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臉書及部落格的不同功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分別加入三個Line的大群組,都是不同階段的童軍老伙伴,一個是崇善健士會(也就是一般我們習慣講的社區童軍團,登記為台北市22團),另外二個是學校團,有高中時的建中行義217團,也有大學時的中山羅浮群。

    因為我是在疫情期間沒法聯網掃條碼而寸步難行之下,才開始買智慧型手機,之後有了Line、所以一些老朋友的群組近年才能陸續加入。

    至於臉書用得就比較久,記得是十多年前出版「讓陽光灑在心上」這本書時,出版社編輯幫我建的,之後我就學著用,每天自己貼照片貼文章,看朋友的回應。

    部落格使用的歷史就更悠久了,記得是2006年前後,部落格平台的網站編輯來邀請,他親自到診所,手把手教我使用,然後就持續使用至今,18年來平均每個星期會貼五篇左右的文章,多的時候每天會有二篇,再忙碌也盡量維持每個星期至少會有二篇三篇的數量。部落格平台換過,主要是原本的平台關站,現在是有2部落格,一個在方格子另外一個在google的平台。

    Line臉書及部落格這三種平台我使用的方式不太一樣,感覺上Line很像以前的E-mail群組,基本上就是訊息的聯絡與分享,好處是方便又即時(當然,打電話的功能更是現今不可或缺的),比較麻煩的是常有群組裡的人會分享大量的「廢文」,往往會洗版,反而把重要的聯絡訊息給淹沒了。

    臉書據說現在只剩下爺爺奶奶等長輩在使用。不過我覺得臉書的功能有點像以前的部落格,可以用來儲存文章與相片,(比較美中不足的是不能像部落格般,可以很清楚的分類),自己的頁面不會被別人洗版,可以用搜尋方式找以前的貼的文章或相片,所以也有很多朋友就把自己的臉書當作日記本,或備忘錄。

    或許這些平台的操作都太過方便了,人人隨時都在上傳,所以我們刻刻都處在訊息轟炸中,也因為訊息實在太多,我們更容易錯失重要或有意義的內容。就像是現在用手機拍照太容易,一次出遊所拍的照片也許就是過去一整年,甚至過去大半輩子所拍的相片(底片時代,每按一次快門,至少就是十多塊台幣的成本),也因為拍的相片太多了,我們幾乎幾年沒有時間看我們的相片內容,有些照片檔案甚至連一次也沒有完整看過。

 

                          關於拍照

    余光中老師曾這麼形容拍照這件事:「一人之自戀,他人之疲倦。話雖如此,敝帚仍然值得自珍。」

    疫情居家避疫期間,多出的時間難免整理一下過往的資料,其中最花時間的大概就是照片了。像我們這種年紀,也就是拍照時間橫跨底片與數位時代的樂齡族來說,也應該很能同理余光中老師的感慨:「年輕時照得太少,後來照得太多,近年照的有不少實在多餘。」

