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富都青年》:活著的時候就要好好的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富都青年》由李心潔監製,王禮霖編導,吳慷仁、陳澤耀、鄧金煌、林宣妤、周雪婷主演。本片入圍第六十屆金馬七大獎項,並由吳慷仁獲得最佳男主獎。與法師在會客室的對談,是全劇的最高潮。吳慷仁在這一場根本演技大爆發!


故事講述兩個無血緣兄弟 — — 阿邦與阿迪,因無身份證之故無法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藏於富都的破舊老社區中苟且偷生。聾啞哥哥阿邦,在市場謀生,任勞任怨;衝動弟弟阿迪,行非法勾當,想早日離開富都。社工佳恩熱心幫助兩人取得身份證,然而,猝不及防的意外卻讓兩人遠離嚮往的日子,走上末路。


本片著重於描寫馬來西亞無國籍人士的處境。據報導,在馬來西亞無國籍孩童分為四種,包含非婚生、父母延遲報戶口、領養及難民所生之孩童。雖然沒有詳細說明,但可以推測故事裡阿邦屬於父母雙亡遲辦戶口,而阿迪可能屬於非婚生的小孩。


那他們的處境為何會如此艱難呢?


曾任馬來西亞內部長的阿末扎希(Zahid Hamidi)於2015年曾回應無國籍議題。他表示,馬來西亞並不存在無國籍人士。「無國籍」指的是在這世界上不屬於任何一國、沒有國籍或公民身份的人,若無合法證件,馬來西亞並不會允許他們入境。基於此述,他們的處境之所以如此困苦,最主要的原因正是政府的忽視。


這讓我想起,片中高聳大樓林立,城市發展快速,但阿邦與阿迪所居住的地方卻是老舊、漏水、毫無生氣。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卻沒有人在意,也沒有人改善。不只如此,包含阿迪空等律師的場景,或是天橋下方看板斗大的「我們都是馬來西亞的子民」,都再再暗示同是大馬子民,他們被政府,甚至是被整個社會忽視的事實。


圖片取自金馬影展

圖片取自金馬影展


幸虧在眾人忽視自己的世界裡,兩人是彼此的依靠。除了兩人之外,在此特別提及Money姐這個角色。她在片中無私的形象,從她養育兩人長大、無條件相信、支持兩兄弟,甚至是心疼幫阿邦收著要給緬甸妹的絲巾,都能看到她的柔軟與真心。無血緣的三人已經比家人更像家人,兩兄弟感情一定更深厚。


Money姐在阿迪因緬甸妹向阿邦示愛而失落時,告訴他阿邦是最疼他的人。畢竟感情要多親密,才能拿雞蛋敲對方頭呢?又要有多勇敢,阿邦才敢擋在阿迪面前保護他?阿迪則在阿邦因緬甸妹離開沮喪時,仍等著阿邦回來。兩人相擁跳舞,一語不發。他們跳舞那一幕,一瞬間我彷彿看到《春光乍洩》的黎耀輝與何寶榮相擁。不過,我想應該還不到那種程度。只是跨越血緣的兩人,羈絆比我們所想像更深。也因為這份羈絆,讓阿迪為了陪在阿邦身邊而拒絕佳恩的幫忙,後續的悲劇才發生。


佳恩哥哥說到做社工危險,句句看似簡單的對白,卻預示劇情發展。原先我覺得那段對話是一種對無國籍人士的偏見,沒想到卻一語成讖。佳恩意外被阿迪所傷,直到故事尾聲才知道兇手竟是阿邦。然而,阿邦誤殺佳恩,正是因為日常令他膽戰心驚所導致。阿邦兩兄弟無身分證無法報警,阿邦希望佳恩不要大叫引來關注,卻不慎讓她窒息。


阿邦入獄之後,不吃不喝數日。警衛看不下去,找來法師開導。在對談中,有別於先前的沉默、逆來順受,阿邦在此以手語,無聲卻又激烈地控訴,甚至講出全片唯一一句話「我想死」。不如佳恩勸說自殺未遂的三個無國籍小孩「死不能解決問題」,阿邦的這句「我想死」才是現實中的人真正的想法。對於阿邦而言,希望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唯一肯幫忙他們的佳恩死亡,猶如希望的象徵死亡。對我而言,佳恩的死雖是阿邦所造成,但真正害死佳恩的其實是政府。政府扼殺希望,也扼殺生命。


