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贖罪日之戰

【電影】贖罪日之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部描述 1973 年以色列贖罪日戰爭的電影,在 2023 年以哈戰爭如火如荼的現在,顯得如此諷刺,甚至美國是八月上院線,英國更是在十月六日這個五十周年的日子上映,隔天就是哈瑪斯突襲以色列的日子,為這部電影增添了幾許沉重氣息。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其實《贖罪日之戰》應該是片商為了吸引觀眾而取的名字,英文片名《Golda》指的是當時的以色列總理高塔梅爾,這部電影就是在描述這位以色列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總理就職期間最重大的事件「贖罪日戰爭」。

之前講過傳記電影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將主角的一生呈現在觀眾面前,另一種是以單一特定事件來呈現主角的個性、特徵、思考模式。如果以高塔梅爾的一生經歷當作電影主軸,還要再加述以色列建國、慕尼黑慘案、天譴行動等等事件,那或許又會養成另一隻有如《拿破崙》般的怪獸。而觀影後的感覺,除了因為紀念戰爭五十周年,或許還因為這場戰爭也是能將高塔梅爾一生理念與政治手腕集大成的巔峰事件。

如果想以戰爭片角度看這部電影,那或許會稍微令軍事迷感到索然無味,畢竟全片聚焦在後方軍事策略的運籌帷幄,以及國際的政治交鋒之上。而且電影多數片段都是在呈現高塔梅爾與軍事將領們的心態轉變,關於戰事進展的描述甚至很難讓人連結到以色列最後贏得勝利的結果,這又是另一個電影微妙之處,它著墨較多的地方在於戰爭的殘酷,隱約可以感受到編導的意念是「即便勝利,戰爭也是血腥而無情的」。

電影中將戰爭場景轉為數張快閃而過的圖片,取而代之的是總理在指揮總部裡傾聽前線的無線電通訊。這是個蠻有趣的呈現方式,以往戰爭片多半都是記錄前線士兵們衝鋒陷陣的模樣,讓觀眾直面戰場的血腥;還有些軍事片則是將場景轉換到指揮總部裡,但這種方式,是將遙遠的戰場轉化為螢幕上的黑白畫面,士兵只是畫面中的模糊小點,總會帶給人一種抽離感,甚至也開始冷眼以對看著發生在幾百公里以外的事情。但《贖罪日之戰》搭配了無線電通訊,讓指揮總部與遙遠的戰場相互連結,且更增添了一種聽著同袍在受苦,自己卻完全無能為力的痛苦感。

這樣的無力感緊緊纏繞著高塔梅爾,讓她時常在午夜夢迴時驚醒,數百數千名軍人因她的一道道命令在前線喪命,再加上嚴重的癌症與放射線治療的摧殘,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況反倒襯托她的堅強,她仍舊帶領以色列挺過阿拉伯世界的南北夾擊,甚至取得迫使埃及承認以色列主權的空前戰果。但在這樣的剛強外表下,令人玩味的是一個電影中的小細節,一眾將領到高塔梅爾家開會,她還要張羅吃的讓大家餵飽肚子,雖然電影中看起來是有幫傭處理,但我不禁覺得這讓我想起《王冠》中的鐵娘子柴契爾,她找內閣到家裡開會也是親自下廚幫大家準備晚餐,好像即使女性登上國家權力的巔峰,仍擺脫不了需要把持家務的刻板印象。

話說從電影第一幕我就在想演高塔梅爾的是不是海倫米蘭,但又覺得有那麼一點不像,於是就在這像與不像的猜疑中直到片尾名單。我蠻喜歡這個演員的,很有氣質,但又能展現出掌權者的霸氣,雖然高塔梅爾對我而言並不熟悉,但完全可以從海倫米蘭的表演中感受這位以色列鐵娘子的風采。

電影中另一個特殊角色是季辛吉,這個對台灣人來說或許不太討喜的政治家,電影中的一句台詞卻讓我印象深刻:「我首先是美國人,再來我是美國的國務卿,接下來才是個猶太人。」在猶太人心心念念保護的應許之地以色列遭受攻擊時,死守這樣的外交身分或許會讓他看起來很冷血,但這也是他身為政治人物的聰明之處與冷靜,光憑這一點就讓我相當欽佩他,也難怪他可以周旋於美蘇冷戰時期的世界列強之間,影響美國政壇數十年。

前陣子季辛吉以百歲高齡過世了,五十年前的戰爭則以不同的形式再度重現,不禁令人感嘆即使台上的演員來來去去,但這場大戲-人類的歷史-好像始終不斷重演相似的橋段,永不止息。

avatar-img
Dyone Wang的沙龍
20會員
357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yone W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5/5荒野機器人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5/5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5/5荒野機器人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5/5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