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這篇很有意思的文章:「5 個步驟、55 次約會,美國工程師用 Python 成功脫魯!」,大嘆:「原來在這個科技時代,連戀愛都可以大數據了!」
在這個文章裡面,說了一個工程師 McKinlay,用自己的程式語言專長找到真愛的過程,他用了Python這個程式語言分析了他用15個分身帳號註冊交友軟體OKcupid,自動回覆特定訊息所蒐集出來的幾萬筆數據,去找出自己喜歡的特定對象群體,針對這一兩個自己有興趣的群體,去作出對於這些群體選擇對象、價值觀的標準問題與回答做出相對應的頁面,藉此吸引配對成功,試驗結果是,在這樣群體裡配對成功的機率大幅提升,最後再約這些人出來見面,實際看彼此合不合拍,最後遇到真愛的過程。
可能會有人疑惑 McKinlay這樣找尋真愛的方式是不是有些腹黑不真誠,不過仔細想想,每個戀愛選擇不就是個大數據嗎?只是每個人的數據庫都長得不太一樣,每個人的數據庫大小(經驗值)也不太一樣,當你越去嘗試和不同人聊天相處,你越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建立的數據資料庫也越完整,而這位工程師老兄只是運用科技大數據,大大的擴展了自己看的見的資料庫,進而分析出自己喜歡的群體,而投其所好的作答罷了。
總愛談互聯網、大數據的羅輯思維的其中一支影片:「你的女神你不懂」裡面曾提過一個理論說法,那便是你對這個人有沒有感覺,來不來電,便是你放在內心的大數據運作結果,並不是只是虛空感性的「感覺」,而這個大數據包括你的基因選擇,比如說,女性傾向選擇更有能力、更帥氣、更會對自己實際做出及執行長期承諾的人,這便是藏在我們身體基因裡面的大數據因子,因為選擇這樣的人,代表著母親和孩子有著更多的生存空間,選擇這樣的人,代表著會生下更健康的孩子,選擇這樣的人,代表著生存的保障是較長久的。
但除了基因選擇以外,還有以我們過往經驗值存下來的大數據所做出之選擇,比如說自己更偏好擁有良好品味的人,這些人可以帶妳看到更多的美,更偏好疼自己、對自己非常好的人,因為知道這會為自己帶來開心,更偏好會在自己臉書、粉絲頁按讚的人,因為這樣的人不只欣賞你所表現出來的,還願意公開表態支持,更偏好愛看書的人,因為他能更了解,你為什麼會需要自己的安靜時刻。
除了這些說得出來的,你的身體裡也許還自動儲存著千萬個細項,但你無法在遇到這個人的短短時間裡瞬間理性用頭腦分析check這全部你所偏好的,但妳身體早已儲存起來的大數據可以,透過身體本能瞬間分析出細項,於是產生了「感覺」,所以我鼓勵女性相信自己的直覺,這其實是最科學的,身體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機器,也是我們每個人天生便擁有的大數據分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