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相對論》「什麼樣的禮物最貼心?」陳育萱(小說家)VS朱嘉漢(小說家)

2023/12/1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攝影:達瑞

年節前夕,串門子拜年難免要送禮,但禮物要怎麼送才能送進心坎、不會被白眼,又是一門學問了。「街頭相對論」第五集,邀請陳育萱(小說家)與朱嘉漢(小說家)討論「什麼樣的禮物最貼心」,從收過最好與最糟的禮物開始,一路聊到一份禮物的象徵意義,非常精彩。不囉唆,街頭相對論,Battle!


朱:育萱,新年快樂,也恭喜新書出版!送你蛋捲禮盒!

萱:謝謝嘉漢,新年快樂!送你餅乾禮盒! 

朱:從聖誕節開始,到跨年、農曆年,年節感真的很濃,哎呀我們又老了一歲!

萱:歲末年節感在今年格外有氣氛,我想是因為整個島嶼又凝聚起來的關係。

raw-image

朱:說到新年,還要送禮。你通常送什麼禮物給別人呢?

萱:我通常會送吃的,或能讓對方感覺放鬆的小物。挑禮物的時候,也會仔細思索禮物在這特殊節日的意義。

朱:我也是。送吃的好像是大家最常做的選擇,尤其農曆年。不過大家好像都抱持同樣想法。送給別人禮盒,蛋捲啦、餅乾啦、海苔啦,自己也收下不少,最後通通變卡路里(笑)。你最常送的食物是什麼?欸,有沒有收過特別困擾的禮物?

萱:聽起來就是卡路里的交換日記(天呀)。如果不想讓對方這麼擔心卡路里,我會選擇咖啡或茶禮盒。一時喝不完也無妨,保存期限也長。

raw-image

朱:話說,咖啡之類的真的是不錯的禮物,我收到會很開心(笑)。

萱:困擾的禮物倒是沒有收過,畢竟不是學生時代的交換禮物……你呢?你曾有過特別難忘的收禮或贈禮經驗嗎?

朱:我印象最深刻的禮物,幾乎都是在認識太太以後。她是很重視送禮的人,連親近的人也不例外、不馬虎。使得我得開始認真了。當然,初交往時的印象彷彿就一直停留在那。她送我筆啊、筆記本啊、手沖壺啊,每一個都非常明確表達自己的心意。只有一次比較奸詐,把她臺灣的狗送來法國作為我那年的生日禮物。不過也確實,那隻送來法國(後來又跟著我們回台灣)的狗兒旺,是我生命中最好的禮物。

萱:未免太讓人羨慕又愁悵了!一想到在年輕有餘的時光中,被這樣愛著,根本是接受衛星環繞那種等級的禮物!我也好想能夠見證一場星體移動等級的傾訴,無聲的愛之傾訴,光想到這點,就感到人生飽滿。

朱:驚喜不在於物品本身,而是這一串的設計,與背後的用心。這樣想想,的確,禮物不是單純的物品。它永遠是象徵性的。就算很實用,譬如說送咖啡豆,也是某種體貼的思量,畢竟有人會擔心我們卡路里爆炸,也是很幸福。話說回來,作為老師,逢年過節,會收到來自學生或家長的禮物嗎?

萱:唔,我從來不曾在逢年過節收過家長或學生禮物……倒是每回轉換工作,學生和同事都會忙著給我驚喜。有一班很可愛的高中女孩得知我無法繼續教她們班,就在最後一堂國文課的講桌上放了一張小卡,卡片上只有一行字喔,還是小卡,我超錯愕的,想說好歹也多寫幾句吧,但我還是鎮定上課。十分鐘後,忽然有音樂大聲播放,整班女生跳上桌面狂舞,完全驚呆我。後來,她們才拿出大卡片,以及很美的一條項鍊為我戴上。

朱:這真的有點誇張。

萱:對,難以置信,她們還笑問,「老師你其實剛才傻眼吧,想說怎麼才收到一張卡片。」我難忘這樣純粹直接的心,這是我收過最好的禮物之一。

raw-image

朱:育萱,你收到的這份禮物很美啊。說到底,最珍貴的禮物,好像是當中承載的訊息。讓某段時光,某段關係,某段回憶,成為一種寄宿在物中之靈。

萱:你曾在法國留學過,他們送禮的方式是如何呢?

朱:法國的話,我不是很確定作為外國人所認知的,會不會太過片面。比較特別的印象是,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與特產。所以譬如諾曼第或是亞爾薩斯,會有當地才有的特產或是手工藝。除此之外,我在法國受到比較大的文化衝擊,是結婚禮物。新人會羅列一個清單,上頭有他們需要的東西,譬如桌巾、餐具組,甚至是冰箱、電視等,然後參加婚禮的人自行認領要送的東西。

萱:欸,我好像聽過這個。

朱:對,不是包紅包或送東西,就真的「很實際」的讓收禮者決定好需要的東西。好像帶有異常的理性?

萱:說來,我也曾被送過很實用的禮物!從台南前往高雄任職前夕,朋友們湊錢買了「多功能鍋」給我。當時,他們為何會送那麼實用的禮物呢?應該是對獨身者要好好做飯、吃飯的無聲叮嚀吧!嘉漢,我很好奇,如果說法國國內各地送禮風俗不同,我怎麼知道送得合情不失禮?

