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東山無藥無肥果園共同管理從何開始?上山、割草、認識土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無藥無肥管理的果園,建立很漫長但破壞只要瞬間,陳佩雲老師承接東山的這片1.8甲的山坡地果園已至少10年。老師2023年末去世後,在眾人的參與協力下,最終由老師成立的農家院子所培育的的四位農人:柏振、梅菁、英兒、佳蓉共同管理,怡力與淑雯做為後勤與廚娘在約好的日子2024/2/2上山了解現況。


柏振是佩雲老師到台南務農最早一批學習自然農法的學生,山區走跳的農作能手,在山上等於在平地一樣厲害。目前在台南的淺山地帶楠西至六甲耕作,經營一根草自然農


英兒與佳蓉在農家院子畢業後成為了持續留在台南六甲官田一帶耕作的青農,英兒在玉井也有一塊芒果果園,佳蓉也種植台版越光米,兩位同時是微生聚落的小農,也協助微生聚落協會的工作。


一路從淺山、平原到了海岸,梅菁與怡力在嘉義朴子種植黑米、糯米與雜糧,兩人經營著爆芽蜘蛛的小農品牌,提供各式米糧到到米製品以及食農教育。

 

淑雯則是老師在曾文社大開班的學員,平時是業務人員。這些年陸續認識農人,便開始製播田庄阿雯嬉遊記的podcast廣播節目,聊聊食農與大家的從農故事。

 

2月初第一次上山,4位農人把各自的手持除草機帶著,第一個工作是除草與拉藤,把本來該是走路的路徑給開出來,以及被藤蔓覆蓋到辨認不出是什麼樹的情況給解除。眾人各自帶開,山頭上是響徹的割草機運作聲音。


農夫們分配割草開路的區域

農夫們分配割草開路的區域


可想像果園以往是單人作業的景像

可想像果園以往是單人作業的景像


農人在山坡地工作時,工寮裡的怡力與淑雯擔任廚娘,在農夫們上山割草時準備午餐。

首次上山,農夫們早早就到了果園開工,而淑雯還迷航在產業道路上,山區的訊號不佳,一陣混亂後最後平安的與怡力會合,兩人走了20分鐘的山路把食材默默的搬上山。久未造訪的工寮裡的水龍頭沒水,大家拿著鍋碗瓢盆去水塔取水,也沒有菜刀,臨時跟柏振學長借柴刀來切菜。


取水途中小黑的陪伴

取水途中小黑的陪伴


農夫們說有人煮飯吃很幸褔!原本上山大家要工作又要準備午餐,各自帶點自家的作物,煮一鍋麵隨便解決就好了。但人多好辦事,迎接下工的農夫的已經是幾個炒好的菜與黃金小米飯。廚房小隊用著農夫的食材變成了健康豐盛的午餐。

 

克難中還是可以很豐盛

克難中還是可以很豐盛


午休後,由柏振帶路一一帶著大家了解果園的現況,一開始從工寮的路直接下切,我的心裡想說哪裡有路?都是山坡,我連走路都有問題,農夫們未來都在這樣的坡度工作嗎? 還得要攀上幾層樓高的樹木修剪,最熟悉地形的學長說在山上走路要斜斜的走,英兒也說要找到支點再移動。


raw-image


幸好後來開始走上除好草的產業道路,地毯式的往上移動,沿路上柏振學長細數酪梨在哪裡,有幾棵,龍眼又在哪裡,火龍果、老師新種的淹沒在草堆的檸檬、竹筍、枇杷,點點名,一直最到最上層最接近原始林區。這時默默的感受到隨著海拔與林相的變化,空氣的味道和濕度都變的不一樣。 沿路上、眾農在路上若遇藤纏樹,就一起上前去拉藤,看見需要整理的樹也一起處理,看著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真的很好。 

