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陳雪談推理:原來《八百萬種死法》的地位是這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開始知道這個講座,應該是臉書推薦,或是朋友傳連結給我。對於陳雪的臉書,我自已也有follow,不過沒那麼勤快每次新文章都會看到。這場講座會引發我的興趣,是來自她自己寫的貼文

人生的轉彎,碰到了推理

貼文一開頭,就說了她經歷過一段無法看書的日子,同樣的,我也有這樣的症狀,所以吸引我看下去。不過我應該算是「職業傷害」吧,因為必須用「利益性」去看一堆書,篩選內容,讓它更有「流量」,加上loading繁重,長期下來讓我必須在休息時不翻書,才能夠真正與「工作」隔開。如果在賣場看到書區、去誠品書店逛逛,看到一大片的書群,我也會感到心跳加快,手心冒汗,似乎身體在提醒我:

這是工作!你還有多少工作沒做完!

我很好奇她怎麼面對這樣的經驗,原來是她誤以為《八百萬種死法》這本書的「用途」,歡天喜地買回家之後,發現內容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卻讓她為了能繼續看本書作者出的書,想要繼續活著wwwwww。人生的轉彎,真的很奇妙。原來有人跟我有相同的經驗與感受,也很奇妙。

講座內容個人筆記

其實,我很早之前有看過《八百萬種死法》,當時我只覺得就是一個推理小說,當時聽說很有名,加上書名也吸引我,所以買來看完之後,沒多大的想法就放在書櫃裡。

講座上陳雪說,她自己有這本書的各種版本,並且當這系列書一出的時候,她就去買來看,至今已經20多年(不確定),她跟著書中主角馬修一起成長。書裡馬修也是一起成長的,他會變老、想法會改變,彷彿是個活生生的人,甚至當有一年作者來台灣訪談的時候,她和駱以軍等文壇好友都相約朝聖,化身小迷妹去看作者勞倫斯.卜洛克本人是否跟主角馬修一樣,或是跟自己想像的形象一樣。他們都認為,勞倫斯.卜洛克把推理小說寫到了文學小說的層次。

這些與文學有關的細節的討論,我是不清楚的,就這樣聽著陳雪從《八百萬種死法》講到吉田修一的《惡人》、宮部美幸的《模仿犯》、東野圭吾的《嫌犯X的獻身》等作品,聽著她用文學創作這的角度來看這些推理小說,以及當陳雪開始寫自己的《摩天大樓》這本小說時,腦海中一直跳出了馬修的形象,然後修修改改,書出版後,收到對岸騰訊TV的製作單位想改編書的消息,她還特別希望製作單位不要沿用書中她寫的以馬修為原型的這個角色,後來製作方就新增了一男一女的角色來敘說這個故事。我google了一下這部劇的資料,想起來我似乎也曾在WeTV的App中看過這部的推薦,當時還是沒有打開來看,因為我對這題材不感興趣。現在回想起來,也還是覺得緣分很奇妙。

至於《惡人》我看過電影跟小說,確實很發人深省。而《模仿犯》我曾有書,但我當時看了幾頁就放棄了,而改變成影視上串流平台時,我也沒有追,就這樣錯過了。《嫌犯X的獻身》則是看過電影,也讓人印象深刻,都在探討人性。

何為善?何為惡?「真實犯罪」劇要怎麼看?

透過陳雪介紹與敘說後,可以了解文學作家是怎麼看推理小說。當她自己嘗試在自己的小說中加入「謀殺」等推理元素時,她也做了很多功課,大量閱讀推理小說、YouTube上講述真實謀殺案件的頻道,去了解兇手的動機為何,發現自己一開始從「認為每個人都有其苦衷」的想法,到現在逐漸轉變為「自己應該長出分辨善與惡的能力」,不能因為每個人都有苦衷,這類事就好像無解、無法判斷,因為大家都有其立場,當自己都認同其立場的時候,要怎麼分辨善惡、當那雙「上帝之手」來決定誰生誰死呢?

