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潑婦時 | 偽城市生存指南

2024/01/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說在前面

事發在2024年1月23日,在大埔 TAI PO的Facebook群組專頁裡,有會員發了一個(https://www.facebook.com/100040778146134/videos/1711810072563386/),內容講述有一對情侶跟一位鄭姓男中學生的衝突。事緣情侶中的女子於港鐵車廂內「踎」(蹲)在地上,男中學生走她時,因好奇或猶疑應否向她伸出援手,於是望了她一眼(或數眼)。女子忽然發難,聯同其男伴暴罵鄭同學,指責他性騷擾。有乘客擔心鄭同學或會被動粗,於是用手機將衝突過程拍攝下來,後來放在群組專頁讓公眾評理。因事件的花生指數極高,連日在網上發酵。

這幾天本公子也有跟進事情發展,在食花生同時,亦希望可以發表一下感受。

眾生相

雖然事件的主角似乎只有三位,但是本公子也觀察了其他有關聯的人物,他們在事件中的行動,或是想法,也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反省。

26歲的踎鐵婦

「踎鐵婦」,顧名思義就是「踎在港鐵車廂的潑婦」。強調此女子是「26歲」,是因為當報章公佈了她的歲數後,令事件的花生指數飈升,花生一度斷市(誤)。本公子對時事評論一直都不用以貌取人,但不代表事主的容貌對事件毫不重要,不過我絕對不會人身攻擊。

踎鐵婦更新了「性騷擾」的定義,她認為只要使她有不舒服的感覺,就算只是「瞥」一眼,就是性騷擾。她以此論點來指責鄭同學,明顯她明白「人格謀殺」是一種很強力的武器。當然有知識的讀者也明白,踎鐵婦對「性騷擾」的理解是錯誤的。可是她仍然十分有自信地向公眾闡述這個觀點,說明她也相當的自我中心。

跳開一點來看,女子踎在地上的行為,令人估計她不是香港人的機會十分大。因為香港人其實不懂得像內地人一樣,腳跟著地的「踎」在地上。不過她的廣東話也頗為流利,就算假設她不是香港人,也應該是廣東人或者是已來港一段時間的新移民。

踎鐵婦歇斯底里的指責,她的喝罵聲充滿整個車廂,咄咄逼人的氣勢,盡顯她作為一個潑婦的霸氣。後來她與男伴和鄭同學下車後,在港鐵大堂面對警察時,仍然是意志堅定,逼迫鄭同學向她道歉。

33歲的盲撐男

「踎鐵婦」的男伴身材健碩,外表孔武有力。當鄭同學走過他們身邊,望了其踎在地上的女伴一眼後,「盲撐男」已經惡言相向,喝斥鄭同學︰望咩嘢!後來踎鐵婦衝去責罵鄭同學時,作為「男朋友」,「盲撐男」亦在其旁邊吶喊助威,甚至用他龐大逼向瘦削的鄭同學,再以粗言穢語去指責他。作為一個男朋友,他的盲撐完美地表現對女朋友的愛。

然而本公子認為踎鐵婦的氣焰跟盲撐男相關,就如此事來說,理論上,男方是她在場中最信任的人,若男方向女伴好言相勸,也許可使她的情緒穩定下來。不過男的似乎較喜歡火上加油,不斷加強踎鐵婦對被鄭同學視覺性騷擾的想法,用強烈的措辭去辱罵少年,甚至以體型上的差別來向少年施壓。因此在女方指罵中,她亦提過「有男朋友嘅都望」之類嘅說話,證明她視男方為靠山。這樣下來,女方並無收儉,反而激化她的情緒,在離開車廂後更加激動。

以公子愚見,女方的無理取鬧,也許在日常生活中,有著「盲撐男」的加成效果。雙方簡直是臭味相投,相得益彰。某程度上,我認為男方比女方更加不好。

鄭同學

本身我想寫「可憐的鄭同學」,但後來我覺得不應太強調他的不幸。

網絡上普遍支持鄭同學,稱讚他冷靜和處理得宜。本公子也認同這點,少年的情商很高,可以看出他本來就是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根據少年對事件的描述,他只是在走過踎鐵婦,好奇她為何在車廂裡蹲或坐著,於是望了她一眼就走到另一車廂找空位。但當他找不著時,他就回到之前的車廂站著。他再次望向女方,甚至他曾有過伸出援手,看女方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

怎料踎鐵婦忽然發難,衝到少年所在的車箱,指責少年的眼光令她感到冒犯,直言少年性騷擾她。而盲撐男亦在旁不斷的用粗言穢語指罵他。他身旁亦有一位同學,但片段中同學沒有參與反駁對方。

