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本與畫冊

2024/01/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先生最近常看youtube短片「魚頭說書」,每週四推出一部,一次大約三十分鐘,主講人魚頭獨自,或與來賓對談與書籍有關的種種,目前已在網絡發佈十多部,書有這麼多話題可以談嗎?大家不妨找來看看。這是即將於2018年3月舉辦的「春風似友2018珍本古籍拍賣會」慈善義賣的系列活動。我也看了幾集,最喜歡主持人魚頭與來賓文自秀介紹豆本、畫冊這兩集,我喜歡美麗的書。

豆本是日語,指的是尺寸很小印刷品。中國以前稱為巾箱本,今人亦稱袖珍本。文自秀展示日文書,自然稱為豆本。豆本在江戶時代的標準尺寸是十五公分,明治年間為十公分,現在則是出版社發揮獨特創意,各有各作。影片的幾套豆本,字跡清晰,插畫漂亮,封面鮮麗多彩,好看極了。兩人對談相當精彩,但先生和我有一點小小埋怨,每一本書應該再翻幾頁亮相一下,讀者摸不到買不到,至少讓大家聞香一下,長長見識,總比什麼都沒看過好一點。

日本許多畫冊限量印刷並有編號,畫作常是一張一張分開,部分還有另紙保護,喜歡的還能裱褙之後掛在牆上,精緻美觀又實用。兩人展示漫畫、樂器、花道、風景、美女等等畫冊,題材多樣,風格各異,素雅、華麗各自精彩,相當有意思。

兩集看下來,深深感受,日本社會的富裕遠遠超出我的想像。日本人就算比華人愛看書,然而愛書人終究是少數,願意藏書更是少數中的少數。出版社耗費巨資出版精緻的限量書,美則美矣,卻有些不切實際,惟顯然日本愛書人相當歡迎這類高價美觀的出版品,連帶講究編輯、裝幀、插圖等書籍相關工藝。這是一大群愛好文藝的中產階級,集體培養出來的產業。

魚頭和文自秀連帶談到舊書增值,文自秀建議先談保值。但瞭解某書未來是否保值,得有相關知識和一定程度的敏感,並非人人都有這樣的本領,我想買書仍是自己喜歡最重要。倘若買了珍本書,無意閱讀,擺在家裏一心期待增值,牽腸掛肚未免難受,萬一增值不如預期或不易脫手,那就更虧了。

書最重要的當然是內容。不過,內容之外,許多有趣的議題也很值得深究。版本、線裝書、詩人與詩集、英文插圖本等等,一集一集看下來,我獲益良多。對閱讀稍有興趣的大馬人,不妨上網瞧瞧。

先生雖有幾本罕見的詩集,但談不上珍本,我們也無意蒐羅珍本古籍,有機會購入喜歡而能負擔的書,就是福氣了。然而,聽一聽與珍本書有關的故事,非常開心。精緻美麗的書曾經我眼,已是滿足,跟逛博物館的心情差不多。

看完「魚頭說書」,先生忍不住獻寶:「我也有豆本。」拿出多年前在北京琉璃廠購入,吉林文史出版社,劉琦選編的《清詩三百首》。長度與我的小指頭差不多,寬度大約是一段小指指節。書雖袖珍,幸而字跡清晰,但封面內頁皆無插圖,我隨手一翻,書脊有些脫了,裝幀不行,隨身閱讀尚稱方便。這書只是一般讀物,連保值都談不上,先生找出來不過是敝帚自珍。

20會員
25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