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我而言,很多事情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就拿音樂來說,我最早的音樂啟蒙是台語老歌,什麼文夏、洪一峰的歌曲是耳熟能詳,因為我的母親就是台語老歌的愛好者。

他是屬於那個年代,我則是又跨越一個年代,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歡上這些歌曲,或許這也是我和母親為數不多的連結吧!

小時候港劇「楚留香」風靡全台,萬人空巷就為了準時觀看這齣連續劇,那時我也喜歡上了主題曲,想用樂器將歌曲的感覺給給複製出來,於是我買了一個便宜的玩具塑膠口琴來吹。

什麼樂理我也不懂,Do Re Me Fa So也不認識我,我就這樣一個音一個音的試錯,最後終於讓我找到所有的音符,並且吹了起來,這也是我學音樂的開始。

其實我對鋼琴比較有興趣,不過家裡沒錢買,也不可能讓我去補習,有時看到一些同學會彈鋼琴,坐在鋼琴前面,心裡總是感到有些惆悵。

後來民歌時代出現了,我第一首聽到的是「蔡琴」的「恰似你的溫柔」,心裡很羨慕這些大學生能夠抱著吉他唱自己的歌,覺得很自在,像是擺脫了某種約定俗成的角色或框架,心中隱隱間升起了想和他們一樣的自我期許。

不過我開始自學吉他是在高中時,那時一個同學在我面前秀他的吉他技巧,有些看不起人的意味,於是我也去買了一把最便宜的吉他,看著吉他書就自學了起來。

高三時我到基督教會,剛好他們缺一個司琴,我只好趕鴨子上架擔任伴奏,在這樣現學現賣之下,技巧大有進步,自彈自唱就不是問題了。

到了大學,同學聚會需要吉他,我也可以幫忙伴奏,我還曾經跑到女生宿舍前面抱著吉他唱歌,就為了讓認識的女同學尷尬一下。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我後來報名參加校內的民歌比賽,第一次上台演唱自己寫的歌曲,全程緊張、不知所「唱」,結果當然是名落孫山、鍛羽而歸。

大二時認識了我現在的老婆,那時一肚子的詩情畫意,寫了很多歌曲錄在錄音帶裡面,就送給我老婆,我們兩個相隔兩地,一個在宜蘭、一個在台北,當時交通不方便,車票也貴,電話費也不便宜,寫信變成比較實際,一兩個禮拜回宜蘭一次則是常有的事,而我所錄的專屬專輯這時就可以聊慰相思之苦了。

說來我們兩個也是好事多磨,大學畢業去當兵,我的兵運還不錯,抽到外島,飄洋過海就到了馬祖,而且只有兩次返台假,她就只好聽我為他所錄製的專輯等到重逢的那一天了。

當兵回來當然就修成正果了,我想我的音樂之路大概就到此為止了,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教會服事時,常常聽到一些歌曲缺少感動人心的力量,加上一大堆所謂版權的問題,後來我就開始寫福音歌曲,然後利用混錄音軟體錄製成CD,送給人意思是要傳福音,還將一首歌的Demo寄到福音電視台,最終在電視上發表,演唱自己寫的歌曲,另外還去參加一個情歌創作比賽,得到了第二名和一筆獎金。

只是在這條音樂之路上,我一直很心虛的是,我的音樂技巧沒有正統訓練,基礎不夠紮實,後來就遇到了挑戰。

一個是來自教會的一個弟兄,用隨機即興的吉他技巧在我面前證明自己的功力,另一個則是音樂「不」同好,抱著正統的角度覺得我的不入流,最後一個則是樂器社的老板,言談間以為我沒辦法用封閉和弦來演奏。

我也不是生氣,只是覺得受到了刺激,然後就開始從吉他的每一個音、每一個和弦開始學起,那些酷炫的技巧我沒人教所以不會,可是我卻練到可以不用看譜的「無歌本演奏」,大家互有長短,到這個境界以後,你有你的山頭,我有我的江湖,大概也就不用比了。

後來我到咖啡館、市集和民宿自彈自唱,順便訓練自己的歌聲,接著又將鋼琴從頭學起,反正對一個喜歡學習的人來說,學習的時間絕對是夠用的。

去年我拿到了街頭藝人證照,即使有人邀請,卻一直沒有強烈動機想去街頭唱歌,回首我整個音樂之路,該有的經歷我都有了!也因為這些經歷,我知道我不用去證明自己,至於分享,或許已經過了那個年紀,而真正的原因也許是少了真正的知音吧!