    其實「多餘」的判斷應該是在一張張審視評估後的結論,但是我知道很多人現在拍完照,不管是立即上傳雲端資料庫還是存在電腦硬碟裡,往往連再看一次也都懶,因為拍照太容易了,又幾乎算是不用花錢,隨手一直拍,以致於拍完後也無暇看,跟以前要拿底片去沖洗,等一兩天拿回來,一看再看,然後仔細放入相本,差別實在太大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是老同學的專屬閒聊社團、每月不定時更換社團群組連結 加入名字請修改與方格子的公開名子一樣 被踢掉就無法在+進 所以以下規範務必遵守: 1.加入名字請修改與方格子的公開名子一樣 2.友善討論並禁止辱罵、人身攻擊等字眼 3.禁止發布陌生連結、外部廣告等等 以上項目煩請遵守,如有
Thumbnail
這是老同學的專屬閒聊社團、每月不定時更換社團群組連結 加入名字請修改與方格子的公開名子一樣 被踢掉就無法在+進 所以以下規範務必遵守: 1.加入名字請修改與方格子的公開名子一樣 2.友善討論並禁止辱罵、人身攻擊等字眼 3.禁止發布陌生連結、外部廣告等等 以上項目煩請遵守,如有
Thumbnail
幾年前,小學同學琳達熱心透過各種方式,嘗試聯絡散落在臺灣各地及海外老同學們,邀約大家加入她所創建的小學同學Line群組。幾個月下來成效良好,群組人數逐漸增加,老同學們在群組熱情交流,每天都可以看到許多則新訊息,好不熱絡。 有一天,琳達邀請一位名稱為吉姆的同學加入群組,頭像是穿西裝打領帶的上班族男子
Thumbnail
幾年前,小學同學琳達熱心透過各種方式,嘗試聯絡散落在臺灣各地及海外老同學們,邀約大家加入她所創建的小學同學Line群組。幾個月下來成效良好,群組人數逐漸增加,老同學們在群組熱情交流,每天都可以看到許多則新訊息,好不熱絡。 有一天,琳達邀請一位名稱為吉姆的同學加入群組,頭像是穿西裝打領帶的上班族男子
Thumbnail
這是老同學的專屬閒聊社團、每月不定時更換社團群組連結 加入名字請修改與方格子的公開名子一樣 被踢掉就無法在+進 所以以下規範務必遵守: 1.加入名字請修改與方格子的公開名子一樣 2.友善討論並禁止辱罵、人身攻擊等字眼 3.禁止發布陌生連結
Thumbnail
這是老同學的專屬閒聊社團、每月不定時更換社團群組連結 加入名字請修改與方格子的公開名子一樣 被踢掉就無法在+進 所以以下規範務必遵守: 1.加入名字請修改與方格子的公開名子一樣 2.友善討論並禁止辱罵、人身攻擊等字眼 3.禁止發布陌生連結
Thumbnail
與其說是同學會~不如講同窗好友敘舊。因為見面的都是平常臉書或是賴上面可以聯絡得到的同學,真的有需要的時候會在上面聊天,但是高中群組這個功能相對少,即便聯繫過年見面這件事情也都沒有在群組提到~反而是同學私訊我,一方面比較熟的就我們幾個,再來就是時間也有點趕,很難馬上約了就成行! 同學見面聊了很多近況
Thumbnail
與其說是同學會~不如講同窗好友敘舊。因為見面的都是平常臉書或是賴上面可以聯絡得到的同學,真的有需要的時候會在上面聊天,但是高中群組這個功能相對少,即便聯繫過年見面這件事情也都沒有在群組提到~反而是同學私訊我,一方面比較熟的就我們幾個,再來就是時間也有點趕,很難馬上約了就成行! 同學見面聊了很多近況
Thumbnail
返鄉投票的我,見到睽違已久高中同學,平時除了時空、工作忙碌的關係,兩人分隔兩地,總難見上一面,大家不免感到好奇:「現在不是有社群通訊軟體嗎?可以使用視訊,在空中聊天呀!」很神奇的是,我的高中同學不使用智慧型手機,只用傳統一般手機,要找到她我得土法煉鋼,直接打手機、或傳簡訊留言説:「我在神不知
Thumbnail
返鄉投票的我,見到睽違已久高中同學,平時除了時空、工作忙碌的關係,兩人分隔兩地,總難見上一面,大家不免感到好奇:「現在不是有社群通訊軟體嗎?可以使用視訊,在空中聊天呀!」很神奇的是,我的高中同學不使用智慧型手機,只用傳統一般手機,要找到她我得土法煉鋼,直接打手機、或傳簡訊留言説:「我在神不知