拉藤修枝一次搞定

拉藤修枝一次搞定


raw-image


勘查完果園現況後大家回到工寮休息並討論,下午茶的時段用了山泉水泡了好喝的發現山茶的野放白茶與馨文學姐千山茶作自然而小廚房的野放烏龍,果然奉行無藥無肥耕作的農人們味蕾敏銳,好茶!泡茶愉快聊天中,農夫們商討了今年的經營方針,今年的重心放在酪梨,再有餘力,就管理龍眼樹。飲茶中也確定了下次要進行酪梨修枝工作,也談談大家的近況,聊聊或許有更多的可能性,拋出許多想法,等更果園的管理在明朗就可再邀請更多社大的同學們參與,大家都可以好好聆聽彼此,真好! 期待順流之下的一月一會。


黃昏準備下山

黃昏準備下山


下山後,除了走山路的腰痠背痛很有存在感,還有察覺到原來佩雲老師大家心裡的影響力這麼大。回頭一一盤點,也似乎很多東西都也有雛型,等著大家的投入與合作。我想起了訪問老師在podcast第五集談微生聚落的藍圖時,問了她是如何由個人的實現一步步到到眾人的串連,在這一路上的考驗的起心動念與執行,如何取得平衡呢?畢竟總是會遇到事情很急但沒有人,或有時候有人力但事情卻一直無法推展,要怎麼拿捏得宜呢?


從八田農莊—農家院子—微生聚落,經過那麼多的事心理也建設的比較完整,當我遇到沒有人可推動時,沒關係,腳步就慢下來;如果遇到事情有問題,嘸要緊,先暫時停下來,等這個問題可以順利解決再進行就好了,沒有什麼一定要什麼時候完成。
其實一路走來,成長最多的是我自己,從個性很尖銳、很毛燥、很衝,急公好義到現在的樣子。不是我天生如此,天生就有抗壓性,而是事情一件一件的來,慢慢的磨練出來。