朱:應該說,送自己家鄉的東西,甚至是農產品,本身就有個意涵:讓你認識我,我所生長的土地,透過物讓你知道我們的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這是我獨一無二的部分。所以我猜想,除非惡意,很少會有不合宜的時候。這好像也是禮物的另一層意義,認識彼此,建立(或確認)關係。最珍貴的,可能是「我把我所認同的、猶如我自身珍貴的物事贈與給你」的感覺呢。

raw-image

萱:透由贈送的禮物,使人無形貼近、吸收對方的氣氛,好像有點神祕。那你有過送出對方不愛禮物的經驗嗎?

朱:說到不愛的禮物。我大學時候,系上有交換禮物活動。我當時跟我的死黨一起去文具店,兩人笑鬧說要買個讓人難忘的傻眼禮物來交換,是不是很中二!我們很認真挑了「爛禮物」,還壞心的期待看誰會抽到。結果,不唬爛,我抽到他的禮物,他抽到我的禮物。本著惡作劇的心情,最後回到自己身上。

萱:我從學生那邊聽過,送對方衛生紙一包、尺一把的人,大有人在,甚至還有人收過高麗菜!雖然高麗菜很好吃,不過在特別節日準備一顆菜給同學,戲謔對方的成分還是遠大於愛惜。現在的我亟欲跳脫笑鬧式的場景,格外看重抱持珍貴心情的場景,希望學生也可以慢慢理解。不過想想,這一切可是很青春啊!長大後不得不知分寸,才會懷念起年少禁得起放蕩無存的笑鬧與捉弄。

朱:對了,我好奇你有沒有用心送過什麼禮物,卻被糟蹋的呢?感覺上教學時好像會有類似的心境,想給學生很好的東西,學生卻不領情。你有類似的經驗嗎?

萱:我在教學現場所做的一切都近乎饋贈。然而,贈予學生的心意,也有可能如你說的,換到台下的壞情緒、壞禮物。也不是剛開始工作的人了,但這些竟如積累的灰,難免讓人心灰意冷。也就在這樣的時刻,我確實想起交換心意時,禮物不等值的可能本質。

朱:我在想,真正的禮物就是不等值的。因為單純的,明顯的等價交換,譬如說收到100元的禮物就回送100元的回禮,在雙方而言,都是沒有「禮物感」的。真正的禮物還需要時間證明。無論是贈禮者或收禮者來說,馬上能夠得到回禮的贈禮,無疑是禮物的抵消了。正由於真正的禮物不容易回贈,有許多的情感、甚至是人情,會在時光中釀造,禮物的意義不只在贈禮與收禮的當下,更會不停的轉換意義。

萱:別說了,再說我都要哭了。嘉漢,那你為何以「禮物」為名,寫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朱:《禮物》這本書有多重意義,不容易一次解釋,但是這有點像自身與文學的關係。文學贈與我的如此之多,而我自認是不可能回禮的。另一方面,作為創作者,呈現自己的作品,所有的心力與時間投入,也是不求回報的。

raw-image

萱:你對禮物最終極的想法是什麼? 有可能在今年過年實現嗎?

朱:禮物的弔詭之處在於,是在你最不期待有回禮時,你的禮物才會變成真的禮物。也才會有一天,意外地收到回禮,而這份回禮,像是過去的自己送給自己的。

萱:我特別喜歡你剛才所說的,「真正的禮物不容易回贈」,尤其加上時光因素,當我們走進歲月塵埃,撫觸一項禮物時,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內心會產生異樣的感受溫暖、懷念、滿足、欣慰,但仔細一想自己能回贈的,大概不及收受禮物之重,不免覺得自己好運過頭,怎有機會收到這等貴重的心意?你說《禮物》就某種意義來說,是回應文學的贈予,並不可能回禮,這份預知而深知難以報答的心情,或許終有一日會使自己做出意想不到的回禮。

朱:那育萱有沒有收過什麼禮物,有形的或無形的,是覺得自己無法贈回的?

萱:對我來說,收過最好的禮物,其中一種是來自他者無與倫比的信賴,另一種是回應我創作或創造性活動的慎重。前者使我長成一個能安然獨處,始終能相信,也能冒險探索的人。後者是一切與創作有關的師友,呵護蒲公英絨毛般,期待每一則小小的飛行與降落著地,這兩者融進血肉,形塑成現在的我。我回想自己的第一本書,就是因為接收了龐然的善意,才讓我有機會邁向今日。

朱:你呢?終極禮物的想法是什麼?

萱:在我有限的能力下,我仍想以不同形態回禮,可或許不是回贈本人,而是朝向世界上其他需要禮物的人,把這份心意送達出去,假設能使得終極禮物能不斷傳遞於不同階段、不同人的手上,那是我所料想的最好結果了。

朱:收到的,將來總是要還的,哈哈哈哈。謝謝你的禮物,我要準備回家打掃了,新年快樂!

萱:新年快樂!明年我們都要更好喔!

raw-image

raw-image

禮物
作者:朱嘉漢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360元

21會員
93內容數
閱讀是CP值最高的抒壓、充電方式,我們不要放棄它!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規劃了一系列適合大人與高中生讀者的直播講座,由主持人朱家安帶領大家走進有趣的哲學生活。這一次,我們好好討論現代人的戀愛課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