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孤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夜裡,逐漸死去

踏上前往死亡的路途

路途遙遠嗎?

或許要花上20年、60年、80年...100年


抬頭仰望,今日的天空,也許依然湛藍。

用力吸氣,污濁或清新,CO²或O²

笑容或哭泣,時間依然流逝。


悄悄的課業難度提升,悄悄的獲得自由。

青春無情的流逝,寫下沒有返回鍵的頁面。

不能刪除,不能復原,也不能儲存。


孤單、孤獨與孤寂

或許是面臨終結的圓舞曲

害怕、焦慮與擔心

或許也是生命的基調


雨落下,風吹起

日升起,月落下

一日又一夜,轉起生命的滾輪

--------------------------------------------------

下回 再響起 不同的樂章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墨,是我筆名中的一部分,也是生活中常見的一項物品,透過這個義涵,將生活點滴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的其他內容
「你在我的世界,帶來些許改變。」 在一條再平凡不過的路上,遇見了人生的變數,我相信,這或許是緣分,也或許是努力。 維宏:「嗨。」 元介:「哈囉,大家好,我是新來的幹部。」 生澀的招呼,是我們第一次相識的對話,那一刻,僅是覺得這個人帥的不可思議。 在緣分的安排下,還有社團人力的分配因素。
「你在我的世界,帶來些許改變。」 在一條再平凡不過的路上,遇見了人生的變數,我相信,這或許是緣分,也或許是努力。 維宏:「嗨。」 元介:「哈囉,大家好,我是新來的幹部。」 生澀的招呼,是我們第一次相識的對話,那一刻,僅是覺得這個人帥的不可思議。 在緣分的安排下,還有社團人力的分配因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生物學中根據物種繁殖的次數可分為單次繁殖(semelparity)與多次繁殖(iteroparity)兩種繁衍策略。單次繁殖指物種一生只交配一次,多次繁殖則代表物種一生中可以交配許多次。從小我們就認識到鮭魚洄游至出生河流進行繁衍產卵後便會死亡,這種一次性交配後個體馬上死亡的現象也許常被大家認為是較
Thumbnail
黑暗中有了光 如同生活中有了死亡 獨自待在深海底 獨自走在銀河邊緣 獨自站在文字絕崖俯瞰深淵
Thumbnail
深淵裡,灰暗無光,一直走,沒有盡頭;進入忘川,遺忘今生,不再哀愁、不再孤單
Thumbnail
《死亡的藝術》( The Art of Dying)是中世紀晚期流傳廣泛,深刻影響歐洲基督徒的一部作品。本書的寫作目的是幫助基督徒在垂死過程自處,預備死亡的來臨,積極地為自己的死亡做好屬靈的準備、心理的預備,以及禮儀的預備。
時間彷如雷聲消散 形骸宛若火化成灰 意識遊蕩於城市或山林 魂魄流浪在鄉鎮跟風雨 祇賸死亡依然不曾現身 渾渾噩噩筆畫構不成文字 言外之意不曉得飄往哪裡 存活注定要發芽生長 悲喜且折作紙船出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從單身女子到步入婚姻,成為媽媽的喜悅和人生的價值觀。同時也談到了對生日和死亡的看法,以及在家庭中談論死亡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死亡徘徊在我身邊 從出生開始 漫長等待死亡歷程 漫步一碑一坯里程 漫不經心的行跡 訃聞上簡單言語 還聊當茶餘飯後   學庸94.07.03
Thumbnail
15、2001年\《死亡的渴望》\Hope to Die 紐約時報暢銷榜小說 最恐怖的連續殺人魔,就隱藏在你我的身邊,隨時變化身分、操弄人性,甚至成為人們談心的好夥伴。也許,當他露出猙獰面目的那一刻,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摘自臉譜出
Thumbnail
在夜裡,逐漸死去 踏上前往死亡的路途 路途遙遠嗎? 或許要花上20年、60年、80年...100年 抬頭仰望,今日的天空,也許依然湛藍。 用力吸氣,污濁或清新,CO²或O² 笑容或哭泣,時間依然流逝。 悄悄的課業難度提升,悄悄的獲得自由。 青春無情的流逝,寫下沒有返回鍵的頁面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生物學中根據物種繁殖的次數可分為單次繁殖(semelparity)與多次繁殖(iteroparity)兩種繁衍策略。單次繁殖指物種一生只交配一次,多次繁殖則代表物種一生中可以交配許多次。從小我們就認識到鮭魚洄游至出生河流進行繁衍產卵後便會死亡,這種一次性交配後個體馬上死亡的現象也許常被大家認為是較
Thumbnail
黑暗中有了光 如同生活中有了死亡 獨自待在深海底 獨自走在銀河邊緣 獨自站在文字絕崖俯瞰深淵
Thumbnail
深淵裡,灰暗無光,一直走,沒有盡頭;進入忘川,遺忘今生,不再哀愁、不再孤單
Thumbnail
《死亡的藝術》( The Art of Dying)是中世紀晚期流傳廣泛,深刻影響歐洲基督徒的一部作品。本書的寫作目的是幫助基督徒在垂死過程自處,預備死亡的來臨,積極地為自己的死亡做好屬靈的準備、心理的預備,以及禮儀的預備。
時間彷如雷聲消散 形骸宛若火化成灰 意識遊蕩於城市或山林 魂魄流浪在鄉鎮跟風雨 祇賸死亡依然不曾現身 渾渾噩噩筆畫構不成文字 言外之意不曉得飄往哪裡 存活注定要發芽生長 悲喜且折作紙船出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從單身女子到步入婚姻,成為媽媽的喜悅和人生的價值觀。同時也談到了對生日和死亡的看法,以及在家庭中談論死亡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死亡徘徊在我身邊 從出生開始 漫長等待死亡歷程 漫步一碑一坯里程 漫不經心的行跡 訃聞上簡單言語 還聊當茶餘飯後   學庸94.07.03
Thumbnail
15、2001年\《死亡的渴望》\Hope to Die 紐約時報暢銷榜小說 最恐怖的連續殺人魔,就隱藏在你我的身邊,隨時變化身分、操弄人性,甚至成為人們談心的好夥伴。也許,當他露出猙獰面目的那一刻,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摘自臉譜出
Thumbnail
在夜裡,逐漸死去 踏上前往死亡的路途 路途遙遠嗎? 或許要花上20年、60年、80年...100年 抬頭仰望,今日的天空,也許依然湛藍。 用力吸氣,污濁或清新,CO²或O² 笑容或哭泣,時間依然流逝。 悄悄的課業難度提升,悄悄的獲得自由。 青春無情的流逝,寫下沒有返回鍵的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