因為明白人性的複雜,小說家可以決定筆下的誰是善或惡的時候,變得不像在臉書上書寫一樣,用簡單的方向去講述這個事件,讓閱讀的人快速分辨對錯,然後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留言評判誰對誰錯。正因為知道人性的複雜,她試著用小說的篇幅,絮絮叨叨的說著每個角色背後的故事,細細闡述每個人的想法與背景,而不是純粹的速食文,讓人在網路上留言批判而已。

這樣的想法,有位聽眾也有同感,她說她自己就是在做真實犯罪案件的相關影片,一開始能夠很明確分辨善惡對錯,但越來越發現自己成了「加害者」,因為透過她們的取材與描述,似乎這個事件的對錯就是照製作方想的那樣走,這樣又是正確的嗎?善與惡的分辨開始模糊,自己也無法很確認自己的標準就是對的。

如果你有「死亡筆記本」,你會寫下誰的名字?

這樣的討論,在我從事媒體這行業以來,也很熟悉。從大學唸到的「守門人理論」「傳播理論」,到待過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都了解編輯的下標、作者的剪輯、文字的走向,都能左右閱聽眾的看法。也因為了解這些手法,所以對於一件事要如何編輯出去給大眾閱讀了解的時候,就會特別小心,希望不偏頗,希望自己的判斷是中立、客觀的,在文字下標上,也都細細思考不要造成「帶風向」的影響。對於發文後,下方留言的觀點與風向也會去留意,判斷與分析是否造成閱讀者的誤會。

陳雪也提到,就像今年有個「熱炒白飯」事件,她不會在臉書上隨意發言,因為知道這會造成影響。而以我對網路留言的觀察來看,許多人確實會對網路上的事件有自己的想法而去留言聲援或討伐,就像陳雪提到的「死亡筆記本」一樣,如果真的有這筆記本,你會寫下誰的名字?你是否曾經也有希望某人真的「死去就好了」的想法呢?

陳雪也提到在馬修偵探系列中,有一個兇手是讓主角馬修恨不得親手將對方殺死的地步,最後選擇了一個他認為較好的解決方式來「處理」這個兇手。從一個旁觀者,到也跟著想「殺」之而後快的人,可看到這個主角有血有肉,隨著一樁樁案件,他也跟著改變與成長,陳雪自己也跟著這系列的小說主角一起成長改變。