最後鄭同學親自致電報案中心救助,之後亦跟二人下車等候警察來跟進。在車站內,鄭同學見圍觀者眾,於是嗚咽地向路人敍述事情經過,及澄清自己是無辜被屈。

本公子也試著代入少年的角色去思考當時的情況:我應該會跟兩人保持距離,避免對方忽然襲擊我,而且我會取出手機錄影或錄音以保障我自己的安全,當然亦有風險使對方更加忿怒,但另一方面亦可令對方有所顧忌,不敢造次。這種情況,群眾是很大的潛在勢力,除了跟對方理論外,鼓動吃花生的旁觀者支持都可以更容易解困。而在當時報警也是一個較合適的選擇,至少有一些掌權者可以幫助處理膠著狀態。

鄭同學的同學

本公子所獲得的資訊主要是來自網絡影片,在片段中同學只到站在車旁玻璃位,眼神帶怒地看著兩位發難人士。甚至在鄭同學跟二人下車時,這位同學也是不動如山的留在車廂。

當然我不會指責同學「沒義氣」,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他和少年的關係怎樣,也不知道他們背景。不過有些網民也期望這位同學幫助鄭同學一下,至少讓他不會孤軍作戰吧!可惜片段所示,同學似乎沒有為這事作出任何行動。

拍片陳先生

陳先生是其中一個片段的提供者。他說拍片是因為盲撐男情緒有點激動,甚至有動粗的預感,所以就舉機拍攝過程,或者日後可以幫助鄭同學作為證據。他描述車廂內的乘客只是看戲和偷笑,也沒有人願意聲援。陳先生認為拍片是正確的,而他也有跟隨鄭同學下車,希望可以完整紀錄此事。

或者陳先生的動機是保障鄭同學,然而拍片是否一個理想的方法?會否有更加好的方法去幫助他呢?置身事外地拍攝,這種做法通常在新聞或紀錄片中較常出現,例如動物獵食片段,一般攝影師明知獵物會死亡,但也只會旁觀而不會出手拯救。陳先生是否也是有這種專業操守?既然有機會在拍攝,作為一位成年人,會否協助少年調解?或者陳先生當時都有許多考量,例如鄭同學是否真的無辜?會否幫錯人?會否被罵?惹禍上身等?還是拍下來,就算鄭同學被暴打,也有一條片段幫他平反呢?

車廂裡的花生友

我並沒有怪責路人旁觀而置身事外,一般人事不關己,己不勞心,沒有對錯吧?或者要怪也是鄭同學太過熱心,妄想著別人需要自己的幫助?人家是有「男朋友」嘛,又怎樣需要其他人幫忙?雖然少年被罵感覺好可憐,但看到踎鐵婦和盲撐男的演出,也是很有娛樂性的吧!不靜靜的看有點可惜。

世界慢慢會變成這樣,各家自掃門前雪,也許就如這種情況。鄭同學在事件後受訪時,他也說過以後不會做好心了。也許這些旁觀者也曾經有過鄭同學的經歷,以致他們都不想做好心,去解救一下這位少年。

鄭同學的媽媽

鄭同學的媽媽在事件後的訪問中,表示對兒子被屈感到心痛,但見到兒子堅強地應對了,也感到很欣賞。而且事件已告一段落,不會再追究此事。媽媽很好,也許不想兒子繼續在這事上周旋,所以希望畫上一個句號。

本公子思前想後,我試代入鄭同學的位置,總是覺得點鬱悶。或者期望那兩位道歉真的有點困難,如果他們是容易理喻的話,相信也不會有這事發生。但難道受了這種冤屈,就連要求一個正式的道歉也不可以嗎?真的要息事寧人到就此結案陳詞嗎?媽媽,你感到心痛,可否幫我也伸冤一下?至少要求一個公開道歉,讓所有人都還我一個清白吧?

說在後面

也許,本公子作為二三手資料的食花生人士,也沒而資格為這事說三道四。其實我也不算是評論這件事,我只是把自己代入其中去思考一下,如果當事人是我,我會怎樣想怎樣做吧?

香港刁民愈來愈多,或者看到人在公眾地方踎在地上,他是否在車廂大解?還是被身邊的彪形大漢打了一拳,痛得踎在地上?這種情況可以多看一眼嗎?

鄭同學的這一眼,令我想起多年前的新聞,有少年人晚上在公園行過,見到一些聚集的男女,因為多看了一眼,就被大伙以「眼神不友善」為理由,痛毆入院。今天也許社會文明了,鄭同學沒會被痛毆,但卻以「人格謀殺」般控以性騷擾的罪名。這種情況,社會真的進步了嗎?

聖經裡記著:

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 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 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 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馬太福音24:10-14)

這是主耶穌回應門徒詢問末世之預兆時,其中一段重要的指示。重點不單是不法的事增多,也不單是愛心冷淡,而是這些事情都要令我們難受,以致於我們要忍耐,而堅守真理將會必然得救,這是一個由主耶穌而來的應許。

寄語鄭同學和其他的朋友,荒謬的事只會有增無減,也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信任徹底破壞和失去,這也是那惡者的意思,只有互相矛盾,才能令人更容易被操弄。唯有保持善良,不要失去作為人禽之別的心靈,才能得到靈魂中的無愧和平靜。

13會員
26內容數
歡進入蜜柑公子的思考領域,分享我的日誌、散文、新詩、小說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