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體驗設計分支計畫┃策展觀點】倒置×簡略×拘泥:北藝大關渡美術館令人徬徨的空間、引導與規範設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渡美術館外觀。圖片來源:關渡美術館官方網站。

關渡美術館外觀。圖片來源:關渡美術館官方網站。

初次聽聞「關渡美術館」,應該不少人會跟筆者一樣,認為這類以地名為名的美術館,應該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所營運;不過實際上卻並非如此,「關渡美術館」其實是隸屬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簡稱北藝大)的校園美術館,也是臺灣第一所位於大學校園內的美術館。不過由於關渡美術館位於北投山上,所以知名度並不高、人潮也不多,到訪者似乎多以北藝大校內學生為主。

筆者於今(2023)年10月份初次造訪關渡美術館觀展,結果對於這座美術館感到非常「印象深刻」。




倒置的樓層空間與徬徨的觀展者

由於北藝大位於北投山上,所以關渡美術館入口大門其實是在4樓,需下樓往3樓方向逛展。但進入大廳後,並無任何明確動線指引,從大廳來看至少有4個可能的動線方向,使得絕大多數初次造訪者都在大廳觀望及徘徊許久,才在徬徨中踏出腳步、試誤。

入口大廳動線不明,至少有4個可能的動線。圖片來源:關渡美術館官方網站;繪製:UX.Debugger。

入口大廳動線不明,至少有4個可能的動線。圖片來源:關渡美術館官方網站;繪製:UX.Debugger。

甚至,其中一個可能的動線方向隱藏了5樓展間,但401展間入口被黑色布簾遮蔽、幾乎無法識別,觀展者都被擺放在另一側「目前未開放、請預約」的立牌拒於門外、不敢輕易靠近。

入口大廳動線不明,401展間入口尤其不明顯。攝影:UX.Debugger。

入口大廳動線不明,401展間入口尤其不明顯。攝影:UX.Debugger。

此外,2樓下1樓的動線藏於黑色布簾之後,與4樓下3樓、3樓下2樓的位置完全不同,觀展者同樣需要自行探索,才有可能找到正確的路徑。

2樓下1樓的動線與4樓下3樓、3樓下2樓的位置完全不同,並且藏於黑色布簾之後。圖片來源:關渡美術館官方網站;繪製:UX.Debugger。

2樓下1樓的動線與4樓下3樓、3樓下2樓的位置完全不同,並且藏於黑色布簾之後。圖片來源:關渡美術館官方網站;繪製:UX.Debugger。

2樓下1樓的動線與4樓下3樓、3樓下2樓的位置完全不同,並且藏於黑色布簾(圖右)之後,很容易繞了一圈找不到正確下樓動線。攝影:UX.Debugger。

2樓下1樓的動線與4樓下3樓、3樓下2樓的位置完全不同,並且藏於黑色布簾(圖右)之後,很容易繞了一圈找不到正確下樓動線。攝影:UX.Debugger。



簡略的引導指示與徬徨的觀展者

除了幾乎看不到動線的引導指示以外,展品也缺乏簡介告示牌,可能同一個展廳的多件展品全部呈現在入口處的一個空間配置簡圖中,只簡單呈現出位置、名稱,對於展品設計理念完全不予解釋,僅部分揭露於導覽手冊中,資訊完整度顯然不足。

展品缺乏介紹說明,且同一展區的展品分布僅用單一空間配置簡圖呈現。攝影:UX.Debugger。

展品缺乏介紹說明,且同一展區的展品分布僅用單一空間配置簡圖呈現。攝影:UX.Debugger。

這也使得部分互動式展品的操作方式不明,由於互動式展品旁並未配置工作人員加以引導,使觀展者不是不敢輕舉妄動就是不小心以錯誤的方式與展品進行互動。

許多互動式展品的操作方式不明,也缺乏館方人員引導。攝影:UX.Debugger。

許多互動式展品的操作方式不明,也缺乏館方人員引導。攝影:UX.Debugger。

同時展出的多個展覽都有類似的情況,讓筆者不禁懷疑這是否是關渡美術館的潛規則——禁止策展人向觀展者透露太多?




