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以不爭霸,天下莫能與之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1/07/30

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21/7/30中國時報版14 多維新聞轉載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730000500-260109?chdtv


王毅外長與雪蔓副卿的天津「會見」一波三折;這場勉強得來的接觸,成果十分有限。


先是雪蔓已經在訪問日韓路上,美方不滿中方排定分管中美關係副外長進行「會談」,認為不對等,放話取消訪華。最後是各退一步,結束外訪的王毅到天津「會見」雪蔓,國務院則先發出新聞稿說雪蔓將會見國務委員王毅「與其他官員」。實際上的安排則是王毅在大會客廳「會見」並給美方「補課、畫底線」,副外長謝鋒仍照安排進行會議室的「會談」,提交議題清單。其間雪蔓直接提出新疆「種族滅絕」、香港民主、台海、南海、中國駭客議題,還要求北京配合調查武漢「實驗室病毒洩漏」,等於是把川普時的強硬主張,到中國又宣讀一遍。王、謝等則表明「任何國家都有選擇適合道路追求現代化」的權利,這才是「人類良知與公義」;中國是聯合國體系秩序的受益者,無意「賭美國的輸贏」或「取代美國」。王、謝的根本理念,仍是習近平多年前說的「互不折騰」與「太平洋足夠共存」;一語歸結,即「平視」美國。


其實在雪蔓到訪前,美中就沒有積極營造會談需要的氣氛。中國駐美大使崔天 凱六月離任,使美中關係降為代辦級,比美國在台的公使級還低。繼上月美軍搭載參議員訪台,本月又有兩架美國軍機降落松山。雪蔓出發前,立陶宛同意設立「臺灣代表處」,美國表示「歡迎」。美英航母前來中國周邊演習規劃頻傳,媒體亦持續刊出混雜謠言的「中國增建洲際飛彈地井」近200個(即便屬實,也僅達到美國核彈的十分之一)。中方則反制世衛變臉追究「實驗室洩漏」,又開始鼓吹調查2019年秋天美國流感病例與德特里克堡(Fort Detrick)生物實驗室,抨擊加拿大與澳洲的原住民受迫害。天津會談前,中美關係可謂跌到谷底;會談目標只能是「仍有接觸」而已。


中方媒體報導雪蔓同意「延續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是極少數兩國勉強設立的「護欄」,最低限度避免觸發戰爭。然而,且不說中美明年都有重要議程,決策者沒有對手先妥協,不可能示弱。中長期來看,各方都有人將美中權力的消長比擬為「史普尼克時刻」與「珍珠港時刻」。前者是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衛星,美國大驚獨霸不再,更積極投入太空與軍備競賽。後者是二戰前日本有雄踞東亞與西太平洋之勢,美國對日實施貿易戰,極限施壓逼日本「開第一槍」,得到宣戰的正當性。這兩個「時刻」背後的邏輯,就是天無雙日、海無二霸。對取代季辛吉、卜瑞哲的白邦瑞、余茂春、杜如松新典範來說,主權制度下的「平視」只是禮貌,多極共存更是歐洲外交史的陋習,都是不可認真的。


拜登仍算舊派外交的人物,但川普們虎視耽耽,他的團隊只能推著「護欄」繼續向前對華施壓。不過就算軍工複合體與外交少壯派企圖複製「珍珠港」,還是得注意阿富汗、伊拉克怎樣了,盟友真準備好了嗎?對中國來說,百年變局不只是美中權力外觀之變,還涉及「永遠在路上」的經濟社會治理之變。鄭州若沒有試行海綿城市,傷亡就不是幾百。資本粗放發展造成壟斷、綁架執政黨且危及資安,更是系統性危機。這些問題已經不是鄧小平「先富論」可以解決。