avatar-img
23會員
36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事情正的方向想不通,我就會從反方向來想。 這樣的態度體現在我的生活中,讓我成為一個獨立兼逆向思考的人,記得有一個教會朋友,常常花大錢去上所謂的成功或成長的課程,裡面還有股票致富的教學,我問這個教會朋友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主講人有沒有在股海撈到黃金的成功經驗,他說沒有,他的成名和賺錢靠的就是這些
基本上就我對貧窮的了解,大部份的貧窮是沒有選擇的,只能將就,可是正是這種沒有選擇、只能將就的心態或現況將他們推向更貧窮的深淵。 我是窮人家庭出身,三餐不繼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形容,實際上的狀況卻是吃飯或喝粥的佐菜是醬油,再好一點是加個蛋,或是煎個菜脯蛋,而那時的蛋價不高,是屬於能夠提供營養的平民食物。
主席:「怎麼辦?全世界都不相信我了!」 幕僚:「不相信就不相信!反正以主席言而無信、反覆無常的個性,遲早會有這樣的下場!」 主席:「你這是在稱讚我?還是在諷刺我?」 幕僚:「我只是就事論事!」 主席:「哎!算了!全世界都是民主國家,每個國家的政治領袖都是由人民透過民主程序選出來的,所以站在那
那天看到哈瑪斯的領袖「辛瓦爾」的英文名稱,覺得巧合又新鮮。 「辛瓦爾」的英文是「sin」再加上「war」,前者是罪行,後面是戰爭,對照到後面以哈戰爭的發展,好像有那麼一點前跡可尋。 據說他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時,曾經因為病重,差點失去了性命,結果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才轉危為安,後來透過以色列和巴勒斯
美女:「聽說你跟我的閨蜜告白了,她長的醜不拉嘰的,你怎麼會喜歡上她?」 直男:「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女朋友很漂亮!她有你這種閨蜜是她的不幸!」 美女:「我要不是念在她個性不錯,在我身旁可能當個陪襯的綠葉,她才不可能成為我的朋友呢?」 直男:「為什麼?」 美女:「我長得這麼漂亮,跟我在一起的
年青時到教會,讀過神學的書,後來發現神學背後所支撐的哲學才是我的最愛。 那時的我隱隱約約發現我的人生之所以會感覺一敗塗地,不完全是因為環境或是別人,而是我想錯了!其實對錯只是一種語言文字、思考概念上的對比,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所想的可能性或結果並不適合改善我的生活。而當我思考這個問題時,開始注意到「
很多事情正的方向想不通,我就會從反方向來想。 這樣的態度體現在我的生活中,讓我成為一個獨立兼逆向思考的人,記得有一個教會朋友,常常花大錢去上所謂的成功或成長的課程,裡面還有股票致富的教學,我問這個教會朋友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主講人有沒有在股海撈到黃金的成功經驗,他說沒有,他的成名和賺錢靠的就是這些
基本上就我對貧窮的了解,大部份的貧窮是沒有選擇的,只能將就,可是正是這種沒有選擇、只能將就的心態或現況將他們推向更貧窮的深淵。 我是窮人家庭出身,三餐不繼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形容,實際上的狀況卻是吃飯或喝粥的佐菜是醬油,再好一點是加個蛋,或是煎個菜脯蛋,而那時的蛋價不高,是屬於能夠提供營養的平民食物。
主席:「怎麼辦?全世界都不相信我了!」 幕僚:「不相信就不相信!反正以主席言而無信、反覆無常的個性,遲早會有這樣的下場!」 主席:「你這是在稱讚我?還是在諷刺我?」 幕僚:「我只是就事論事!」 主席:「哎!算了!全世界都是民主國家,每個國家的政治領袖都是由人民透過民主程序選出來的,所以站在那
那天看到哈瑪斯的領袖「辛瓦爾」的英文名稱,覺得巧合又新鮮。 「辛瓦爾」的英文是「sin」再加上「war」,前者是罪行,後面是戰爭,對照到後面以哈戰爭的發展,好像有那麼一點前跡可尋。 據說他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時,曾經因為病重,差點失去了性命,結果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才轉危為安,後來透過以色列和巴勒斯
美女:「聽說你跟我的閨蜜告白了,她長的醜不拉嘰的,你怎麼會喜歡上她?」 直男:「首先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女朋友很漂亮!她有你這種閨蜜是她的不幸!」 美女:「我要不是念在她個性不錯,在我身旁可能當個陪襯的綠葉,她才不可能成為我的朋友呢?」 直男:「為什麼?」 美女:「我長得這麼漂亮,跟我在一起的
年青時到教會,讀過神學的書,後來發現神學背後所支撐的哲學才是我的最愛。 那時的我隱隱約約發現我的人生之所以會感覺一敗塗地,不完全是因為環境或是別人,而是我想錯了!其實對錯只是一種語言文字、思考概念上的對比,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所想的可能性或結果並不適合改善我的生活。而當我思考這個問題時,開始注意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Thumbnail