拘泥的觀展規範與徬徨的觀展者

雖然櫃檯標示A4尺寸以上的背包需要寄物,但筆者隨身側背包尺寸其實小於A4,卻一進館就被館方人員要求寄物,觀察其他觀展者也都無一倖免、逐一被要求寄物。雖然筆者並不排斥寄物,但對於寄物規範如此不清楚、自由心證,還是不免感到困惑。

(更新後記:筆者於同年12月初第二次造訪,揹著相同的隨身側背包,未被館方人員要求寄物。)

背包是否需要寄物的標準不一。攝影:UX.Debugger。

背包是否需要寄物的標準不一。攝影:UX.Debugger。

另一方面,弔詭的是,置物櫃的鑰匙並非交由觀展者自行保管,而是由櫃檯人員保管,寄物的觀展者被交付的手環上只有號碼牌,而無鑰匙;也就是說,如果需要開櫃取物,需要再憑手環號碼牌請櫃檯人員協助至置物櫃開箱。這樣的流程不只麻煩,也令人不禁懷疑這樣如何確保所寄放物品的安全性?

寄物只會取得號碼牌而無鑰匙,使得寄物安全性存在疑慮。攝影:UX.Debugger。

寄物只會取得號碼牌而無鑰匙,使得寄物安全性存在疑慮。攝影:UX.Debugger。

禁止飲食幾乎是美術館的普遍性規範,但考量生理需求,現在有越來越多美術館仍然會在某些角落提供飲水設備,讓觀展者可在非展間的範圍取水飲用;關渡美術館也是如此,在1樓廁所外提供一臺飲水機。但很不幸地,沒有提供紙杯;而觀展者自行攜帶的水瓶則早就在入館時被要求寄放於4樓大廳,那麼又該如何取用呢?

飲水機放置於1樓,並未提供紙杯,取用過程恐面臨難題。攝影:UX.Debugger。

飲水機放置於1樓,並未提供紙杯,取用過程恐面臨難題。攝影:UX.Debugger。



結語

筆者在觀展過程中,發現其中一個投影畫面出現了防毒軟體提醒「您的訂購授權已過期」的警示訊息,結果不到5分鐘便發現這個故障問題就迅速被館方人員排除了。如此高效率的作業實屬罕見,但比起讚許,筆者心中油然而生的反倒是這座美術館的「匠氣」與「冰冷」。

故障排除速度非常快速。攝影:UX.Debugger。

故障排除速度非常快速。攝影:UX.Debugger。

正如同一進入關渡美術館大廳,在觀展者做好心理準備、知道下一步該往哪個方向前往觀展之前,所接收到的訊息並非館方人員的熱情接待與引導,而是投以犀利目光、要求立即將隨身物品寄放於指定置物櫃中的標準作業流程(儘管標準與否實在很難說)。你說這不是美術館該有的樣子嗎?或許不可否認依然是,但恐怕不是每位觀展者所期待的體驗。

說真的,筆者幾乎不記得此次所造訪的4個展覽內容,因為整個觀展過程花了太多心力在「探索空間」。因此,筆者也不禁再次呼籲,一個好的展覽似乎不應只再關注於展間內的各項細節,而必須將整個展覽的外圍周邊空間納入考量。不過,個別的展覽是否能夠左右整個展覽外圍周邊空間、甚至改變整個展館、園區的既有設計呢?似乎又是另一個更大的議題了。

