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相對論》「如果可以,你想變成怎樣的人?」——王離(詩人)VS. 德尉(詩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王離(左)、德尉(右)。

王離(左)、德尉(右)。

攝影:陳夏民

「我沒有真正喜歡過自己。」「只要被喜歡,就算自己不那麼好也沒關係了。」遇到挫敗或是不如意時,如果剛好身處低潮,往往自問:「為什麼我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本集街頭相對論,逗點編輯部邀請詩集《遷徙家屋》作者王離與詩集《女孩子》作者德尉,兩人從創作者角度出發,從愛情觀、工作一路討論到人生態度,暢談自己的弱點與自卑。很誠懇的一次對談。不囉唆,街頭相對論,Battle!


王離:我讀《女孩子》的時候,覺得詩集中隱然有種自卑感,想要變成別人的感覺,這也是我對這本詩集最大的共鳴。所以首先想要問你是不是的確有想過「如果有一天可以變成別人,會想要變成怎樣的人」?

德尉:我想我的自卑,是我很渴望被愛,希望在關係之中被珍惜,但我沒有自信能夠得到這種幸福。《女孩子》裡面有一種矛盾是,我變成了別人,但我依然沒有被愛的把握。

王離:會討厭自己嗎?我以前有想過自己的自卑感是討厭自己或是討厭自己不被喜歡,後來好像是後者。只要被喜歡,就算自己不那麼好也沒關係了。但如果要拋棄自己,就算有什麼空出來好像也不重要了,因為那就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

德尉:我想我也是後者,我沒有真正喜歡過自己,但如果勉強自己變成一個別人喜歡的人,也只是暫時的輕鬆,仍然說服不了自己。我突然覺得,我們把自卑感放在自己的對立面,有點太沉重了。其實自卑感也可以是一種超能力,不管是改造自己還是拋棄自己,成為別人或是消失,自卑感或許可以驅動創作,塑造出一個額外的空間,讓我能夠背對現實喘息。我也想從你的詩集來問你的人。《遷徙家屋》(包括「王離」這個筆名)強烈夾帶著「離開」與「移動」的概念,加上你今年生日形隻影單,光騎一輛機車,就執行了從北至南的旅行,這些都讓我好奇,「離開」這件事對你來說的意義?

raw-image
raw-image

王離:我小時候做過幾次夢,就是以一個沒有身分的陌生人般的存在不斷流浪(當然夢裡面沒有吃飯睡覺上廁所洗澡花錢賺錢等問題),後來覺得自己很希望可以一直這樣看這個世界的許多地方(其實比較像靈魂,如果死了可以成為到處看世界的遊魂好像也不錯),不過《遷徙家屋》還有一個起始的想法是「這個自己得不到喜歡的世界好可怕,我想創造一個一樣有好有壞,但我不用擔心這件事情的世界(而我大概也就是吟遊詩人或觀察者的身分存在著)。後來有一個遊戲《Minecraft》大概是這樣的概念,不過基於操作有點複雜我就沒玩了……。

德尉:面對各式各樣的離開,我有點恐懼,缺乏安全感之外,我也沒有自信可以面對未知的變化。

王離:不斷地離開反過來看也是不斷地到達新的地方,我其實對未知也有很深的恐懼(比如最近的生活狀況),所以如果可以在某個地方當GM,那大概就會是最安全的一種情形了(但誰能當神呢?如果能當神還不快降雷懲罰中國和香港的政府)。這或許也是我自己的自卑感影響下我最想成為的角色吧。(突然有某些政治人物的即視感)

raw-image

德尉:畢業之後我很怕沒有工作,對未來充滿惶恐。就職之後,就算有許多怨言,仍死巴著不放。我爸媽都是中年失業,十年前金融風暴中的台灣,許多中小企業突然倒閉垮台,我們家也是瞬間虧空負債。在那時,我正談著一個幸福的戀愛,總覺得這輩子就是守著這段關係了,但後來也因為對方家庭驟變的緣故,對方突然以人間蒸發的方式分手。大概是這些種種,讓我對現有關係與工作狀態,甚至住屋與生活習慣,都害怕變化,不想搬家,不想旅遊,不想道別,也不想面對離開,可能是害怕瞬間空缺的無力感。相比起來《女孩子》裡的形象,可能都比現在的我還勇敢的多。

