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投資人進入程式交易領域大都是由一些公開課程學得,然後就拿授課老師給的程式來開始回測,找出一個較佳的績效後,就開始上線交易,剛開始時,可能績效還不錯,但久了,會發現某幾次的交易好像被針對了,常常一進場後,很快就剛好打到停損後,行情就又往程式的方向走。
除了回測參數外,還有人會開始改變K線的週期後,再進行參數最佳化,於是又找出特別的週期,如3分K、4分K、6分K⋯⋯等K線週期,由此就覺得自己已使用了特別的週期了,應該不會再被針對了吧。
但這個領域的水其實很深的,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清澈見底,殊不知一腳踏進去時,才發現看似無害的水池,居然是個怪獸,一把把你抓入了寒潭深淵,完全無法存活,於是久了,就開始不相信程式交易。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程式交易是在抓市場的規律,讓程式可以順應著市場的波動,但若絕大部份旳程式,均來自於同一個祖師爺時,不管你如何的最佳化、如何改變週期,也都逃不過祖師爺所給定的範圍,當祖師爺偶爾想要賺點零用錢時,就可以製造一些騙線行情,讓徒子徒孫們用力抬轎,短短幾十秒的噴出,零用錢就安穩落袋,留下徒子徒孫在期海中浮沉求生。
筆者曾經寫過一個程式,在60分的倍數前一分鐘就開始偵測成交量,當最後二十秒內有異常成交情況發生時,就先進場,然後掛好停利出場單(通常都是二十點到三十點左右)等著整分時的市場抬轎行情。
回想時間週期的題目,不管1分、2分、3分、4分⋯⋯等,其公倍數 60 可包含市場絕大部份的週期,授課老師一定會提醒大家,在程式進出場時,為了回測準確度,一定要用「Next Bar Open」這樣的發單時機,於是在這公倍數的時間點,當價格被拉到一個臨界點時,就觸發了市場上各週期的程式單,幾十秒的煙火行情,就此展開,當投資人看到程式進單開始獲利而開心時,就看到行情瞬間反轉,又觸發大家的停損單,行情又回到未發動前的價格區間了。
本文是利用K線週期來吃程式交易的豆腐,當然這方式必須在程式交易盛行時,才會見到其效果,而程式能不能再吃市場的豆腐呢?當然也是可以,高掛漲停賣、跌停買、不合理的價格偏離⋯⋯等釣魚單也是程式才辦得到,主觀交易不太可能一雙眼睛同時盯著這麼多商品來交易,唯有程式這種不會累的機器人才辦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