「展覽體驗設計分支計畫」是「UX.Debugger 體驗設計除錯計畫」的一個系列專題,專為探討與展覽活動有關的使用者體驗設計議題。剖析整體策展規劃、線上與線下接觸點設計、以及應用科技媒材的當代展品設計,並以臺灣在地的展覽活動為主要取材來源,輔以國外標竿案例介紹,希望能夠驅動實體展覽持續優化觀展者體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展覽設計中,通常會建議單一展品的多項關聯物件/元素、或是同一創作者的系列展品,都要盡可能地擺放在鄰近位置,以利呈現展品的從屬或群集關係,這樣符合直覺的設計較能夠有效引導觀展者依序觀覽。然而,這樣的大原則並非不可撼動,但什麼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又可以創造怎樣利大於弊的效益...
「浪漫臺三線藝術季」則號稱是臺灣涵蓋範圍最廣的大地藝術季,同時也堪稱是臺灣規模最大的藝術展覽。但,這樣的規模產生哪些體驗設計問題?又該如何優化呢?
既然展品是面向大眾的,那麼「如何展出才是真正的關鍵問題」。因此,本文僅純粹從觀展者體驗的角度,客觀提出任何一個「善良」的展覽都應該提醒觀展者、幫助觀展者注意哪些事情,而這些事情是應該被仔細評估且可受公評的。
斥資8億的世上最貴燈會——2023臺灣燈會《光源臺北》,號稱首創「城市型燈會」,希望觀展民眾可以在賞燈過程中走進城市、欣賞臺北之美;結果會場廣袤且作品分散,儼然成為「迷路型燈會」。燈會策展背後的政治動機與算計就不予評論了,除此之外根本的原因顯然在於:沒有搞懂TA是誰,想「拚經濟」但吃相難看。
在展覽設計中,通常會建議單一展品的多項關聯物件/元素、或是同一創作者的系列展品,都要盡可能地擺放在鄰近位置,以利呈現展品的從屬或群集關係,這樣符合直覺的設計較能夠有效引導觀展者依序觀覽。然而,這樣的大原則並非不可撼動,但什麼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又可以創造怎樣利大於弊的效益...
「浪漫臺三線藝術季」則號稱是臺灣涵蓋範圍最廣的大地藝術季,同時也堪稱是臺灣規模最大的藝術展覽。但,這樣的規模產生哪些體驗設計問題?又該如何優化呢?
既然展品是面向大眾的,那麼「如何展出才是真正的關鍵問題」。因此,本文僅純粹從觀展者體驗的角度,客觀提出任何一個「善良」的展覽都應該提醒觀展者、幫助觀展者注意哪些事情,而這些事情是應該被仔細評估且可受公評的。
斥資8億的世上最貴燈會——2023臺灣燈會《光源臺北》,號稱首創「城市型燈會」,希望觀展民眾可以在賞燈過程中走進城市、欣賞臺北之美;結果會場廣袤且作品分散,儼然成為「迷路型燈會」。燈會策展背後的政治動機與算計就不予評論了,除此之外根本的原因顯然在於:沒有搞懂TA是誰,想「拚經濟」但吃相難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南海園區 嗯是台北建中對面的南海園區裡面的一個建築,台灣藝術教育館,也是宮殿式的建築,史博,工藝館都是這樣子,感覺上就像是想要重現北京的那個感覺,其實不喜歡這一帶,因為在威權的象徵與代表。其實根本不需要有這樣的建築。這只是政治人物告訴妳我在這裡的一棟建築。並不是帶給人民使用的。雖然不喜歡它,但我還
Thumbnail
2023-11-30 淡水線沿線 延著淡水線到關渡站,步行前往北投關渡宮,關渡宮與關渡捷運站其實有一段距離,蹣跚的步行二十多分鐘,關渡宮映入眼簾! 北投關渡宮 建立時間:1712年(大清康熙五十一年)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號 源頭:未知 北投關渡宮官方網站 奉祀神明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日本福岡市北九州市立美術館的歷史建築、磯崎新的介紹、美術館的樓層指南、建築外觀與內部空間設計、大廳雕像介紹、Musee Cafe、以及對美術館的感悟和剖析。
Thumbnail
因為朋友的邀約,今天下午喬咩去富邦美術館裝了一下文藝婦女😄 富邦美術館,熱騰騰地在今(2024)年五月初正式開館,館址就在百貨公司一級戰區─台北巿信義區。某人今天載我去時,還再三跟我確認地址,因為他印象中信義區並沒有美術館,覺得我這超級大路癡可能搞錯了之類的,哈!不過,人家就確實長在松高路上,而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南投草屯九九峰山下有一座低調卻又充滿神秘色彩的私人美術館,不仔細找很容易錯過、需要事先預訂才能參觀,一進去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般充滿多種樣貌的毓繡,久久讓人沈浸在這每一處都是藝術的氛圍當中。