王離:進社會十年多以來,工作運雖然不能說太差(還沒遇過惡老闆或惡主管),但也不算好(出版業就是悲慘,而每次狠下心想在家接案,最後總是三餐不繼收場)。不過我是內建保險絲的人,當某個地方快要燒掉了,就會有一個機制讓我先把那部分隔離在外,保留一個開口慢慢消化快要燒掉的情緒(或理智),有點像是過度的痛會麻痺神經那種感覺……所以面對未知的恐慌,好像也就一件事一件事慢慢處理下來了。當離開的恐慌被另案處理,離開的新鮮感和自由感就會冒出來,有點像苦藥外的糖衣一樣支撐著生活。目前正在整理中的詩集(尤其是這一年寫的),反而是從逃跑到乖乖面對現實的過程,也有點像開始願意理解政治並接受政治是生活的一部分(成為覺青?),大概就是知道該腳踏實地了吧。

raw-image

德尉:這樣說來,我們大概都藉由創作,去虛擬一種信心或是策略,讓怯懦的我們去面對現實吧?你用創作整理了「離開」,而我用創作變成了「別人」。話說回來,「離開」有時也不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變成別人」,主控權倒是多了一點。最初的問題,你會想變成怎樣的別人?

王離:如果可以變成別人,會想變成金錢運好一點的人吧(笑),或者是變成不管怎樣都能安於自己想做的事的人(如某些你根本不知道怎麼活下來的創作者)。但順著這邏輯下來,其實只是希望變成勇敢的人罷了。我覺得厲害的人、或者闖得出成果的人,除了天生好運之外,共同的特質大概就是勇敢,不怕生活壓力也不怕周遭的人給的壓力。

德尉:金錢運好一點這個,聽起來很像在跟媽祖許願(哈)。

王離:其實回過頭來看,還是希望自己能多對世界有一些認知,如果能成為探知世界全貌的人,就不會有未知的恐懼了,但這種人是不存在的,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成為能用金錢或其他東西來抵銷恐懼的人。(但我是頭城媽祖廟的媽祖乾兒子沒錯)

raw-image

 

