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Family Christmas Letter

家書─Family Christmas Lette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聖誕節前夕,收到友人來鴻,是封有關「聖誕家書」(Family Christmas Letter)的電子郵件。這種書信方式在西方社會相當流行,人們習慣在聖誕節前夕撰寫這樣的信件,與家族和親近的朋友分享家庭成員的最新動態,雖然類似於我們熟知的家書,但卻也有一些獨特之處。


當收到它時,深感榮幸且驚喜,畢竟非其家族成員,此刻彷彿亦成為其家族成員之一份子。友人告訴我,他們家族已經寫這樣的聖誕家書有數十載,雖然這是我第一次收到並了解「Family Christmas Letter」,但覺得這是一個相當有創意的想法,適合在家族和家庭中推廣。


在這封信中,友人不僅提到家族成員的平安,還詳細報告了每位成員的學業、工作和生活狀況,連家中的所有寵物及其名字也一一交代。看到此,我感到既特別又有趣,因為他們把寵物們視為家中的一份子,並將它們的存在納入家書之中,尤其在這寒冷的白色聖誕氛圍中,更是能感受到這封家書所散發的溫度!


我突然好奇,如果家族成員中有人的生活不太順遂,他是否願意分享這樣的狀況給其他人知道呢?而對於往者是否要提及?我擔心這可能會勾起一些難過的回憶,讓人觸景生情而更加傷心。


多年前,我曾經有過一位短暫的親堂弟,由於政治因素的隔離,後來終在返鄉探親下見到其人。因為年齡相彷,我們一起回老家探親、掃墓、聊天、吃吃喝喝、走馬看花等等,而在返臺的當時,頗有些依依不捨之心情。然而,誰曾想,在回來的兩年以後,詎料他早已在一次車禍中過世,其家人竟未在往來書信中即時告知這樣重大的消息!彼時得知此晴天霹靂消息時,委實難以理解為何他們選擇隱暪不告知?


也許在書信中不提及是因為不願意觸動那份難過,這使我想起一部陸劇《去有風的地方》,當中有些深刻的意念。其中一句是說身邊人都是來來去去的,大多數人相遇後,只能陪你走很短的一段路;另一句則說對於往者而言,當談論她時,她就存在;當不談論她時,她就會在記憶中淡去。


書信之中若能坦然面對悲情、或是不順遂,並與家人、親友分享彼此的情感,此或許不失為一個協助自己能渡過低潮期的好方法!總之,開誠布公地表達情感可能是促進更深層連結的一個有效途徑。

raw-image








avatar-img
無鹽的沙龍
4會員
3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無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與作者有著相同的感受,可謂是彼此的「知音」,哈!哈!現在恐怕全台灣大概率只剩下我倆還會哼唱著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純純的愛》!
親梅竹馬告訴我家人遇到從前同村的一位鄰居,我嘖嘖稱奇,畢竟分別已數十載,離別時仍是孩童,再見時卻已歷盡滄桑!想起唐朝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我於是用人腦很快地掃瞄一遍,查核過往是否有諸如此類人曾出現?還真是有!帶著自以為是、不顧別人感受、僵固的思維,表現出幼稚與白木行為,然非完全明顯與強烈的「何憫鴻」性格。
我與作者有著相同的感受,可謂是彼此的「知音」,哈!哈!現在恐怕全台灣大概率只剩下我倆還會哼唱著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純純的愛》!
親梅竹馬告訴我家人遇到從前同村的一位鄰居,我嘖嘖稱奇,畢竟分別已數十載,離別時仍是孩童,再見時卻已歷盡滄桑!想起唐朝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我於是用人腦很快地掃瞄一遍,查核過往是否有諸如此類人曾出現?還真是有!帶著自以為是、不顧別人感受、僵固的思維,表現出幼稚與白木行為,然非完全明顯與強烈的「何憫鴻」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