「活著的時候,就要好好的活」最後警衛如此告訴阿邦,他才開始吃下第一口飯,並好好與阿迪道別。在無能為力的世界裡,或許這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而阿迪會抱著這份遺憾努力活下去。


參考資料:


[1]他們的隱形牢房:談無國籍小孩在馬來西亞的存在(上)


[2]他們的隱形牢房:談無國籍小孩在馬來西亞的存在(下)


avatar-img
5會員
21內容數
政大傳播學院I型社恐人經營。熱愛電影鑽研劇本,相信走進戲劇人生就會有辦法,尤其是孤單、沮喪、有煩惱的時候!本帳分享影劇新聞、電影評論及戲劇評論,專注於文本及角色分析。(帳號前身:沒有名字的電影院) 聯絡信箱:just013115@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毛起來看電影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狐狸》由蕭雅全導演執導,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及劉奕兒領銜主演,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及最佳造型設計等四大獎。本片步調緩慢,卻不會讓人覺得拖沓。敘事如涓涓細流般流向故事終點,觀眾如我,就像是河流上的一片樹葉隨著角色漂流,感受台灣1990年代的豔陽及滂沱。
《老狐狸》由蕭雅全導演執導,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及劉奕兒領銜主演,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及最佳造型設計等四大獎。本片步調緩慢,卻不會讓人覺得拖沓。敘事如涓涓細流般流向故事終點,觀眾如我,就像是河流上的一片樹葉隨著角色漂流,感受台灣1990年代的豔陽及滂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聾啞的阿邦作為一個失語者的形象,在先天上無以發聲,長期被迫緘默、低頭行事。他所代表的,是像他一樣千千萬萬個身分尷尬、處境艱難的底層長期失語的狀態。
Thumbnail
天生聾啞的哥哥阿邦與身體健全的弟弟阿迪,在馬來西亞,兩人相依為命地生活著。儘管有出生證明,但始終拿不到身分證的他們,生活處處受限,無法租房,錢也沒辦法存銀行,連路邊遇到警察也很害怕被盤查,對於未來、感情更是難以想像。
Thumbnail
《來世還作人》是澳門獨立製作電影,澳門不得志的青年阿明,因為性格懦弱,不管在家中或工作場合都無立足之地,讓他有想搬出去住的想法,而遇上不擇手段想要往上爬的地產經紀阿娟。出去住的生活依舊無改善,阿明開始想要轉世,而他想轉世的不是新人生,而是一張任人使用的紅色膠凳椅,眼前的阿娟似乎也是一個轉世而來的人?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因為角色平面,所以顯得其他部分特別用力,比方用雞蛋敲頭的橋段、阿邦與緬甸妹淡淡的情愫、甚至是以money姊這個跨性別的角色凸顯他們的邊緣性都呈現鑿斧之跡,尤其刻意放入兄弟間的「同志情誼」,時不時埋入兩人裸身同睡、彼此凝望的線索,更在money姊生日時設計共舞的情節,背景音樂則是鄧麗君的「千言萬語」
Thumbnail
回到電影《富都青年》。這邊開始有據透,建議還是看完電影再來看。 ​ 《富都青年》中的社工佳恩,則是前上文所述的第四種類型中做了完美的詮釋,既是推進劇情的重要角色,也象徵著主角群被徹底碾碎的希望,微不足道,勉強存活的最後期盼。
Thumbnail
聾啞青年阿邦(吳慷仁 飾演),少年時家遭大火燒毀,父母葬身火海, 連同所有身份證明文件都燒光,從此阿邦成為沒有身份的幽靈, 只能謹小慎微的在馬來西亞富都地區的舊市場,替商家送貨,剁雞討生活。 阿迪(陳澤耀 飾演)雖然有「報生紙」(出生證明), 但父母婚姻出問題,分道揚鑣,遺棄他。 四處流浪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你叫我不要放棄,繼續生活下去,但我不行。你知道我活得很辛苦嗎?」-- 《富都青年,阿邦》
