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週看過《老狐狸》,這周挑選了另一部金馬獎備受關注的作品《富都青年》來看。吳慷仁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他所挑選的劇本往往能讓我在看過後有所省思。本著對吳慷仁選戲的信任觀看《富都青年》,進階被每一幀透過手語與眼神傳遞的畫面感動到落淚。步出戲院時,聽到不少附近的人言及沉重與心痛,這確實是部觀影後快樂不起來的作品,卻仍列進我今年必須推薦的清單。原因很簡單,我們窮極一生在追尋人生的光,與之必然伴隨的陰影也應得到重視。
《Abang Adik》,台灣翻譯《富都青年》,是部2023年上映的馬來西亞電影。由王禮霖導演,且為李心潔首次擔任監製。在金馬獎入圍七項大獎,並榮獲最佳男主角獎,於其他國際影展,諸如紐約亞洲電影節、西寧FIRST靑年電影展、瑞士佛瑞堡影展,與遠東電影節等,都獲得不錯的成績與關注。電影自12/1在台灣上映後,三天內累積近1500萬的票房,突破了馬來西亞電影在台紀錄。觀影後看這些亮眼的成績,我只能說實至名歸。《富都青年》確實是一部藝術與劇情兼具的作品,因此他值得這些歡呼聲。
「半山芭」於馬來語亦稱為「Pudu」,即為本片中的「富都」。富都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中心的東南部。當地有許多老舊社區,原本為中下階層華人的聚集地,隨著經濟條件的變動與政策使然,現今多為外勞居住。電影以男主角阿邦工作的市場與租屋的社區作為開頭,這裡居住著難民、黑工、性工作者、跨性別者,以及像阿邦、阿迪一樣沒有身分的人。被社會階級形塑的底層故事雖然沒有一一列出,卻隨著故事推移一覽無遺。這部電影展示了大眾難以企及的社會邊界,也刻畫出在那裏生存的血淚與掙扎。
- 「有些人只依靠自己的影子生活,甚至不是用整個的影子,而是依次的,時而用一隻手,時而用一隻眼睛」
《富都青年》以馬林‧索列斯庫的《影子》一詩做為開端,點出了無身分證者的命運。在勞動力匱乏的馬來西亞,他們不得不引進外地勞工,但因族群複雜造成文化上的多樣衝突。從市場的利益角度來看,他們急需這些人手;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卻又因為隔閡而無法對他們釋出善意。
男主角阿邦因幼年的一場大火失去雙親,也失去能證明自己身分的文件,無法取得合法工作、無法將錢存入銀行,甚至還需要日夜擔心警察的突擊盤查。他與無血緣關係的弟弟阿迪相依為命,阿迪有一張證明自己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報紙,但因被父親拋棄而沒有完整的身分證。在幾次身分檢查橋段,所謂的證明令我感到諷刺,不過就是一張卡,卻可以決定一個人能否活得更安然自在。
深夜的警察突襲,阿邦被迫從後門偷溜出去。從故事一開始直至結尾,我都能感受到阿邦有多努力、多安靜,甚至可以說多麼拋開自己的一切去生存。人的一生總是充滿「但是」,老天爺在這點對阿邦彷彿更加殘忍。他的刻苦耐勞與安分守己,在「無身分」面前顯得毫無重要性可言。警察突襲後,阿迪抱怨著政府引進了外來移工,卻又不善待他們的行徑,嚷嚷著下次要用選票下嫁執政黨時,Money姊一句:「難道你能投票嗎」令我啞然失笑。是啊,人還得是個「被認定」的人才有爭取的資格。
- 你需要改變做個好人
我本來以為整部電影會在探討他們所居的社會角落中沉悶的結束,不料在中段以一個命案做為轉折,將阿邦與阿迪的命運帶向震懾人心的結局。
阿邦與阿迪因為無身分,生活需要依靠很多人的幫助,例如提供許多照料的Money姊,還有為他們身分證奔波的社工佳恩。為了爭取身分,阿邦不斷鼓勵阿迪面試找正常的工作,以及多配合佳恩提供的方式。在我看來,阿迪的屢次拒絕並不是因為他性格頑劣,而是綜合了他長期對這個社會的失望與對哥哥阿邦的仰賴。他也渴求能被世界愛著,但回顧自己無端被拋棄,以及反觀腳踏實地的阿邦得不到社會的善意,阿迪對社會的排斥其實不難理解。
