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黃獨,看村姑

2024/01/1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近年看的較考究的陸劇,大抵都會以細節來營造歷史沉浸感。一方面,這表示編劇還算用心。另一方面,也多虧前人在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大歷史之外,以筆記野史的形式保存了豐富的生活細節,使後人得以堆疊、再造未曾親歷的舊日文化。

這些筆記野史很多都有現代學者校點的版本,一些較重要、可代表特定朝代的,更加以翻譯、註釋。比如以吃食而言,談唐代會引《酉陽雜俎》,談宋代會引《山家清供》,而這兩本都有譯註本。儘管仔細讀來,無論翻譯或註釋都有不如人意之處,畢竟為現代讀者提供很大的便利。嚴格點說是瑕瑜互現,寬鬆點自是瑕不掩瑜。

截圖橋段比較見巧思的地方在於,藉由人物品評帶出「酥黃獨」這道菜的實情,有形有味地呈現林洪《山家清供》的敘述:「熟芋截片,研榧子、杏仁和醬,拖麵煎之,且白侈為甚妙。」手邊中華書局版以「白侈」的「侈」字為衍文,整個詞也就是「呈白色」的意思;這點,劇裡的道具菜倒也做到了。

​但中華書局版犯了個基礎知識錯誤,把「酥黃獨」理解成「酥.黃.獨」,於是點評裡說「『獨』或許便是指其風味獨一無二吧!」其實「黃獨」是植物名,「酥黃獨」應讀作「酥.黃獨」,亦即把黃獨切片裹麵衣煎酥。

陸劇則犯了另一個想當然耳的錯誤,又或者說是被古人的分類概念誤導了。「黃獨」古時雖也稱為「芋」,與今日所謂「芋頭」卻非一物。據潘富俊《紅樓夢植物圖鑑》:「植株蔓生的芋類,應為薯蕷類植物,包括山藥及黃獨……至於今日俗稱的芋頭,屬天南星科,古稱芋魁。」

基礎知識錯誤且不論,​既是戲說,在採用史料之餘另行加工倒也無妨。「酥黃獨」做法,林洪得之於一位極愛吃芋的朋友,說是「煮芋有數法,獨酥黃獨世罕得之」,大概不是幾位村婦能如數家珍的。話又說回來,動用劉亦菲演出的,也不會是什麼尋常村姑就是了。

28會員
165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