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大審判》:白玫瑰的勇氣—納粹極權下的抵抗之光

《帝國大審判》:白玫瑰的勇氣—納粹極權下的抵抗之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帝國大審判|德國|電影|2005


1943年,慕尼黑大學。


2月18日,Sophie和Hans在校園發放反對希特勒的傳單。

2月22日,被納粹以叛國罪處以死刑。


raw-image



這部電影改編自二戰期間的真實故事,1943年德國在前線戰場遭到潰敗,特別是在 #史達林格勒戰役 傷亡慘重。


「隨著惡劣的消息不斷傳來,民心就改變了。」


當初一戰結束簽訂《凡爾賽條約》後,德國社會充滿了憤怒與失望,德國人面對的經濟崩盤與國家尊嚴受損的屈辱感導致了希特勒的崛起,人們期待有一位領袖來帶領國家走出困境。然而,到了二戰中後期德軍節節敗退,人民面臨空前的困境—戰爭的摧殘、糧食資源的短缺、親人的喪失,種種因素讓民心開始動搖,與此同時,部分人民也察覺到納粹的罪行與極端行動。納粹的極權統治似乎不再有說服力⋯⋯


▎白玫瑰的抗爭


在二戰期間德國存在著一些地下組織,致力於反抗納粹統治,救助被迫害的群體,其中白玫瑰團體的蕭爾兄妹(Scholl)—Sophie和Hans,就是本篇電影的主角。


蕭爾兄妹等人在1942年成立這個地下組織,以非暴力的方式抵制納粹政權,核心成員包括慕尼黑大學的一群學生,這些年輕人透過發放反對納粹的傳單,呼籲人們抵抗納粹。


白玫瑰成員

白玫瑰成員


▎電影兩大看點


在電影中Sophie和Hans在慕尼黑大學發放傳單的時候,遭到納粹祕密警察—蓋世太保的逮捕。Sophie在接受質問的過程中,與蓋世太保辯論那段真的很精彩⚡️(節錄在哀居限動!)


這場對話呈現了兩個對立的論點,蓋世太保認為應該服從國家,法律和紀律是不可被動搖的。而Sophie則主張言論與思想自由,強調個人的良知應該優先於政治權威。


電影第二看點則是Sophie和Hans在法庭上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審判的所在地是在「人民法院」,這是希特勒創立的特殊法院,被用來審判政治異議份子,審判程序極為不公正,時常成為納粹政治鬥爭的手段。雖然明知判決結果,蕭爾兄妹仍然在法庭上勇敢地表達自己的信念。


「如果希特勒和您對我們的想法毫無畏懼,我們就不會站在這裡。」


▎納粹極權下的犧牲者


二戰期間的這些地下組織,在極權統治下為正義和自由而戰,有些人還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像是被逮捕入獄、失去生命。儘管他們的犧牲在當下並未帶來立即的改變,但他們的行動多少啟發了社會的良知,讓更多人了解納粹統治的黑暗面。


文|塔編


(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raw-image



avatar-img
談點歷史料 Film and History+的沙龍
17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人說,如果不了解「法國大革命的影響」這段歷史背景的人,《拿破崙》可能會看不懂。為什麼拿破崙四處征戰?拿破崙的崛起看似「時勢造英雄」,是什麼「時勢」造就英雄? 《拿破崙》電影由波旁王朝的瑪麗・安東尼(Marie-Antoinette)死於斷頭台上開啟序幕。這一幕象徵著......
觀看《美國小姐》泰勒絲紀錄片,更進一步認識泰勒絲,風格從鄉村音樂轉變到流行音樂,看紀錄片時就好似走入成長隧道一般,透過過去泰勒絲音樂袒露出的內心不安,與之產生共鳴,在這當中重新回憶我們自身的過往。
「在漁港被宰的不一定是魚」《八尺門的辯護人》是台灣較少見的懸疑律政劇,以1986年「湯英伸事件」為核心,參考2016年「和春61號事件」改編,劇情中除了探討觸動社會敏感神經的死刑議題、族群認同與壓迫,也帶出台灣遠洋漁業的困境與漁工權益。
Youtuber 錫蘭上週發布了一部長達1個多小時的影片,揭露台灣媒體的問題。造成許多人的討論。(討論模仿犯有談過媒體亂象歷史脈絡) 指出台灣媒體亂象:未經查證的資訊散播、假新聞,以及只為了點擊率而不顧新聞倫理的報導。 為什麼我們總看不見優質媒體? 新聞媒體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
電影改編自2006年獲得普立茲傳記文學獎的《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由當代電影界備受矚目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主要講述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歐本海默的一生。
前半年台灣戲劇《模仿犯》蔚為風潮,故事改編自日本小說且融入台灣歷史。主要描述殺人犯利用九零年代媒體特性來操縱話題,享受掌握一切的感覺。
有人說,如果不了解「法國大革命的影響」這段歷史背景的人,《拿破崙》可能會看不懂。為什麼拿破崙四處征戰?拿破崙的崛起看似「時勢造英雄」,是什麼「時勢」造就英雄? 《拿破崙》電影由波旁王朝的瑪麗・安東尼(Marie-Antoinette)死於斷頭台上開啟序幕。這一幕象徵著......
觀看《美國小姐》泰勒絲紀錄片,更進一步認識泰勒絲,風格從鄉村音樂轉變到流行音樂,看紀錄片時就好似走入成長隧道一般,透過過去泰勒絲音樂袒露出的內心不安,與之產生共鳴,在這當中重新回憶我們自身的過往。
「在漁港被宰的不一定是魚」《八尺門的辯護人》是台灣較少見的懸疑律政劇,以1986年「湯英伸事件」為核心,參考2016年「和春61號事件」改編,劇情中除了探討觸動社會敏感神經的死刑議題、族群認同與壓迫,也帶出台灣遠洋漁業的困境與漁工權益。
Youtuber 錫蘭上週發布了一部長達1個多小時的影片,揭露台灣媒體的問題。造成許多人的討論。(討論模仿犯有談過媒體亂象歷史脈絡) 指出台灣媒體亂象:未經查證的資訊散播、假新聞,以及只為了點擊率而不顧新聞倫理的報導。 為什麼我們總看不見優質媒體? 新聞媒體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
電影改編自2006年獲得普立茲傳記文學獎的《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由當代電影界備受矚目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主要講述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歐本海默的一生。
前半年台灣戲劇《模仿犯》蔚為風潮,故事改編自日本小說且融入台灣歷史。主要描述殺人犯利用九零年代媒體特性來操縱話題,享受掌握一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