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slogan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有部電影叫「我的少女時代」被「男主角」改名叫「我的逃兵時代」,害得我都不敢用「我的什麼時代」來寫文章。

男主角名字也是取得不好,在目前全球反中的風潮中,他還用名字挺中國,什麼王者天下之類的,注定就是沒什麼好運氣,身為台灣人需要保家衛國的服兵役,居然還花錢造假給免了,實在是給中國丟臉。

不過即使如此,我還是堅持用「我的什麼時代」來寫文章,大概也想不出其他名稱了吧!就像這篇「我的slogan時代」

年青時代我常常幫忙命名或設計slogan,像是幫任職的基金會設計的slogan就是「胸懷蘭陽、仰山彌高追先賢、心繫文教、古道遺風本初衷。」設計完沒多久就離職了,原因在於我當時只是一個小職員,口氣太大,功高震主,秘書長大概覺得沒辦法駕馭我,刁難了幾次以後,我才說出「每人頭上一片天」,然後自行離職了。

到了學校任職,學校要發展實驗教育,需要用slogan把校名及未來發展方向給寫進去,於是就幫學校設計了「內外兼修玩得活、城滿希望才藝多」,不過當時實驗教育的校長是玩假的,把這個slogan置之不理,就是搞自己要搞的宣傳亮點,讓人覺得很可惜。

學校興建體育館,決定用學生投票命名,結果學生投票選出來的名稱並不是那麼適當,為了名稱可長可久,簡單又好記,於是就用我的命名,然後把五百元的獎金給了設計館名票數最多的那位同學,而我給體育館的命名就叫「球藝館」,取其求藝的諧音,也指體育館中進行的球類運動,像是桌球、籃球和足球等。

其實我最經典的slogan是幫系上啦啦隊設計隊呼,那時大一,他們找我去跳啦啦隊,我那時覺得堂堂一個男子漢,跳啦啦隊扭腰擺臀成何體統?於是就拒絕了,可是又覺得有忙不幫有些內疚,於是就幫忙設計了「東吳歷史、改變歷史、東吳歷史、創造歷史!」這個slogan,還好我只設計到這邊,因為再下去就不太雅觀了叫「東吳歷史、一堆-------」

設計slogan或幫人取名命名的事其來有自,記得國中時有一個同學頭大大的,我就幫他取名叫大頭,他的名字叫仁慈兩字,所以連英文名字都取好了,就叫Kind,這個同學成績很好,每次都是全校第一名,可是顯得大智若愚,看到我拿名字取笑他,也只是笑笑而已!

而我古靈精怪的個性到那裡都會現出馬腳,像我以前有一次參加英語研習,主講人要我們取一個英語名字,然後開始進行日常英語會話練習,我異想天開將自己取名叫Fine,結果惹出了許多笑話。

首先有人問我How do you do?我就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

接著有人問How are you?我一樣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

最後有人問我 what’ s your name?我還是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

後來有人不信邪,硬是要我幫他開橫跨兩岸的連鎖店命名,我神來一想,結果雞排店就叫「雞的悲慘世界」,至於賣面膜的店就叫「面目全非」! 還好他沒聽我的餿主意,不然不到三個月,我看一家好好的店就關門大吉了。

這就是我的slogan時代,名字取得好,口號夠響亮可以讓你上天堂,名字取得爛,slogan更爛,包準讓你連套房都沒得住!