有學者認為,要使華府無法卡脖子,中國人均GDP至少要近美國半數。這固然不能繼續依賴外資而要轉向內循環,但除非「和平已到絕望關頭」,絕不能「邊打邊建」。要頂住珍珠港誘惑,不能僅靠黨紀與法制約束,還要靠「領導力」。就這一點來看,中國拒絕上位霸主,提倡互可否決、新舊並存的俱樂部式國際秩序,不僅是理性抉擇,也符合古老的智慧:「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avatar-img
22會員
96內容數
版主服務於臺大政治學系,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登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06/04/14 小國像是以色列、北歐國家、西歐低地國以及新馬等,社會分歧與外部威脅不比台灣少,卻擁有遠比實力膨脹的國際影響,一個關鍵在於彼等勇於面對並推銷有利於己的「現狀」,勇於創造條件來接受或取銷「共識」。基於相同道理,這世界的「現狀」不會就容不下台灣,台灣也不需要害怕布胡的任何「共識」。
2006/01/03 有兩種情況值得台灣關注:第一,固然霸權衝突難避免,設若中國成功將它盡可能延後,台灣在過渡期獨守硬性的管制對抗路線可否持久?北京福娃若笑臉迎人十餘年,我國除了宣傳自由民主,訴說遭受悲情打壓,能引起多少共鳴?第二,除了對北京的經濟後發優勢要從寬估計,台北對其制度創新潛力也不宜輕敵。
2021/08/16 哲人已遠,這結合傳統價值與自由思想的精神,在大洋兩岸不免都是山河破碎。但只要知識人平生不怕獨立思考,借先生之言,「未定項」永遠都在。
2021/08/23 歷史上戰略支點的地方很多,但不僅戰略區域會隨大國實力升降與科技發展而變化,大國利益也會因實力與其民眾興趣的流動變化。在這裡,戰略支點可能受寵若驚, 也可能懷璧其罪,被海誓山盟所欺騙。支點要勇敢,更要發揮戰略審慎,以避免經常像歷代阿富汗政權,要接受「置之死地」的考驗,道理在此。
2005/12/20 清廉、民主、獨立是民主進步黨永續經營的三大法寶,三者的關係應該是相互支持而非割裂互斥。黨人其實大可不必為「新民進黨」運動的內涵苦思冥想。當國民黨通過期中考,我們不希望民進黨還有吃一科、補兩科的僥倖心理。如果民進黨繼續接班大風吹的歹戲,兩年後被逐出歷史考場才真是個迫切的危機。
2005/11/27 參與優存給付等案的論戰各方,應該對理性掌握正義的能力保持謙虛,拒絕目的合理化手段的誘惑,從而嚴肅面對政策論述的責任。否則轉型不成,正義也為稀巴爛泥所吞沒,社會割裂成為對立的兩種正義,裁判台灣前途的,只剩下諸神的對抗而已。
2006/04/14 小國像是以色列、北歐國家、西歐低地國以及新馬等,社會分歧與外部威脅不比台灣少,卻擁有遠比實力膨脹的國際影響,一個關鍵在於彼等勇於面對並推銷有利於己的「現狀」,勇於創造條件來接受或取銷「共識」。基於相同道理,這世界的「現狀」不會就容不下台灣,台灣也不需要害怕布胡的任何「共識」。
2006/01/03 有兩種情況值得台灣關注:第一,固然霸權衝突難避免,設若中國成功將它盡可能延後,台灣在過渡期獨守硬性的管制對抗路線可否持久?北京福娃若笑臉迎人十餘年,我國除了宣傳自由民主,訴說遭受悲情打壓,能引起多少共鳴?第二,除了對北京的經濟後發優勢要從寬估計,台北對其制度創新潛力也不宜輕敵。
2021/08/16 哲人已遠,這結合傳統價值與自由思想的精神,在大洋兩岸不免都是山河破碎。但只要知識人平生不怕獨立思考,借先生之言,「未定項」永遠都在。
2021/08/23 歷史上戰略支點的地方很多,但不僅戰略區域會隨大國實力升降與科技發展而變化,大國利益也會因實力與其民眾興趣的流動變化。在這裡,戰略支點可能受寵若驚, 也可能懷璧其罪,被海誓山盟所欺騙。支點要勇敢,更要發揮戰略審慎,以避免經常像歷代阿富汗政權,要接受「置之死地」的考驗,道理在此。
2005/12/20 清廉、民主、獨立是民主進步黨永續經營的三大法寶,三者的關係應該是相互支持而非割裂互斥。黨人其實大可不必為「新民進黨」運動的內涵苦思冥想。當國民黨通過期中考,我們不希望民進黨還有吃一科、補兩科的僥倖心理。如果民進黨繼續接班大風吹的歹戲,兩年後被逐出歷史考場才真是個迫切的危機。
2005/11/27 參與優存給付等案的論戰各方,應該對理性掌握正義的能力保持謙虛,拒絕目的合理化手段的誘惑,從而嚴肅面對政策論述的責任。否則轉型不成,正義也為稀巴爛泥所吞沒,社會割裂成為對立的兩種正義,裁判台灣前途的,只剩下諸神的對抗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28日宣布,中央軍委委員、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因涉嫌「嚴重違紀」遭到停職。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宣布,苗華涉及嚴重違紀,經黨中央研究,決定對其停職檢查。 中國政府連公務機關都發不出薪水!中國夢如夢初醒,步入日本式通縮!恐怖房市泡沫破裂一堆債務,加上川普新關稅戰 ,經濟陷百年風暴,究竟局勢會如何演變?