Thumbnail
這是老同學的專屬閒聊社團、每月不定時更換社團群組連結 所以以下規範務必遵守: 1.加入名字請修改與方格子的公開名子一樣 2.友善討論並禁止辱罵、人身攻擊等字眼 3.禁止發布陌生連結、外部廣告等等 以上項目煩請遵守,如有嚴重違規或屢勸不聽者,將會列入黑名單並踢出社群,以維持社群秩序。
Thumbnail
這是老同學的專屬閒聊社團、每月不定時更換社團群組連結 所以以下規範務必遵守: 1.加入名字請修改與方格子的公開名子一樣 2.友善討論並禁止辱罵、人身攻擊等字眼 3.禁止發布陌生連結、外部廣告等等 以上項目煩請遵守,如有嚴重違規或屢勸不聽者,將會列入黑名單並踢出社群,以維持社群秩序。
Thumbnail
小學的時候很喜歡玩留言板,記得以前都會用Html的語法把留言板用的美美的,還放上音樂,和小學同學互相留言來留言去的,然後可以只因為疊字就笑著一團亂。 到國中和高中,就成了憂鬱小少女,可以在無名小站寫下各種狗屁倒灶的事情,或是隨著心情恣意地書寫,偶爾看看自己過往的書寫,就驚覺這就是年少的我,好稚嫩。
Thumbnail
小學的時候很喜歡玩留言板,記得以前都會用Html的語法把留言板用的美美的,還放上音樂,和小學同學互相留言來留言去的,然後可以只因為疊字就笑著一團亂。 到國中和高中,就成了憂鬱小少女,可以在無名小站寫下各種狗屁倒灶的事情,或是隨著心情恣意地書寫,偶爾看看自己過往的書寫,就驚覺這就是年少的我,好稚嫩。
Thumbnail
2023下半年某一天,專科同學秀芬傳訊息給我,表示要創立一個專科同學通訊軟體群組,因為導師石惠美老師告訴她已經很久沒見到大家,想找機會見見大家,稍微聚一下。 加入群組後大家互相拉仍有聯絡的同學進入,三拼四湊之下,目前找回三十一位同學。那幾天手機整日叮咚個沒完,大家在群組裡分享近況,聊個沒完。瞬間似
Thumbnail
2023下半年某一天,專科同學秀芬傳訊息給我,表示要創立一個專科同學通訊軟體群組,因為導師石惠美老師告訴她已經很久沒見到大家,想找機會見見大家,稍微聚一下。 加入群組後大家互相拉仍有聯絡的同學進入,三拼四湊之下,目前找回三十一位同學。那幾天手機整日叮咚個沒完,大家在群組裡分享近況,聊個沒完。瞬間似
Thumbnail
  最近分別加入三個Line的大群組,都是不同階段的童軍老伙伴,一個是崇善健士會(也就是一般我們習慣講的社區童軍團,登記為台北市22團),另外二個是學校團,有高中時的建中行義217團,也有大學時的中山羅浮群。     因為我是在疫情期間沒法聯網掃條碼而寸步難行之下,才開始買智慧型手機,之後有了Li
Thumbnail
  最近分別加入三個Line的大群組,都是不同階段的童軍老伙伴,一個是崇善健士會(也就是一般我們習慣講的社區童軍團,登記為台北市22團),另外二個是學校團,有高中時的建中行義217團,也有大學時的中山羅浮群。     因為我是在疫情期間沒法聯網掃條碼而寸步難行之下,才開始買智慧型手機,之後有了Li
Thumbnail
難得一次同學聚會之後一天,同學群組分外熱鬧,學生時期的回憶,從飯桌到群組似乎聊不完。很多往事,其實已經不記得,現在聽來都覺得不可思議,原來青春時期的同學們,做過不少很扯的事,而我也憶起在班級裡,自己就是個邊緣人物,一個不起眼的同學,成績不好只會往社團跑,但其實我在社團圈認識很多其他科系的同學,也
Thumbnail
難得一次同學聚會之後一天,同學群組分外熱鬧,學生時期的回憶,從飯桌到群組似乎聊不完。很多往事,其實已經不記得,現在聽來都覺得不可思議,原來青春時期的同學們,做過不少很扯的事,而我也憶起在班級裡,自己就是個邊緣人物,一個不起眼的同學,成績不好只會往社團跑,但其實我在社團圈認識很多其他科系的同學,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