無常,修行人只有光陰最寶貴,一定要老實唸佛,才不會虛度光陰。」

 

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但眾生身在五濁惡世,日日汲汲營營於欲望,貪嗔痴慢疑越來越旺盛,生死之事被拋諸腦後,起心動念攀緣貪求,清淨與光明漸漸喪失,無明與習氣漸漸深重,財色名食睡,樣樣都要求,樣樣放不下,這就是輪迴根、地獄業,也是眾生痛苦的根源。

 

生而為人,是莫大的福報。佛經上說:「人身難得」、「盲龜浮木」、「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等,都是在證明能生而為人是非常殊勝、難得的大善因緣。因此,要好好珍惜生命、善用光陰,將人生短短的數十寒暑價值最大化,精進修行、努力消業、行善布施、弘法利生,如此,無論人生長短都不足為懼,因為您已增加人生的價值,讓您活在這世間的每一天都對眾生有幫助、有意義。

 

高僧大德說:

 

經云:「善得人身甚為難,莫為此身造眾惡;畢竟塚間餧狐狼,切勿惡見生貪愛。」

 

這首偈主要告訴我們人身難得,就像《雜阿含經》所譬喻的「盲龜浮木」,我們想要得到人身,就好像無邊的大海裡,有一隻瞎了眼睛的烏龜,牠的壽命無量,每百年才探出水面一次;大海中有一根浮木,浮木有個洞,盲龜必須遇到這根浮木,而且頭正好要穿出浮木的小洞,這種機率是非常渺茫的,可見獲得人身是多麼的困難。

 

佛經裡說:「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失去人身很容易,想獲得人身卻很困難。因此,古德常勸人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不把握今生得度的因緣,還要等待何時呢?況且一失了人身,萬劫難復。我們這一世能得到人身,必定是過去生做了許多善事,累積了許多的功德,要知道「善得人身甚為難」。

 

「莫為此身造眾惡」,千萬不要濫用自己有為有用的身體做壞事。雙手萬能,必須做好事、做功德,不要用來打人、殺人、竊盜、貪污。我們的這個人身,能用也只有數十年,不要為了滿足色身的欲求,造作種種的惡業;要善用人身,借假修真,為眾人服務,為自己累積功德。

 

「畢竟塚間餧狐狼」,人生幾十年的光陰,百年作古後,這個身體再怎麼難得,也沒有用了。人死後若是火葬,一把火將色身化做一陣青煙,灰飛煙滅就沒有了;或者是土葬,埋進土裡最後也是腐爛、生蛆蟲、發惡臭,化為一坏黃土;若是拋棄塚間,就餵了狐狼、野狗,之後只剩白骨一堆。

 

「切勿惡見生貪愛」,獲得人身,雖然像盲龜浮木般困難,但都還有機會得遇;萬一執著惡見,沈溺於貪愛,只有漂流五趣,難以再回復人身了。(引用完畢)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是靈與肉體的結合,是人的開始;死,是靈與肉體分開,是肉體的滅失,但靈還是存在。人不用怕死,因為死,是每一個人必然的結局。如何才能不怕死?如何才能死而無憾?如何才能死的清淨自在?要修行,修行才能看破生死,死的無憾、清淨、自在、一切圓滿。

 

人生苦多樂少,不要迷失在那微小的樂當中,造就如須彌山高的苦難。世間萬物皆是一合相,要藉由這些假相來認清真相、透過這些假相來修真理。修行要「以經為師」,才不會被外面的境界所轉,才能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

 

人道是最好修行的。天人樂多苦少,他沒有覺得他苦,不容易覺悟;惡道苦多樂少,也不容易覺悟。只有人道,苦樂參半,所以菩薩成佛一定是在人道。佛菩薩慈悲,不捨眾生受苦,處處聞聲救苦,哪裡有苦難的眾生,佛菩薩就在那裡,隨時隨地要拉眾生一把,出離苦海。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只要還有眾生尚未覺悟、尚未成佛,無論在哪一道,佛菩薩都不會捨棄,繼續慈悲教誨,拉拔眾生出離苦海。所以,我們要明白佛菩薩的苦心,才會生起感恩的心,才知道要勇猛精進,才能報答佛菩薩慈悲的恩德,也才不枉得人身的大善因緣。

 

面對死亡,您會害怕嗎?

面對死亡,您會害怕嗎?

面對死亡,您會害怕嗎?

