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3)年首度舉辦的《臺灣展演體驗設計獎》,獲獎名單於今日(12月31日)正式公告囉!
今年獲獎名單主要由特邀之展演體驗設計領域專家進行推薦,就過去一年內展演或活動地點位於台灣(含離島)之優秀展覽或活動、作品或演出進行提名與評選。最終脫穎而出的獲獎者堪稱皆為一時之選,也足具成為國內展演體驗設計標竿的實力,值得借鏡與學習!
《臺灣展演體驗設計獎》旨在鼓勵政府部門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展演體驗。展演體驗不僅只是關注作品理念或內容傳達層面上的表現,更重於周邊軟硬體設施與虛實媒體的充分整合性。期待符合使用者體驗思維且適當結合當代科技的展演體驗設計,能夠讓大眾在觀展、觀演的過程中更舒適、更沉浸。透過這個獎項,希望推廣藝術文化與科技技術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展演體驗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優化與進步。
獎項分為「主題策展」及「互動作品」等兩大類。評選標準主要是針對展覽或活動、作品或演出之設計理念、技術能力、創新創意、體驗效益(包含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等效益)、永續發展等面向進行討論,給予得獎者肯定及表揚,以鼓勵各領域共同推動與發展優秀的展演體驗。
2023臺灣設計展首度在新北舉辦,以全新開幕的新北市美術館及鶯歌周邊各場館為主要展區,於17天展期內就成功吸引658萬人次造訪。其中位於新北市美術館一樓藝術街坊的A7展區以《Life in Circle》為題,並由無氏製作進行策展統籌。此展覽利用1+6個獨立展間,讓觀展者可以從導論開始,再依序分別進入6個以「生活在新北的青年樣貌」所打造的房間。
獲獎原因:
應用「使用者畫像」(persona)概念於展覽之中極具創意,完美結合田野調查、社群媒體、AI生成、嘻哈音樂、室內設計、數位影像等跨領域媒材。此外,展間動線安排流暢,亦充分發揮展覽場域優勢。
基隆「潮藝術」活動自2015年開始舉辦,今年已為第8年,以地景裝置豐富海岸線,希望透過藝術重新喚起在地認同。2023年基隆潮藝術以《海光介面》為主題,由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曾鈺涓老師、亞東科大講師蔡致偉老師共同策展,邀請來自臺灣、日本、墨西哥、巴西等國家知名藝術家在正濱漁港周邊設置10件裝置藝術作品,從不同視角詮釋基隆與海洋的關聯。
獲獎原因:
展區空間運用得宜,觀展動線直覺清晰,在作品錯落擺設之間,成功而有效地引領觀展者從不同視角欣賞正濱漁港的美貌,即便在微雨之中觀展亦有不同風情。
以純中文字RPG解謎遊戲〈文字遊戲〉為人所知的Team9團隊,與臺裔美籍藝術家楊大毅共同打造以〈文字遊戲〉概念為原型的〈文字之間〉互動作品,並於2023年臺北數位藝術節展出。在〈文字之間〉中,觀展者/玩家身處充滿文字的房間,必須拉動拉繩打開電燈,並以實際移動選擇四個方向中的正確一扇門,觸發地圖轉換。在解謎過程中,觀展者/玩家必須不斷切換視角,以及善用文字本身的意涵或作為物件排列的關係,才能正確進入下一關。除了投影空間之外,觀展者也可以從房間上方的高臺,俯瞰其他觀展者/玩家的遊戲狀態。
獲獎原因:
沉浸式解謎與虛實之間的互動機制設計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閱讀文字與操作文字、第一人稱遊玩與第三人稱旁觀等多種視角的設計耐人尋味,有效引發觀展者關於「文字」與「遊戲」的認識與想像。
〈電述機〉為清華大學第二屆藝術學院學士班學生高永翰與劉玲君在畢業展《砸碎星期_之後》中的展出作品。作品包含三台具有互動功能的映像管電視機,觀展者可以透過腳踢、聲音、拍打等方式與之進行互動,電視機畫面上則會出現回應訊息。
獲獎原因:
透過令人意料之外的三種與映像管電視機之間的操作方式以及回饋機制,反轉人機互動模式並引發人機關係的反思。作品操作方式直覺,操作順序的引導亦極為優異。
黃怡嘉與吳柏葳的〈顯視錯誤:404〉在臺北當代藝術館今年第三檔主題大展《Signal Z》中展出。這件作品包含了散布在整個展覽場域中的多個子作品,利用動態錄像與噴漆圖像等多元媒材,分別展示作品的片面樣貌,觀展者需要逛完整場展覽後,才能拼湊出作品的全貌,充分反映出網路世代資訊的破碎與迭代堆聚、虛擬與現實空間的挪移變換。其中,第一件動態錄像中除了可以看見疊合了經典的「顯示錯誤」電腦畫面,更搭配感應偵測機制,只要有人進出展間就會馬上重新開始播放,讓人似乎永遠無法看完整部影片,這樣的設計也頗具巧思。
獲獎原因:
作品相關元素自然而不違和地蔓生融入於展覽場域的各個角落,藉由索引式布局引導觀展者逐漸拼湊出作品的完整樣貌,是相當值得玩味的作品,甚至為整個展覽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