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於地面的巨型菌索–志留紀的原杉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底部可以聽文章mp3)

先前原杉菌復原圖(感謝Parrish 2000 提供)

先前原杉菌復原圖(感謝Parrish 2000 提供)

植物登上陸地時間可追溯至奧陶紀,在志留紀晚期植物逐漸出現較為複雜的樣貌以及更多的物種,不過當時體型依舊偏較矮小,最高的植物也不過1-2公尺。與此同時,陸地上出現過一種如現今樹木一樣高大的巨型真菌,長度可達8公尺,直徑約1公尺,稱為原杉菌(Prototaxites),是當時陸地上最大的生物。就當時陸地動植物資源不豐富的狀態下,原杉菌很可能提供了當時動植物的主要碳源,也確實在2001年Hueber研究曾發現原杉菌的”樹幹”有節肢動物挖鑿的痕跡。原杉菌到底是什麼生物,自發現以來眾說紛紜,一開始有人認為它是一種維管束植物,也有人認為是大型的藻類或地錢,之後藉由碳同位素推定原杉菌是異營生物,使目前主流將它歸類於真菌或者藻類與真菌的共生體。其真菌種類的歸屬則被認定是擔子菌門或球囊菌門。

 於2023年Vivi Vajda的研究重新對原杉菌做了新的描繪。他們利用現生的擔子菌物種-蜜環菌(Armillaria mellea)、厚垣孢泊氏孔菌(Postia rennyi)、松生擬層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的菌索(rhizomorph)與原杉菌做比較。菌索是由真菌成千上萬的菌絲體平行排列組成的中空根狀結構,通常出現在樹皮下或地下,功能以傳輸養分為主。以簡單的形態比較配合傅立葉轉換紅外光譜、拉曼光譜、X光等技術分析它們更詳盡的結構之異同。發現原杉菌與這些擔子菌的菌索型態非常相似,而推測原杉菌很可能是巨型的真菌菌索,而非子實體。

真菌的菌索(感謝Distant Hill提供)

真菌的菌索(感謝Distant Hill提供)

作者以此邏輯認為,用於養分傳輸的菌索不可能如子實體般垂直向上生長,推測原杉菌更可能是匍匐於地面或地下,四面八方地吸取不同區域的養分。以往的研究也確實沒有實質證據說明原杉菌是垂直生長,只因起初被誤認為是松柏類植物的枝幹,而存續這樣的誤解至今。

 Vivi Vajda et al所認為的原杉菌樣貌(感謝 Vivi Vajda et al提供)

Vivi Vajda et al所認為的原杉菌樣貌(感謝 Vivi Vajda et al提供)

從原杉菌的組織化石中發現靠近內部中空的部分有豐富的石英含量,對應了當時原杉菌生長於火山活動頻繁的周圍環境。原杉菌生長時將含有二氧化矽的水源浸漬了菌索之中,因此細胞內部含有石英的情況下快速地礦化內部的組織。這也顯示原杉菌化石的細胞結構能夠保持得十分完好。

 志留紀至泥盆紀會出現如此巨型的真菌菌索很可能是植被稀疏的生態系統中出現了生存優勢,也因陸地的營養資源非常分散,使其不得不發展出又大又長的菌索來獲得充裕的養分。現今真菌的菌索中央空腔主要功能是運送氧氣,想要長出如此巨大的結構勢必要更多的氧氣,代表中央的空腔結構也是協助原杉菌傳輸與獲得氧氣的功能。

 隨著年代的演進與更替,陸地上的動物與維管束植物的繁盛可能就是讓原杉菌滅絕的原因。營養資源多了,競爭也多了,也許就是如此,真菌便不再需要那麼巨型的菌索。之後大家所仰賴的碳源以及鑿穴的對象也從真菌轉向了植物。

作者:水也佑

 參考文獻:

Vajda, V. et al. (2023). Prototaxites reinterpreted as mega-rhizomorphs, facilitating nutrient transport in early terrestrial ecosystems. Can J Microbio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212會員
310內容數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2025/03/26
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
Thumbnail
2025/03/26
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
Thumbnail
2025/03/19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成功的的類群之一,直到今日都還有多達一萬種以上的現生恐龍(鳥類)生存著,並幾乎主宰了整片天空,然而我們其實一直不清楚早期恐龍的輻射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近期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波蘭的500多副包含恐龍及其他同時期動物的消化物化石(被稱為bromalites,包含糞便、嘔吐物、還有
Thumbnail
2025/03/19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成功的的類群之一,直到今日都還有多達一萬種以上的現生恐龍(鳥類)生存著,並幾乎主宰了整片天空,然而我們其實一直不清楚早期恐龍的輻射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近期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波蘭的500多副包含恐龍及其他同時期動物的消化物化石(被稱為bromalites,包含糞便、嘔吐物、還有
Thumbnail
2025/02/03
蛇類在爬蟲類中因其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而廣受矚目,也時常成為一些人類文化中的特定象徵。現生蛇類已經發現超過4000種,牠們是爬蟲綱有鱗目(Squamata)之下的蛇亞目(Serpentes)成員,占了有鱗目約35%的物種。有鱗目除了蛇亞目外,還包含了雙足蜥(Dibamia)、壁虎(Gekkota
Thumbnail
2025/02/03
蛇類在爬蟲類中因其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而廣受矚目,也時常成為一些人類文化中的特定象徵。現生蛇類已經發現超過4000種,牠們是爬蟲綱有鱗目(Squamata)之下的蛇亞目(Serpentes)成員,占了有鱗目約35%的物種。有鱗目除了蛇亞目外,還包含了雙足蜥(Dibamia)、壁虎(Gekkota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根據研究,植物大概在4.7億到4.5億年前開始登陸。在漫長而漸進的登陸過程中,植物會面對許多新的挑戰。 新的挑戰需要新的基因,而這些新的基因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Patarchaea muralis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省淩源市大王杖子(Dawangzhangzi ,Lingyuan City, Chaoyan
Thumbnail
Patarchaea muralis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省淩源市大王杖子(Dawangzhangzi ,Lingyuan City, Chaoyan
Thumbnail
Sinocoris ovata Insecta 昆蟲綱    Cimicomorpha 臭蟲次目       Vetanthocoridae 古花蝽科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道虎溝 (Daohugo
Thumbnail
Sinocoris ovata Insecta 昆蟲綱    Cimicomorpha 臭蟲次目       Vetanthocoridae 古花蝽科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道虎溝 (Daohugo
Thumbnail
原毛蚊 (Mesoplecia sp.)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道虎溝 (Daohugou, Inner Mongolia, China)
Thumbnail
原毛蚊 (Mesoplecia sp.)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道虎溝 (Daohugou, Inner Mongolia, China)
Thumbnail
Beetle larvae Coleoptera 鞘翅目     Elateridae 叩甲科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古赤峰道虎溝 (Daohugou, Inner Mongolia, China
Thumbnail
Beetle larvae Coleoptera 鞘翅目     Elateridae 叩甲科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古赤峰道虎溝 (Daohugou, Inner Mongolia, China
Thumbnail
甲蟲beetle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tern Liaoning, Chi
Thumbnail
甲蟲beetle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tern Liaoning, Chi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