面對死亡,您會害怕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任何「求」的事情,千萬不要碰,因為「求」,非正當正法。   在住家附近有間宮廟,數年前,家父曾因多次在睡覺時,身體會突然像中邪似的不停顫抖並發出可怕的聲音。那時以為是身體發生問題,於是到醫院做許多檢查,但都檢查不出來。後來經鄰居介紹就到住家附近的宮廟「祭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在唸誦經文時,腦識一直浮現出我曾經做過的壞事,不由感嘆,外道習氣、黑氣真的影響人至深。記得小時候,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氣─ ─喜歡把人往壞處帶。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和小堂弟經常看奶奶燒香。奶奶教我和小堂弟燒香時,我一學就會,知道抓住香柱,往香爐裡面插。但我教小堂弟插香時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前常聽阿伯說,這個社會上比自己辛苦的人非常多,不是只有自己最累、最辛苦,因此我每當遇到挫折煩惱時,都會想起這句話,就會充滿力量,能面對所遭遇的困難。   記得小時候有些長輩會說:「那些在路邊賣東西或擺攤的人,就是小時候不努力讀書,才會一事無成。」後來才發現那都是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任何「求」的事情,千萬不要碰,因為「求」,非正當正法。   在住家附近有間宮廟,數年前,家父曾因多次在睡覺時,身體會突然像中邪似的不停顫抖並發出可怕的聲音。那時以為是身體發生問題,於是到醫院做許多檢查,但都檢查不出來。後來經鄰居介紹就到住家附近的宮廟「祭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在唸誦經文時,腦識一直浮現出我曾經做過的壞事,不由感嘆,外道習氣、黑氣真的影響人至深。記得小時候,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氣─ ─喜歡把人往壞處帶。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和小堂弟經常看奶奶燒香。奶奶教我和小堂弟燒香時,我一學就會,知道抓住香柱,往香爐裡面插。但我教小堂弟插香時
    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念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前常聽阿伯說,這個社會上比自己辛苦的人非常多,不是只有自己最累、最辛苦,因此我每當遇到挫折煩惱時,都會想起這句話,就會充滿力量,能面對所遭遇的困難。   記得小時候有些長輩會說:「那些在路邊賣東西或擺攤的人,就是小時候不努力讀書,才會一事無成。」後來才發現那都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虔誠有信仰且心地善良的老人,回首過往雖倍覺艱辛,卻也關關難過關關過。生活的酸甘苦辣,與親人的生離死別等等,人生八苦除了死亡還未親嚐,其餘的皆已嚐盡,於是有領會、有頓悟,所以更加把握因緣修行。有的人希望乘願再來,有的人希望斷六道,娑婆人間甚苦,需要菩薩聞聲救苦,願當人間菩薩則乘願再來,欲斷煩惱解脫生死
Thumbnail
每人一生中,都曾有過令自己遺憾事,但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親愛的人離我們而去,卻還沒有準備好和他們說再見。凡登記普桌,即為您普桌登記對象於「觀音山 地藏三經 15日普度前行法會」佛壇城前,免費恭立祈福迴向卡。在世者業障、病障悉消除,閤家平安,福慧增長;往生者蒙受法益,往生善趣。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小時候,看廟會巡街,最怕走在前面的黑白無常,總是會閉上眼睛,直到天神出現,才敢張開雙眼。 好像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吧,我知道了人一定會死,我的親人朋友一定會離開我,或者是我離開他們,那個時候我才開始不怕看到七爺八爺!因為如果有黃泉路,我很高興有他們帶領我的親友安全的走完那條路,親友們不會沒人陪伴也不會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八十華嚴經》卷六十四云:「得_人身難。」〈梵網經菩薩戒序〉亦云:「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三亦云:「人身難得,如優曇花。」又《雜阿含經》卷十五記載: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只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
Thumbnail
無常所伴隨的通常是死亡、敗壞、消失、離散的負面現象。人一出生就注定死亡,但是死亡的時間、方式都是不定,就是因為死亡如此無常、不定,才令人感到恐懼。觀音山 《藥師經》暨煙供施食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虔誠有信仰且心地善良的老人,回首過往雖倍覺艱辛,卻也關關難過關關過。生活的酸甘苦辣,與親人的生離死別等等,人生八苦除了死亡還未親嚐,其餘的皆已嚐盡,於是有領會、有頓悟,所以更加把握因緣修行。有的人希望乘願再來,有的人希望斷六道,娑婆人間甚苦,需要菩薩聞聲救苦,願當人間菩薩則乘願再來,欲斷煩惱解脫生死
Thumbnail
每人一生中,都曾有過令自己遺憾事,但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親愛的人離我們而去,卻還沒有準備好和他們說再見。凡登記普桌,即為您普桌登記對象於「觀音山 地藏三經 15日普度前行法會」佛壇城前,免費恭立祈福迴向卡。在世者業障、病障悉消除,閤家平安,福慧增長;往生者蒙受法益,往生善趣。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小時候,看廟會巡街,最怕走在前面的黑白無常,總是會閉上眼睛,直到天神出現,才敢張開雙眼。 好像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吧,我知道了人一定會死,我的親人朋友一定會離開我,或者是我離開他們,那個時候我才開始不怕看到七爺八爺!因為如果有黃泉路,我很高興有他們帶領我的親友安全的走完那條路,親友們不會沒人陪伴也不會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八十華嚴經》卷六十四云:「得_人身難。」〈梵網經菩薩戒序〉亦云:「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三亦云:「人身難得,如優曇花。」又《雜阿含經》卷十五記載: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只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
Thumbnail
無常所伴隨的通常是死亡、敗壞、消失、離散的負面現象。人一出生就注定死亡,但是死亡的時間、方式都是不定,就是因為死亡如此無常、不定,才令人感到恐懼。觀音山 《藥師經》暨煙供施食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