Thumbnail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喬治艾娃告訴路透社,中國大到無法持續仰賴出口來推動經濟成長,除非轉向消費驅動的經濟模式,否則恐面臨危險的成長放緩。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接受專訪:高興中國意識到自身經濟問題並願意作出措施補救,「這是必需但不足夠」,目前中國與日本「迷失30年」的情況近似,3個結構性問題仍待解決。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不景氣,其問題已經蔓延到各種市場、行業薪資,乃至於青年就業等各層面。那麼,中國經濟到底應該怎麼救?國務院前官員:舉債10兆!經濟學家:應加大住房救助的力度!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經濟未能恢復"。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Thumbnail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在華經營難度增加,許多外資已停止向中國投入資金。許多跨國公司正在調低中國在其投資目的地名單中的位置,同時整合在華業務,理由是增長放緩和利潤減少。本周,中國歐盟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所發布的兩份報告都聚焦於這種黯淡的投資趨勢。中國經濟刺激嘗試需求端加力 地方財政困境卻如高牆橫亙於前。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今天來腦洞大開一下,聊聊中共這個王朝會不會統一臺灣。從中國歷史朝代興替的上帝視角來看,答案似乎是不會的,永遠也不會。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1/07/30 要頂住珍珠港誘惑,不能僅靠黨紀與法制約束,還要靠「領導力」。就這一點來看,中國拒絕上位霸主,提倡互可否決、新舊並存的俱樂部式國際秩序,不僅是理性抉擇,也符合古老的智慧:「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28日宣布,中央軍委委員、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因涉嫌「嚴重違紀」遭到停職。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宣布,苗華涉及嚴重違紀,經黨中央研究,決定對其停職檢查。 中國政府連公務機關都發不出薪水!中國夢如夢初醒,步入日本式通縮!恐怖房市泡沫破裂一堆債務,加上川普新關稅戰 ,經濟陷百年風暴,究竟局勢會如何演變?
Thumbnail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喬治艾娃告訴路透社,中國大到無法持續仰賴出口來推動經濟成長,除非轉向消費驅動的經濟模式,否則恐面臨危險的成長放緩。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接受專訪:高興中國意識到自身經濟問題並願意作出措施補救,「這是必需但不足夠」,目前中國與日本「迷失30年」的情況近似,3個結構性問題仍待解決。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不景氣,其問題已經蔓延到各種市場、行業薪資,乃至於青年就業等各層面。那麼,中國經濟到底應該怎麼救?國務院前官員:舉債10兆!經濟學家:應加大住房救助的力度!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在於:"有效需求不足"、"經濟未能恢復"。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Thumbnail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在華經營難度增加,許多外資已停止向中國投入資金。許多跨國公司正在調低中國在其投資目的地名單中的位置,同時整合在華業務,理由是增長放緩和利潤減少。本周,中國歐盟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所發布的兩份報告都聚焦於這種黯淡的投資趨勢。中國經濟刺激嘗試需求端加力 地方財政困境卻如高牆橫亙於前。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今天來腦洞大開一下,聊聊中共這個王朝會不會統一臺灣。從中國歷史朝代興替的上帝視角來看,答案似乎是不會的,永遠也不會。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2021/07/30 要頂住珍珠港誘惑,不能僅靠黨紀與法制約束,還要靠「領導力」。就這一點來看,中國拒絕上位霸主,提倡互可否決、新舊並存的俱樂部式國際秩序,不僅是理性抉擇,也符合古老的智慧:「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