Thumbnail
​踏進鳳甲美術館,猶如進入一個深藏在都會裡的靜謐洞穴,灰黑色調的長廊,一股沉靜而高雅的氣氛,顯現當代前衛藝術的場域性格。這個場館面積不大、但卻是很有自己場館風格。 鳳甲美術館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樓 ​營業時間: AM10:30-PM17:30 (館休日:
Thumbnai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早在2013年10月24日開館,一直到十年後,〔阿罩霧神遊天地——藝術・科技特展〕開展才一償夙願。僅對於比較有興趣的三位藝術家:陳庭詩及蕭勤兩位畫家的作品,以及董承濂以金工、音樂、光影、科技組合裝置駐足較久,也欣賞得比較仔細。
Thumbnail
雖然處在北投區邊緣的山腳下,學校規模卻是非常的大,近千四的娃,59班,在北投諸小中排行老三,但校地只有1.7公頃多,有點擁擠,不過這又比老二的文化國小好多了,文小只有1公頃大啊。.根據校史記載,成立初只是北投公學校分離教室,設址靈山宮,這和台灣許多小學的起源類似--先成立、設校再建築校舍,校舍未成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南海園區 嗯是台北建中對面的南海園區裡面的一個建築,台灣藝術教育館,也是宮殿式的建築,史博,工藝館都是這樣子,感覺上就像是想要重現北京的那個感覺,其實不喜歡這一帶,因為在威權的象徵與代表。其實根本不需要有這樣的建築。這只是政治人物告訴妳我在這裡的一棟建築。並不是帶給人民使用的。雖然不喜歡它,但我還
Thumbnail
2023-11-30 淡水線沿線 延著淡水線到關渡站,步行前往北投關渡宮,關渡宮與關渡捷運站其實有一段距離,蹣跚的步行二十多分鐘,關渡宮映入眼簾! 北投關渡宮 建立時間:1712年(大清康熙五十一年)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號 源頭:未知 北投關渡宮官方網站 奉祀神明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日本福岡市北九州市立美術館的歷史建築、磯崎新的介紹、美術館的樓層指南、建築外觀與內部空間設計、大廳雕像介紹、Musee Cafe、以及對美術館的感悟和剖析。
Thumbnail
因為朋友的邀約,今天下午喬咩去富邦美術館裝了一下文藝婦女😄 富邦美術館,熱騰騰地在今(2024)年五月初正式開館,館址就在百貨公司一級戰區─台北巿信義區。某人今天載我去時,還再三跟我確認地址,因為他印象中信義區並沒有美術館,覺得我這超級大路癡可能搞錯了之類的,哈!不過,人家就確實長在松高路上,而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南投草屯九九峰山下有一座低調卻又充滿神秘色彩的私人美術館,不仔細找很容易錯過、需要事先預訂才能參觀,一進去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般充滿多種樣貌的毓繡,久久讓人沈浸在這每一處都是藝術的氛圍當中。
Thumbnail
​踏進鳳甲美術館,猶如進入一個深藏在都會裡的靜謐洞穴,灰黑色調的長廊,一股沉靜而高雅的氣氛,顯現當代前衛藝術的場域性格。這個場館面積不大、但卻是很有自己場館風格。 鳳甲美術館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樓 ​營業時間: AM10:30-PM17:30 (館休日:
Thumbnai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早在2013年10月24日開館,一直到十年後,〔阿罩霧神遊天地——藝術・科技特展〕開展才一償夙願。僅對於比較有興趣的三位藝術家:陳庭詩及蕭勤兩位畫家的作品,以及董承濂以金工、音樂、光影、科技組合裝置駐足較久,也欣賞得比較仔細。
Thumbnail
雖然處在北投區邊緣的山腳下,學校規模卻是非常的大,近千四的娃,59班,在北投諸小中排行老三,但校地只有1.7公頃多,有點擁擠,不過這又比老二的文化國小好多了,文小只有1公頃大啊。.根據校史記載,成立初只是北投公學校分離教室,設址靈山宮,這和台灣許多小學的起源類似--先成立、設校再建築校舍,校舍未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