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文章以市場的觀察方式的改變為開始,接下來介紹一系列MC的基本操作及策略開發、改善、回測、最佳化⋯⋯等,一個基本策略的發展及上線流程,但不管何種形式的策略,其核心判斷是要判斷今天應屬何類走勢,是順勢亦或是逆勢,在此就需更多的市場資訊來輔助,今天就簡單示範如何由權值股的漲跌幅來判斷該日走勢是由權值股貢獻還是由中小型股貢獻。
在「臺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成分股暨市值比重」(https://www.taifex.com.tw/cht/2/weightedPropertion)的權值表比重可查得台股上市櫃股票的權重。
此表每個月月底會更新權重內容,因此每個月底需要在接收DDE資料的Excel表中進行股票列表及權重的更新。
在筆者的Excel中採取前五十大權值股當為判斷的依據,在表格中分別為股票代碼、股票名稱、收盤價(即現價)、漲跌、漲跌幅、權重這六個欄位,其中股票代碼、股票名稱、權重這三欄可由證交所網站的頁面直接複製過來。
其餘三個行情相關的資訊,則需透過DDE的連結,由eLeader來取得,以收盤價(現價)為例,則需輸入「=CATDDE|'STOCK<Q>2330 '!CurPrice」其中的 2330 為股票代碼,CurPrice為該檔股票的現價欄位。
若要取得漲跌及漲跌幅時,則將CurPrice更改為Change(漲跌)、ChangeRate(漲跌幅),這樣就可完成一檔股票的價格資訊取得,接下來將往下的所有股票均依些方法將內容更新後,即可取得前五十大權值股的資訊。
接下來我們要依各股票所佔的權重進行加權計算,將漲跌幅乘上權重,得到一個加權的漲跌幅,以台積電為例,其加權漲跌幅為「E71*F7」,將此計算套用到其餘股票,計算每檔股票的加權漲跌幅。
最後將這些加權後的漲跌幅加總後即為前五十大權值股當日的總加權漲跌幅(假設稱為WCR),為了方便觀察,可將當日加權指數去乘上(1+WCR)即可得到一條新的指數,可與加權指數疊加在同一張圖表中,即可看出當日走勢是由權值股貢獻還是由中小型股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