願我們在東山接下來的春夏秋冬,無論遇到了什麼樣的挑戰,也能抱持著穩健徐行的心參與這片果園的生長,也透過永續共同管理的成果,與更多朋友們連結。


含苞的酪梨

含苞的酪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庄阿雯嬉遊記
2會員
5內容數
半農半X田庄阿雯與大地互動的點點滴滴,田庄視角發掘存在於你我身旁的美好日常 以文字✏️與聲音📻傳達食農的永續自然。Podcast收聽連結 https://reurl.cc/OGneqX
田庄阿雯嬉遊記的其他內容
2024/07/24
東山果園的農夫在夏日忙碌的收成季節,計畫了一日山居生活-東山果園探索日,歡迎大家一起來探索這片土地與風味十足的農產。
Thumbnail
2024/07/24
東山果園的農夫在夏日忙碌的收成季節,計畫了一日山居生活-東山果園探索日,歡迎大家一起來探索這片土地與風味十足的農產。
Thumbnail
2024/04/27
春日的果園裡,酪梨花開始盛放,但大家卻可能不知道,酪梨的花其實有著獨特的開花方式。這篇文章介紹了酪梨花的開花時間與方式,以及農夫們在果園中的生活點滴。同時也分享了一些米的保存方法以及果園的永續經營困境。從唯美的自然景觀到務實的農耕生活,讓人深入瞭解了果園的魅力。
Thumbnail
2024/04/27
春日的果園裡,酪梨花開始盛放,但大家卻可能不知道,酪梨的花其實有著獨特的開花方式。這篇文章介紹了酪梨花的開花時間與方式,以及農夫們在果園中的生活點滴。同時也分享了一些米的保存方法以及果園的永續經營困境。從唯美的自然景觀到務實的農耕生活,讓人深入瞭解了果園的魅力。
Thumbnail
2024/02/27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2024/02/27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東關山是個老鄉,有迷人的晨光,也有百看不厭的落日晚霞,因為地處偏遠,觀光客總是來了又走,年輕人也無奈北飄了。關山人口六七千人,老人佔一千八百多人,這鎮雖然老化了,卻因為老化而受到諸多關懷,不僅是慈善團體進駐,連學校的師長也在教室中將善苗種進孩子的心田,孩子見苦知福,知道付出是福氣。 人老了沒
Thumbnail
台東關山是個老鄉,有迷人的晨光,也有百看不厭的落日晚霞,因為地處偏遠,觀光客總是來了又走,年輕人也無奈北飄了。關山人口六七千人,老人佔一千八百多人,這鎮雖然老化了,卻因為老化而受到諸多關懷,不僅是慈善團體進駐,連學校的師長也在教室中將善苗種進孩子的心田,孩子見苦知福,知道付出是福氣。 人老了沒
Thumbnail
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綿延起伏的山巒與田地有如收納四季的藏寶盒。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眼前所見是屹立了一甲子的閩南式建築,和煦的陽光穿過家中的芒果樹灑落,寬廣的前院用紗網曬滿了一顆顆翠綠飽滿的青梅,剛採的成堆的筍子、種在
Thumbnail
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綿延起伏的山巒與田地有如收納四季的藏寶盒。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眼前所見是屹立了一甲子的閩南式建築,和煦的陽光穿過家中的芒果樹灑落,寬廣的前院用紗網曬滿了一顆顆翠綠飽滿的青梅,剛採的成堆的筍子、種在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高雄瓊林的自然農場,強調互利互助,善的連結和互留餘地的生命傳承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高雄瓊林的自然農場,強調互利互助,善的連結和互留餘地的生命傳承價值。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當時在泰北紅磐石村,缺乏資源狀態下,張雨牧師與妻子卓映雪一同創辦了「泰北新生命」這個環境,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學會自行栽種植物,飼養牲畜而繁延,並開設學習中文語言中心,且貫徹用愛與關懷救贖了因毒而所困的人,只為了帶領他們朝向新的人生,給予他們從沒想過的二次人生。
Thumbnail
當時在泰北紅磐石村,缺乏資源狀態下,張雨牧師與妻子卓映雪一同創辦了「泰北新生命」這個環境,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學會自行栽種植物,飼養牲畜而繁延,並開設學習中文語言中心,且貫徹用愛與關懷救贖了因毒而所困的人,只為了帶領他們朝向新的人生,給予他們從沒想過的二次人生。
Thumbnail
農家的小路 桃園觀音農家的小路,是一種寧靜而舒適的風景。小路蜿蜒曲折,穿梭在農家與農田和果園之間。兩旁的田野上,綠油油的稻子或金黃的玉米,迎風搖曳,仿佛在歡迎著遊客的到來。果園裡,果樹上掛滿了纍纍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裡是水塘子,小小一個,開起車來有些心驚膽跳。 樸實和淳樸 下車走路,小
Thumbnail
農家的小路 桃園觀音農家的小路,是一種寧靜而舒適的風景。小路蜿蜒曲折,穿梭在農家與農田和果園之間。兩旁的田野上,綠油油的稻子或金黃的玉米,迎風搖曳,仿佛在歡迎著遊客的到來。果園裡,果樹上掛滿了纍纍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裡是水塘子,小小一個,開起車來有些心驚膽跳。 樸實和淳樸 下車走路,小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Thumbnail
規律工作多年了,不少台灣的菁英 心裡非常嚮往能在田園中享受工作不受打卡制約的日子 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脫離慣行模式 採有機農法 「慣行農作」的得與失 當您擁有了一片農地,再來.. 一間可歇息的小屋 ,喝著純黑咖啡 看著自己的農作物 當您拔起紅蘿蔔,揮
Thumbnail
規律工作多年了,不少台灣的菁英 心裡非常嚮往能在田園中享受工作不受打卡制約的日子 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脫離慣行模式 採有機農法 「慣行農作」的得與失 當您擁有了一片農地,再來.. 一間可歇息的小屋 ,喝著純黑咖啡 看著自己的農作物 當您拔起紅蘿蔔,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