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用閱讀跨年 - 週三讀書會迎接2024年》

2024/01/18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週三讀書會」是由詹宏志先生在2020年發起的活動,而在去年年底舉辦了一個特別企劃為:「用閱讀跨年」。實際活動舉行在2023年12月26日誠品松菸店視聽室,並聯合公共電視在2023年12月31日播出,讓沒機會赴現場的人能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用閱讀來跨年。不過主辦單位很貼心,在YouTube頻道有放上完整影片,讓大家可以隨時觀賞。

完整影片:

這場讀書會主題是「2024年的閱讀計畫」,一共出場了十位講者,有李惠貞、詹偉雄、宇文正、鍾永豐、馬世芳、焦元溥、韓良憶、劉克襄、洪愛珠和發起人詹宏志。每位講者有十八分鐘的時間去介紹自己的閱讀書單。

其實看別人的書單是很有趣的事,因為從書單裡能隱約窺探到每個人在乎、甚至是貫徹一生的理念。所以這場活動除了可以擴充自己的書單,也可以從每位閱讀者的體認中獲取新的視野,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


以下彙整講座提到的書單和資料給大家參考:

第一位【驚奇及探索的開始】李惠貞 00:01:39

講者李惠貞說自己沒有縝密的閱讀計畫,所以這場演講,她主要在推廣閱讀。個人非常喜歡講者李惠貞對於紙本書的觀點,她說:「紙本書不是資訊的容器,書本身就是作品。」 雖然手機和閱讀器的普及,導致紙本書式微,但我還是很愛實體印刷特有的質感和氣味。

  • 買書的原因 :
    1.有興趣的主題:關注的議題,例如關注疫情而讀了《下一場人類大瘟疫》
    2.編輯方式有趣的書:例如趙廣超老師的作品,是本集文字、設計、插畫和企劃於一身的厲害作者。
    3.很美的書:因為紙張、印刷及圖畫漂亮而收集
  • 如何挑書:
    和書相遇的方式可以從一本書、一場演講,連結到下一本書。
  • 書店之所以存在:
    「書店是和未知的相遇的場所」
    網路上查書時,演算法常會根據使用者習慣推介類似的書籍資訊。但到書店或是圖書館就不一樣,它只是將各式各樣的書擺置在書架上,很有可能遇到一本完全意象不到的書。

分享一段講者對於『三分鐘影片vs. 560頁書』的看法:

「就是現在我們網路上有很多三分鐘的影片,對吧。有很多人懶人包,有時候我們對一個世界我們需要一個快速的解答,我們會應用這些方式,別人幫我們整理好有一個很清楚的答案。可是我覺得對於我們人類之關重要的議題,得到一個簡便的答案其實是危險的,這麼方便的網路世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一本560頁的書,因為我覺得讀書並不是為了給我們簡便的答案,我覺得書是幫助我們思考的。」

第二位【現代身世的追溯探求19世紀】詹偉雄 00:19:24

講者詹偉雄介紹如何從經典文學中去了解19世紀的歐洲,並理解歷史是有過去性和現代性的。

「小說其實它不只是一個故事,你讀小說的人你知道,你讀完故事之後,你其實是獲得是一個世界。小說讓我們旅行到我們沒有辦法去那邊旅行的地方。 小說讓我們體驗到,我們沒有辦法活過的人生。當我們作為一個扮裝扮演者從小說的情節跳脫出來之後,我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新的人。」
  • 推薦書單:
    《安娜卡列尼娜 》 1877, 列夫托爾斯泰
  • 理解19世紀各層面的延伸閱讀:
    《艾瑪》 1815, 珍.奧斯丁 英格蘭鄉間貴族生活的樣態
    《荒涼山莊》 1852, 狄更斯 倫敦帝國的司法體系
    《地下手記》 1864, 杜斯妥也夫斯基 俄羅斯心靈世界
    《情感教育》 1869, 福婁拜 巴黎功利的中產階級分裂
    《黑暗之心》 1899, 康拉德 海洋視野和帝國主義霸權
    《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 湯瑪斯.曼 一個世代的家族如何被資本主義摧毀