Thumbnail
老實說,比起帶有諷刺意味的中文片名《富都青年》,我這回可能更傾向於國際片名《Abang Adik》,那即是馬來文的「兄弟」,亦有「手足」之含義。若拆分開來—— Abang 便是哥哥的馬來語稱呼,Adik 理所當然則是弟弟,也是兩位主人公的名字阿邦、阿迪,因此私心認為它更貼近整部片故事的核心主軸。
Thumbnail
聾啞的阿邦作為一個失語者的形象,在先天上無以發聲,長期被迫緘默、低頭行事。他所代表的,是像他一樣千千萬萬個身分尷尬、處境艱難的底層長期失語的狀態。
Thumbnail
天生聾啞的哥哥阿邦與身體健全的弟弟阿迪,在馬來西亞,兩人相依為命地生活著。儘管有出生證明,但始終拿不到身分證的他們,生活處處受限,無法租房,錢也沒辦法存銀行,連路邊遇到警察也很害怕被盤查,對於未來、感情更是難以想像。
Thumbnail
《來世還作人》是澳門獨立製作電影,澳門不得志的青年阿明,因為性格懦弱,不管在家中或工作場合都無立足之地,讓他有想搬出去住的想法,而遇上不擇手段想要往上爬的地產經紀阿娟。出去住的生活依舊無改善,阿明開始想要轉世,而他想轉世的不是新人生,而是一張任人使用的紅色膠凳椅,眼前的阿娟似乎也是一個轉世而來的人?
Thumbnail
20240706 富都青年 - 溫暖的話語 這是一部:沒有身份証、聾啞哥哥,跟不務正業的弟弟,在社會底層努力生活的電影。 劇情最後,男主角被處以死刑,一位佛教法師前去關懷。 法師:你有吃飽嗎? 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男主:我想死! 你知道我過的是什麼生活嗎? 如
Thumbnail
因為角色平面,所以顯得其他部分特別用力,比方用雞蛋敲頭的橋段、阿邦與緬甸妹淡淡的情愫、甚至是以money姊這個跨性別的角色凸顯他們的邊緣性都呈現鑿斧之跡,尤其刻意放入兄弟間的「同志情誼」,時不時埋入兩人裸身同睡、彼此凝望的線索,更在money姊生日時設計共舞的情節,背景音樂則是鄧麗君的「千言萬語」
Thumbnail
回到電影《富都青年》。這邊開始有據透,建議還是看完電影再來看。 ​ 《富都青年》中的社工佳恩,則是前上文所述的第四種類型中做了完美的詮釋,既是推進劇情的重要角色,也象徵著主角群被徹底碾碎的希望,微不足道,勉強存活的最後期盼。
Thumbnail
聾啞青年阿邦(吳慷仁 飾演),少年時家遭大火燒毀,父母葬身火海, 連同所有身份證明文件都燒光,從此阿邦成為沒有身份的幽靈, 只能謹小慎微的在馬來西亞富都地區的舊市場,替商家送貨,剁雞討生活。 阿迪(陳澤耀 飾演)雖然有「報生紙」(出生證明), 但父母婚姻出問題,分道揚鑣,遺棄他。 四處流浪
Thumbnail
去年冬天,難得和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我們笑說,其實是為了吳慷仁而來的呢!原本只稍稍看過預告的我,沒想到會在電影院裡止不住地落淚。明明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卻有著深厚的兄弟情,尤其當阿迪對阿邦說:「他們不要我的時候,只有你要我,現在連你也不要我了嗎?」 那時候,我的心真的好沉、好重。如果可以,沒有人想
Thumbnail
「你叫我不要放棄,繼續生活下去,但我不行。你知道我活得很辛苦嗎?」-- 《富都青年,阿邦》
Thumbnail
老實說,比起帶有諷刺意味的中文片名《富都青年》,我這回可能更傾向於國際片名《Abang Adik》,那即是馬來文的「兄弟」,亦有「手足」之含義。若拆分開來—— Abang 便是哥哥的馬來語稱呼,Adik 理所當然則是弟弟,也是兩位主人公的名字阿邦、阿迪,因此私心認為它更貼近整部片故事的核心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