avatar-img
23會員
374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國中黃曉嵐的筆名巧合到成年後重拾閱讀,本文闡述作者豐富的閱讀歷程,並分享其對閱讀和人生境界的獨到見解,從早期女性文學到古典文學,再到武俠小說及哲學經典,作者的閱讀足跡貫穿個人成長與生命體驗,最後以禪宗「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境界來比喻閱讀的層次與收穫。
三十年前的老師與學生的重逢,在南澳鄉部落的同學會上,老師分享自身的經歷,鼓勵學生突破自我限制,追求夢想。文章闡述老師如何克服學習障礙、演講比賽的挫敗經驗,以及如何引導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真正的高手能夠把繁複化為簡單,至於一般人則是--不要把簡單搞成複雜就謝天謝地了。 我從小到大的願望有兩個,一個是打籃球,另一個則是玩音樂,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兩個願望都不能當飯吃,所以我只好找了一個穩定的教師工作來養家糊口,然後業餘之際繼續從事這兩個興趣。
在宜蘭市區有一家牛排店叫「隨緣」,約在那𥚃吃飯就叫「隨緣見」,言下之意是有緣份才會相見,不見得隨時得見! 以前常去唱歌的咖啡館顧客來自世界各地,大家萍水相逢,轉眼天涯海角,真的是「隨緣見」,而且緣份就那麼一點點!
最近我在南澳鄉第一年教書時的學生找到了我,一轉眼也快三十年了。 這些學生都已經快要步向中年,想不到還記得我這個老師,還邀我去參加同學會,真的有點受寵若驚。 那些年我初進教育界,還沒有麼框架,所以和這群原住民的孩子自然而然就玩在一起-------。
本文探討了在宜蘭陰雨的日子中,回憶過去在咖啡館演唱歌曲的經歷。作者對於悲情歌曲的反思以及尋找快樂歌曲的艱辛,並連結到過去的教會經歷,最後強調了創作對於自我風格的重要性。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寫作始終是尋找心靈棲息地的過程,帶出對於晴朗日子的渴望與思考。
從國中黃曉嵐的筆名巧合到成年後重拾閱讀,本文闡述作者豐富的閱讀歷程,並分享其對閱讀和人生境界的獨到見解,從早期女性文學到古典文學,再到武俠小說及哲學經典,作者的閱讀足跡貫穿個人成長與生命體驗,最後以禪宗「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境界來比喻閱讀的層次與收穫。
三十年前的老師與學生的重逢,在南澳鄉部落的同學會上,老師分享自身的經歷,鼓勵學生突破自我限制,追求夢想。文章闡述老師如何克服學習障礙、演講比賽的挫敗經驗,以及如何引導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真正的高手能夠把繁複化為簡單,至於一般人則是--不要把簡單搞成複雜就謝天謝地了。 我從小到大的願望有兩個,一個是打籃球,另一個則是玩音樂,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兩個願望都不能當飯吃,所以我只好找了一個穩定的教師工作來養家糊口,然後業餘之際繼續從事這兩個興趣。
在宜蘭市區有一家牛排店叫「隨緣」,約在那𥚃吃飯就叫「隨緣見」,言下之意是有緣份才會相見,不見得隨時得見! 以前常去唱歌的咖啡館顧客來自世界各地,大家萍水相逢,轉眼天涯海角,真的是「隨緣見」,而且緣份就那麼一點點!
最近我在南澳鄉第一年教書時的學生找到了我,一轉眼也快三十年了。 這些學生都已經快要步向中年,想不到還記得我這個老師,還邀我去參加同學會,真的有點受寵若驚。 那些年我初進教育界,還沒有麼框架,所以和這群原住民的孩子自然而然就玩在一起-------。
本文探討了在宜蘭陰雨的日子中,回憶過去在咖啡館演唱歌曲的經歷。作者對於悲情歌曲的反思以及尋找快樂歌曲的艱辛,並連結到過去的教會經歷,最後強調了創作對於自我風格的重要性。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寫作始終是尋找心靈棲息地的過程,帶出對於晴朗日子的渴望與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看過的勵志運動電影不勝枚舉,總在我感到失落無力時,為我注入熱血沸騰的動力。而於2023年上映的美國運動傳記電影《船上的男孩》,改編自真人真事,不僅刻劃出美國大蕭條時期的背景樣貌,也將「個人」榮耀重心轉至「團體」合作。  《船上的男孩》故事描述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人們掙扎著餬口過日子。9位勞工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主人翁辛克萊以一個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對自我認知、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等議題,呈現出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情緒。文章探討了真實與虛假、自我封閉與蘊含的自我表達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改變內心的勇氣和真誠面對自己的重要性。
《鐵漿》中的時代悲歌:傳統價值觀的捍衛與崩潰 接續上篇分析小說 鐵漿:傳統價值觀的象徵與犧牲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什麼是世界上,男人與女人、窮人與富人、白人與黑人、死人跟活人、大人與小人,有關係的人與沒關係的人,有山靠的人與沒山靠的人的共通點?  有一點是,在不同的文化歷史脈絡中,以感性或理性理解世界,而終究必須在夜深人靜時回答:「為何而生?」  「真正的英雄是沒有弱點的。」  英雄,
Thumbnail
故事背景設立於九○年代末的土耳其,社會正值西方自由思潮與伊斯蘭教派的拉扯,少年阿赫梅生於教派中的高社經家庭,白天在一般的中學接受世俗的
Thumbnail
電影《富都青年》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光環與陰暗同時存在著。直面生活的鋒利,可以沖淡人的同情心,顛覆了是非觀。是残酷,是直白,却也最真实。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看過的勵志運動電影不勝枚舉,總在我感到失落無力時,為我注入熱血沸騰的動力。而於2023年上映的美國運動傳記電影《船上的男孩》,改編自真人真事,不僅刻劃出美國大蕭條時期的背景樣貌,也將「個人」榮耀重心轉至「團體」合作。  《船上的男孩》故事描述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人們掙扎著餬口過日子。9位勞工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主人翁辛克萊以一個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對自我認知、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等議題,呈現出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情緒。文章探討了真實與虛假、自我封閉與蘊含的自我表達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改變內心的勇氣和真誠面對自己的重要性。
《鐵漿》中的時代悲歌:傳統價值觀的捍衛與崩潰 接續上篇分析小說 鐵漿:傳統價值觀的象徵與犧牲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這座漂浮的島上,每一個人都是漂浮的,誰都失去了自己的根,誰也無法預視未來的景象。結果彼此都怯於發聲,當隱忍過頭終於發聲了,卻又過於喧嘩而傷了誰。此般弱弱相殘的失語狀態,大概就是台灣的文化陰影吧。
Thumbnail
什麼是世界上,男人與女人、窮人與富人、白人與黑人、死人跟活人、大人與小人,有關係的人與沒關係的人,有山靠的人與沒山靠的人的共通點?  有一點是,在不同的文化歷史脈絡中,以感性或理性理解世界,而終究必須在夜深人靜時回答:「為何而生?」  「真正的英雄是沒有弱點的。」  英雄,
Thumbnail
故事背景設立於九○年代末的土耳其,社會正值西方自由思潮與伊斯蘭教派的拉扯,少年阿赫梅生於教派中的高社經家庭,白天在一般的中學接受世俗的
Thumbnail
電影《富都青年》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光環與陰暗同時存在著。直面生活的鋒利,可以沖淡人的同情心,顛覆了是非觀。是残酷,是直白,却也最真实。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