第三位【一片冰心在玉壺】宇文正 00:43:06

宇文正從《尋找李一冰》這篇文章說起,進一步介紹李一冰先生的生平以及他所寫的《蘇東坡新傳》,個人推薦讀李雍這篇短文《我的父親李一冰》,相當感人。

  • 為什麼要讀傳記、為什麼要讀歷史?
「…他們都認為在中國歷代的重要的文學大家裡頭,蘇東坡是其中最具有史事的一位歷史哲學家。那李一冰在人生最羞辱、最困頓的時刻,而他讀蘇東坡、讀蘇東坡的事略、讀那個時代的歷史,於是我們有了這部珍貴的蘇東坡傳。我想蘇東坡的一句話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萬卷始通神』閱讀永遠可以帶給我們更遙遠、帶到更遙遠的遠方。它所給我們的是超乎我們所想像,文學永遠是我們依靠。」

第四位【絕望之中何以浪漫?】鍾永豐 01:04:00

介紹兩篇護樹悲劇小說與一本洞見之書,用以理解生態的議題。

「我慢慢覺得說,一個生態的東西…我們也許不是從一個植物學或是從一個社會行動單純去看。我們應該看它的是生態的、社會的、心理的、精神的、心靈的一個整體的面相。」
  • 延伸聆聽 :
    《種樹》詞 鍾永豐 / 曲 林生祥

第五位【自由是不能夠通過血脈傳給下一代的】馬世芳 01:22:50

藉由李怡所著的《失敗者回憶錄》去思考何謂自由、未來台灣會不會像香港。

「李怡說:『每一個憑良知驅使的行為都不是白費的。對自己不是,對社會、對人類、對歷史也不是。』他這個《失敗者回憶錄》雖然他說他是失敗者,但他至少做過這樣的努力。我希望我們在此刻的現在,我們能夠憑自己的良知驅使去作出我們認為值得跟正確的事情,我們不需要為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的台灣人說曾經自由的台灣是甚麼樣子的,我們也希望不要被未來的我們的後代看成是失敗者的一代。」

第六位【時間與音樂的魔法】焦元溥 01:45:48

閱讀是可以感受音樂性的:

「閱讀追憶似水年華可以讓我們更理解時間,從這個意義上面,我們怎麼可能可以更理解音樂?大家可能所當人的認為,這個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不是,音樂其實是時間的藝術。聲音包括寂靜,是作曲家去組織時間的工具。你在一首曲子不同地方,各選十秒鐘來聽,你所感受到的時間這個長短絕對是不一樣的。」

第七位【書桌上的馬鈴薯並不小】韓良憶 02:03:58

從餐館經營回憶錄來看台灣西式飲食文化的發展。


第八位【四十年前的一處桃花源】劉克襄 02:22:43

介紹作家陳冠學《田園之秋》中的兩篇日記,分別是賣番薯和拜訪他所認為的桃花源,然後作家劉克襄想選一天帶著作家陳冠學的角度去一趟桃花源。

「這本書出版之後,被譽為台灣自然寫作的經典。但是他日記體的形式的創作以及用他的那種自然科學的一種描述,還是會被一些學者來質疑。這種質疑也包括了他的俗世的理念,他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比較遠離歷史而近於詩的一種理想國度,是一直有飽受爭議的。但是我們今天重新看他的作品的時候,我很想、我覺得他的意義在哪裡?我們在…從雜糧運動、從食安問題、從生態環境,甚至從社區的改造去讀陳冠學的《田園之秋》,哇,又可以讀到很多很多的內容。」

第九位【地方被如何書寫】洪愛珠 02:42:03

講者分享自己讀了一本以香港粵菜為題材的小說《燕食記》之體驗,先介紹書中的考究,並延伸書中提到的料理去和自已讀過的書籍做印證。


第十位【遺落在另一個世界的人】詹宏志 03:10:22

詹宏志分享自己2024年預備讀的書Natalie Zemon Davis的《幻術者的旅行》,這是一本敘述型的歷史。而講者為了做好讀它的準備,嘗試用自己讀過的相關書籍去詮釋這本書。

「旅行為什麼重要,因為旅行就是世界的對照。等我們對世界完全了解的時候,就是這個世界理解的完成史,也就是旅行的末日。我們就再不需要去理解另外一個世界了。」



每篇文字都是自己所愛而寫,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選擇自行輸入小額贊助,不限金額都是給予我繼續寫下去的鼓勵,謝謝 :)



44會員
28內容數
手拿一本書,沈浸在紙張構築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