她也從認為每個人都有苦衷,到期望自己能夠看了這麼多事件之後,生出自己的善惡判斷。我覺得這個結語,非常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確認過眼神,是INTP啊
14會員
37內容數
確認過眼神,是INTP啊!
2022/10/04
純文字的發文形式,無法跟以前一樣,用留言帶連結導流了。不是不能導流,而是在讀者閱讀介面上,有連結的留言往往會被隱藏,除非手動去選「最新」或是「所有」訊息,才有出現該留言的「可能」。注意喔~是『可能』。
Thumbnail
2022/10/04
純文字的發文形式,無法跟以前一樣,用留言帶連結導流了。不是不能導流,而是在讀者閱讀介面上,有連結的留言往往會被隱藏,除非手動去選「最新」或是「所有」訊息,才有出現該留言的「可能」。注意喔~是『可能』。
Thumbnail
2022/04/09
祖哥又來改臉書後台啦!先講幾點之前已知的臉書改版的特點,再提供我個人的版本碰到的幾個發現,以及如何繼續使用創作者工作坊的方法。
Thumbnail
2022/04/09
祖哥又來改臉書後台啦!先講幾點之前已知的臉書改版的特點,再提供我個人的版本碰到的幾個發現,以及如何繼續使用創作者工作坊的方法。
Thumbnail
2020/09/21
大概是昨天開始,我的臉書動態牆被公視的新聞洗版。
Thumbnail
2020/09/21
大概是昨天開始,我的臉書動態牆被公視的新聞洗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因為明白人性的複雜,小說家可以決定筆下的誰是善或惡的時候,變得不像在臉書上書寫一樣,用簡單的方向去講述這個事件,讓閱讀的人快速分辨對錯,然後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留言評判誰對誰錯。正因為知道人性的複雜,她試著用小說的篇幅,絮絮叨叨的說著每個角色背後的故事,細細闡述每個人的想法與背景,而不是純粹的速食文
Thumbnail
因為明白人性的複雜,小說家可以決定筆下的誰是善或惡的時候,變得不像在臉書上書寫一樣,用簡單的方向去講述這個事件,讓閱讀的人快速分辨對錯,然後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留言評判誰對誰錯。正因為知道人性的複雜,她試著用小說的篇幅,絮絮叨叨的說著每個角色背後的故事,細細闡述每個人的想法與背景,而不是純粹的速食文
Thumbnail
小小的閱讀紀錄流水帳, 《你不能再死一次》作者:陳雪, 這本書從書名就很吸引人不是嗎?
Thumbnail
小小的閱讀紀錄流水帳, 《你不能再死一次》作者:陳雪, 這本書從書名就很吸引人不是嗎?
Thumbnail
閱讀數量 2023年8月閱讀量減少,主因是去了三次短途旅行,可以靜下心來閱讀的時間不多。 小說:5本 散文:3本 商管:1本 漫畫:1套20本 繪本:2本 主題閱讀 8月的閱讀主題是寫作,所以看了《關於沒成為職業小說家這件事》、《寫作課》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三本教寫
Thumbnail
閱讀數量 2023年8月閱讀量減少,主因是去了三次短途旅行,可以靜下心來閱讀的時間不多。 小說:5本 散文:3本 商管:1本 漫畫:1套20本 繪本:2本 主題閱讀 8月的閱讀主題是寫作,所以看了《關於沒成為職業小說家這件事》、《寫作課》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三本教寫
Thumbnail
距這部作品上市已經兩個多月,我第一時間就買回來讀完,卻遲遲無法完成文章,主要是因為不確定撰寫的方向。要推薦是無庸置疑,可是推薦文、解析文完全是不同寫法,最後我決定回歸最原始的讀者身分,以「讀後感想」的方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雖然會有些發散,還會有一些個人的有的沒的,卻是我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Thumbnail
距這部作品上市已經兩個多月,我第一時間就買回來讀完,卻遲遲無法完成文章,主要是因為不確定撰寫的方向。要推薦是無庸置疑,可是推薦文、解析文完全是不同寫法,最後我決定回歸最原始的讀者身分,以「讀後感想」的方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雖然會有些發散,還會有一些個人的有的沒的,卻是我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Thumbnail
友人詢問最近讀什麽書。我通常亂讀,並沒有系統、完整的閱讀規劃。通常是家裏有什麽書就讀什麽,或圖書館借到什麽讀什麽。 隨意閱讀不易建立完整的知識、思想架構,未必是良好的閱讀方式。然而我這個中年書蟲,閒來讀讀幾本書,主要是樂趣。既然今生今世無意立功立言,也就不必計較閱讀方式是否合宜適當了。
Thumbnail
友人詢問最近讀什麽書。我通常亂讀,並沒有系統、完整的閱讀規劃。通常是家裏有什麽書就讀什麽,或圖書館借到什麽讀什麽。 隨意閱讀不易建立完整的知識、思想架構,未必是良好的閱讀方式。然而我這個中年書蟲,閒來讀讀幾本書,主要是樂趣。既然今生今世無意立功立言,也就不必計較閱讀方式是否合宜適當了。
Thumbnail
身為推理迷,我實在很好奇她要如何用這詭異的"天使"來鋪陳推理?! 雖說是讀後感,但無爆雷,我覺得中文版應該是遲早的。
Thumbnail
身為推理迷,我實在很好奇她要如何用這詭異的"天使"來鋪陳推理?! 雖說是讀後感,但無爆雷,我覺得中文版應該是遲早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