raw-image

女孩子

作者:德尉
繪者:賀婕、吳欣瑋
出版:斑馬線文庫
定價:320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逗點人的沙龍
25會員
120內容數
閱讀是CP值最高的抒壓、充電方式,我們不要放棄它!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規劃了一系列適合大人與高中生讀者的直播講座,由主持人朱家安帶領大家走進有趣的哲學生活。這一次,我們好好討論現代人的戀愛課吧!。
逗點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0
我們經常聽到「象牙塔」三個字,可能拿來形容學院、醫院或是各種超級專業的領域,你是否想過,身在其中的人究竟是要越踏越深,還是快點走出去呢? 有些專業人士其實不太喜歡知識普及!這次邀請了從事歷史普及的學者翁稷安,以及從事哲學普及的作家朱家安一起討論這個現象,認真思考知識系統如何運作的讀者們,請不要錯過!
Thumbnail
2025/02/20
我們經常聽到「象牙塔」三個字,可能拿來形容學院、醫院或是各種超級專業的領域,你是否想過,身在其中的人究竟是要越踏越深,還是快點走出去呢? 有些專業人士其實不太喜歡知識普及!這次邀請了從事歷史普及的學者翁稷安,以及從事哲學普及的作家朱家安一起討論這個現象,認真思考知識系統如何運作的讀者們,請不要錯過!
Thumbnail
2025/01/06
你記得上一次提筆寫信是什麼時候嗎?那封信最後又寄給了誰?詩人林禹瑄最近從比利時回來台灣,逗點編輯部趁機邀請她與詩人鄭聿一起討論與「手寫信」有關的種種回憶,沒想到中間兩人還岔開討論到各自的創作怪癖。喜歡兩位詩人的讀者們,請不要錯過啦!不囉唆,街頭相對論,Battle!
Thumbnail
2025/01/06
你記得上一次提筆寫信是什麼時候嗎?那封信最後又寄給了誰?詩人林禹瑄最近從比利時回來台灣,逗點編輯部趁機邀請她與詩人鄭聿一起討論與「手寫信」有關的種種回憶,沒想到中間兩人還岔開討論到各自的創作怪癖。喜歡兩位詩人的讀者們,請不要錯過啦!不囉唆,街頭相對論,Battle!
Thumbnail
2023/12/26
「街頭相對論」第一集,邀請柏森(詩人)與陳夏民(出版人)討論「理想的身高」。看兩位小巨人分享個子不高之苦,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不囉唆,街頭相對論,Battle!  
Thumbnail
2023/12/26
「街頭相對論」第一集,邀請柏森(詩人)與陳夏民(出版人)討論「理想的身高」。看兩位小巨人分享個子不高之苦,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不囉唆,街頭相對論,Battle!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雖然我們在意識裡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去愛意味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地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在被愛者身上喚起愛,愛是一種信仰行為,信心少的人愛也少。」
Thumbnail
「雖然我們在意識裡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通常是無意識的)是去愛,去愛意味得不到擔保的委身,是把自己完全地給出去,希望我們的愛在被愛者身上喚起愛,愛是一種信仰行為,信心少的人愛也少。」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寫作對於個人的重要性與挑戰,藉由劉崇鳳的作品作為引導,筆者分享了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與思考。在文章中,作者表達了寫作不僅是表達,更是自我確認與生活中的熱情,並直面對於創作的懷疑與不安。透過實踐自我,最終找回那份被遺忘的執著與熱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寫作對於個人的重要性與挑戰,藉由劉崇鳳的作品作為引導,筆者分享了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與思考。在文章中,作者表達了寫作不僅是表達,更是自我確認與生活中的熱情,並直面對於創作的懷疑與不安。透過實踐自我,最終找回那份被遺忘的執著與熱忱。
Thumbnail
男主角奇善謙曾經問過自己:「為什麼我喜歡的事物裡,沒有我自己呢?」而針對這部分吳薇朱則是回應:「我不是靠著工作和學習累積履歷,我代表我自己,所以人生也只為堅守自己。」 這段話呈現了兩個不同靈魂碰撞,奇善謙世界裡,缺少了自己,而吳薇朱則是完全相信這世界不會有奇蹟,只有相應的回報。
Thumbnail
男主角奇善謙曾經問過自己:「為什麼我喜歡的事物裡,沒有我自己呢?」而針對這部分吳薇朱則是回應:「我不是靠著工作和學習累積履歷,我代表我自己,所以人生也只為堅守自己。」 這段話呈現了兩個不同靈魂碰撞,奇善謙世界裡,缺少了自己,而吳薇朱則是完全相信這世界不會有奇蹟,只有相應的回報。
Thumbnail
為什麼會感到與前人有同感之處,感到後又能改變什麼?文化素養?自身的層級?這些好像總是很主觀的。跨時代的感慨,就算這天下有和我相同感觸之人存在,我們能夠透過什麼來知道彼此嗎? - 今日讀到王爾德領悟出自己裡面有著「謙卑」。想到謙卑,我會覺得是特定人物總有的特質。這樣的特質讓他們知道自己和對方的差距
Thumbnail
為什麼會感到與前人有同感之處,感到後又能改變什麼?文化素養?自身的層級?這些好像總是很主觀的。跨時代的感慨,就算這天下有和我相同感觸之人存在,我們能夠透過什麼來知道彼此嗎? - 今日讀到王爾德領悟出自己裡面有著「謙卑」。想到謙卑,我會覺得是特定人物總有的特質。這樣的特質讓他們知道自己和對方的差距
Thumbnail
人心許一個人,可能不是因為愛他的種種,而是只因為在他面前,能做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詩人此刻內心坦露的種種不安,就像是一種生命謳歌的自白,通過認識戀愛中的自己,自己也從中獲得成長。
Thumbnail
人心許一個人,可能不是因為愛他的種種,而是只因為在他面前,能做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詩人此刻內心坦露的種種不安,就像是一種生命謳歌的自白,通過認識戀愛中的自己,自己也從中獲得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