即便可以理解,社工佳恩的死,我不管回想幾次仍舊無法原諒戲裡的他們。在看到這段時,內心感受五味雜陳,甚至深怕這樣的故事會加深大眾對無身分者的恐懼。懷著這樣的感受,我也佩服導演的安排,其實是很勇敢的。許多電影與現實情況產生脫節,是因為建立在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上,然而社工實務其實會遇到許多衝突與暴力,不可能每個結局都很勵志。觀看《富都青年》時,最深的感觸便是「好悲哀,但好像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們需要面對的」
在韓劇《我的大叔》中有這麼一句台詞「過得好的人,容易成為好人」,這句話我彷彿也在《富都青年》中讀到了。當阿邦對著阿迪比出「你需要改變做個好人」的手語時,我第一個想法是「他應該從何學起」呢?我們對於人性的解讀,是否有超出過多的「本善」理想存在?假設阿迪持續站在社會的陰暗面生存,且沒有佳恩的死成為一個衝擊,他有辦法往好方向努力嗎?或許這些問題已經離導演想詮釋的東西太遠,而且可能永遠沒有答案,但這個思考過程或許就是看完《富都青年》後得到最豐厚的回饋。
-你叫我不要放棄,繼續生活下去,但你知道我活得很辛苦嗎?
這個電影令我感到最心痛也掉最多眼淚的,無非是阿邦入獄面對法師的勸說所表達的怒吼。在幾分鐘內,阿邦因為聽損,只能依靠手語與表情向法師訴說,那一刻是無聲勝有聲的絕佳境地。
如前幾段所言,做為社會鏈底層的人物,阿邦所處的環境惡劣不堪,他仍認命的生活,然而世界卻沒有要對他施以仁慈。入獄後他幾乎不進食,每日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的度過一日又一日,甚至會看見已死去的佳恩的幻影。對世界再無期待,以及佳恩死去的負罪感都令阿邦苦不堪言。
法師試圖以活著的時候應當好好活著的正能量語錄開導阿邦,平日幾乎靜默的阿邦在與法師分享心境的過程逐漸潰堤。他從出生便沒有了父母的照料,獨自一人在陌生的世界長大,更遑論身為一個聽損人士須要面對比常人更多的苦難。阿邦也想講話,但他做不到;阿邦也想好好活著,但他沒辦法。每天提心吊膽深怕被警察拘捕的日子,彷彿是永無止境的。這樣的環境對他而言不是生活,他只能用生存去度過。阿邦對著法師激動地比出手語:「你能理解嗎?如果你不能,就別跟我講這些不切實際的人生哲理。」
在幾乎無法直言情緒的漫長歲月裡,阿邦終於有說出口的一次。他總是把情緒壓的很深沉,就像面對他愛慕的緬甸女孩,也無法提起勇氣表達愛意,正因他深知自己所處的世界給不起任何承諾。或許是經歷了從未有過的宣洩,即便接近他被處以絞刑的日子,壓在阿邦內心的石頭重量彷彿減輕了不少,也才有辦法在生命的最後三天接受與阿迪的會面。他笑著詢問阿迪的日常,以及他為阿迪準備了最後一顆水煮蛋,都是他釋懷後才能展現的溫柔。那一刻我在電影院哭到泣不成聲,不只是心疼,更多的是惋惜。
《富都青年》整部電影篇苦悶,只在結尾帶來一點小小的希望。看完後感受到,天地即使再大,真的有人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被容下。因為如此真實,我想要強烈的推薦給大家。時刻去提醒與感受自己擁有的幸福,在能夠好好給予愛的時候去愛,能夠好好體會愛的時候心懷感恩。
結尾想再來感謝一次吳慷仁的演技,謝謝他將整部電影提升到了一個我沒想過的境界。以前看他的戲,仍會在角色上看見吳慷仁自己的影子。這次的《富都青年》,他完全成為了阿邦,在舉手投足間、在無聲的控訴時,以及在壓抑但噙滿淚水的雙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