小時候與唱歌相關的如夢似真記憶永不褪色,回味這些美好時光,讓我輕鬆自如又充滿歡樂。從童年到成年,唱歌的意義也隨之改變。從過去的比賽與演出壓力,到如今的自在隨內心,唱歌的感動也轉移到另一個層次。哼唱時的自由與歡樂,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個從童年到成年的聽眾,如何從不喜歡蔡琴的歌曲,到現在深深欣賞她的聲音和歌曲的轉變。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學音樂要學一輩子,不要只學一陣子。從《小姐不熙娣》釋出的精華版標題:「被媽強迫學大提琴好無奈?不喜歡的表情超明顯小S笑翻!」,可知該集節目有明顯節目效果導向。學樂器僅三五年,但音樂性靈需要一輩子培養。 不要只求得獎,不然會失去自我。
Thumbnail
老婆從去年4月18日起,重新在一家山葉音樂教室教授兒童鋼琴。距離上次這個工作已經16年了,當時她在新竹市﹝新竹科學園區﹞外光復路上,也是一家山葉音樂教室加盟店教琴。每週工作兩天,就可以賺足自己的學費,還可以奉養自己的寡母。 嫁到台中市十多年,多次投遞履歷表,都不能成功。原因受到台中兩所大學有
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小學四年級我就開始上台幫別人伴奏,然後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自然有許多人因為不同需求而找我伴奏,我所伴奏的項目非常廣,包含國樂、古典音樂、流行歌、改編的跨界音樂等等。但你絕對沒有想到我曾有一段時間很後悔自己選了鋼琴這個樂器。
Thumbnail
在那個不經意的年代,口琴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窮人心中的鋼琴,是夢想和希望的載體。我們的故事,從一部深入人心的日劇《阿信》開始,其中女主角在絕境中透過一首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找到了重生的勇氣。那是口琴的魔力,能在最黑暗的時刻照亮前行的路。
Thumbnail
當我們迷失自己時,是否可以回頭再看那些曾經學習和熱愛的事物?透過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音樂學習經歷和人生體悟,希望能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自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Thumbnail
小時候與唱歌相關的如夢似真記憶永不褪色,回味這些美好時光,讓我輕鬆自如又充滿歡樂。從童年到成年,唱歌的意義也隨之改變。從過去的比賽與演出壓力,到如今的自在隨內心,唱歌的感動也轉移到另一個層次。哼唱時的自由與歡樂,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個從童年到成年的聽眾,如何從不喜歡蔡琴的歌曲,到現在深深欣賞她的聲音和歌曲的轉變。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學音樂要學一輩子,不要只學一陣子。從《小姐不熙娣》釋出的精華版標題:「被媽強迫學大提琴好無奈?不喜歡的表情超明顯小S笑翻!」,可知該集節目有明顯節目效果導向。學樂器僅三五年,但音樂性靈需要一輩子培養。 不要只求得獎,不然會失去自我。
Thumbnail
老婆從去年4月18日起,重新在一家山葉音樂教室教授兒童鋼琴。距離上次這個工作已經16年了,當時她在新竹市﹝新竹科學園區﹞外光復路上,也是一家山葉音樂教室加盟店教琴。每週工作兩天,就可以賺足自己的學費,還可以奉養自己的寡母。 嫁到台中市十多年,多次投遞履歷表,都不能成功。原因受到台中兩所大學有
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小學四年級我就開始上台幫別人伴奏,然後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自然有許多人因為不同需求而找我伴奏,我所伴奏的項目非常廣,包含國樂、古典音樂、流行歌、改編的跨界音樂等等。但你絕對沒有想到我曾有一段時間很後悔自己選了鋼琴這個樂器。
Thumbnail
在那個不經意的年代,口琴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窮人心中的鋼琴,是夢想和希望的載體。我們的故事,從一部深入人心的日劇《阿信》開始,其中女主角在絕境中透過一首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找到了重生的勇氣。那是口琴的魔力,能在最黑暗的時刻照亮前行的路。
Thumbnail
當我們迷失自己時,是否可以回頭再看那些曾經學習和熱愛的事物?透過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音樂學習經歷和人生體悟,希望能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