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七大策略,CPI觀察,貧窮感來襲,物價上漲的剝奪感。為什麼物價上漲,不等於通貨膨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前言-便當好貴耶

近期物價大家是否覺得有感?現在買外食,例如便當100元以上很常見,到底今年物價相對於去年比較起來,大概漲了多少呢?觀察一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看哪個類別漲最多?

近期的新聞提到【貧窮感來襲 薪資指標惡化】在薪資成長不佳的情況下,節省花費又是重要的課題,討論一下省錢的對策有哪些?

 

貧窮感來襲:

受僱員工勞動報酬結構:2016年,受薪階級每月穩定收入來源,經常性薪資68.5%,非經常性薪資 17.6%。2022年,經常性薪資66.3%,非經常性薪資 19.9%。

這意味著穩定薪資下降,不穩定期提升,打零工賺錢的人變多了,民眾的不安感隨著物價上漲。

受僱者勞動報酬占GDP比重
2016年時,我國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44.09%,業盈餘占比35.06%。
2021年,我國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降至43.03%,營業盈餘占比36.53%。

受僱者勞動報酬占GDP比重可看作勞工從經濟大餅中分得多少。

一般民眾的財務體感,生活難過,薪水漲幅慢,物價上漲。

 

消費者物價指數看什麼?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簡稱CPI)用以衡量一般家庭購買消費性商品及服務價格水準的變動情形。將基期年(目前為民國105年)指數定為100,做為比較之基準。

物價總指數為120,代表基期年用100元買到的商品及服務,現在必須花120元才能買到相同的商品及服務。

CPI聽起來好像很難的東西,其實是常見用來評估購買力的經濟指標。

 

消費者物價指數有什麼?

「消費性商品及服務」,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等消費性商品及服務均包含在內。

非以消費性為目的的商品及服務不包括,如健保費、所得稅(、房地產、股票、債券(具投資或儲蓄性質)等。

房價不列入,但住宅用房租及修繕費用等消費性支出,則包括在內。

 

 

CPI的組成:

raw-image


圖1

110年基期共選取368項商品及服務,分為食物、衣著、居住、交通及通訊、醫藥保健、教養娛樂及雜項等七大項。租金漲幅12年半13%

 

raw-image

圖2

 

國泰房產指數

 

raw-image

圖3

 

物價上漲不等於通貨膨脹

主計處的報告【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的距離】提到此點。

 

通貨膨脹 ( 一般指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 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 至於「 普遍 」 、 「 持續 」 與 「 顯著上漲 」 等條件並沒有客觀的標準。

 

9月物價統計月報

9月與上月比較

食物類漲1.99%:颱風帶來豪雨影響,價格分別上漲12.29%及7.76%所致。

雜項類漲0.62%:饋贈中秋禮金而呈暫時性上漲,及個人隨身用品價格上漲所致。

衣著類跌0.59%:服飾降價促銷,成衣價格下跌0.87%所致。

 

教養娛樂類跌0.17%:旅遊旺季結束。

 

物價總指數(CPI)為106.52(110年=100),較上月漲0.63%

 

穩定物價措施

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第84次會議紀錄:

為維持國內物價平穩,併考量租稅損失的承受力,同意延長調降汽、柴油貨物稅至本年12月底,颱風汛期之蔬果價量預警因應措施。

 

CPI趨勢圖

 

 

raw-image

圖4,引用主計處資料。

 

肉肉的漲價 -112年第40週

畜禽產品,相較去年同期漲幅10.16%。

第40週台灣地區毛豬,相較於去年同期漲幅10.16%。

第40週白肉雞相較於去年同期漲幅8.77%。

雞蛋相較於去年同期,漲幅10.79%。

CPI體感測試網頁

raw-image


圖5

 

CPI體感測試網頁大家可以去使用看看。若外食族,更有感!

 

開銷支出分析

今年跟去年比較起來除家庭用品外,威利體感支出增加3成,其中食材的費用最高,其次小孩花費。

食材、外食是今年CPI漲幅增加較多的項目,因此若省錢來看,這部分省下錢比較有效益。

 

七大省錢策略 - 1

1.食材由超市改傳統市場

超市的價格,下班可買較便利,但價格比傳統市場高。肉品、青菜若假日早上去傳統市場採買可以省下錢。

 

超市一小盒豬肉300克110元,市場一斤(600)克150元,中午收市時有機會再便宜一點。

 

超商娃娃菜60元,市場45~50元左右。

七大省錢策略 - 2.常態性開銷通過比價省錢

奶粉、尿布常態性開銷,實體門市與網路拍賣比價,有機會拍賣網站便宜一點。

例如奶粉實體門市480元一罐,網路含運費430元一罐,但是要買一定數量。

 

 

七大省錢策略 - 3.常見日用品找替代選項


raw-image

圖6引用自google

 

例如好市多K牌廚房紙巾800多元一袋(160張X12捲),更換成T牌 500多元 125張/共16捲,一樣可用於實務上,但價格省了不少。

 

七大省錢策略 - 4 需要的物品提早規畫採購清單

降低臨時需求造成臨時購買。通常臨時購買,數量少且可能找便利商店或超市,自然單價就高。

但要注意數量,買太多囤貨導致商品過期也不好。

 

七大省錢策略 – 5 若真的外食需求,可以找超市即期商品購買

 

raw-image

圖7引用自google


 

例如,超市飯糰30元,即期19元。

但健康飲食需自己調配內容。

 

七大省錢策略 – 6 謹慎選擇物品

耐用單價稍高,比不耐用重複買還省。

威利便當袋的故事,我買300元一個便當袋,但是背袋用沒多久就破掉,更換成500元一個更堅固一點,少花錢也是賺錢。

七大省錢策略 – 7 健康省錢需求可以考慮自己帶便當。



raw-image


圖8 威利的變當

 

板豆腐21元*5+菜60元+杏包菇90元+絲瓜70元+豬肉150元一斤+蛋10顆100元。一共575元,加、油、調味、瓦斯,自製便當平均一個60~70元,健康衛生。

結論–找出可控因素

1.一般家庭最常出現的較可控支出主要為食材、生活用品等。

2.租屋、交通等受限於環境、工作地點因素,雖可改變但較困難,比較不容易短期省下費用。

3.水、電費、網路、瓦斯等常見支出,雖可控但可省錢幅度低。

4.食材、用品、或其他大筆消費支出較容易控制,通過比價或選擇相同功能、品質但價格便宜的物品達到相同目的,則有機會省下錢,再將省下的錢投資於惠來。

5.物價上漲是長期趨勢,貨幣寬鬆伴隨升息,皆有機會造成物價的提高。

6.假設需求端不變的情況下,升息導致企業的短期資金需求利率變高,因此成本上升,轉嫁於物價。

7.房東房貸利率提升,因此房租提升,單純就租金指數看,尚無房價增長的幅度高,若以消費性需求來看,租屋可能還是比較便宜的選擇。

8.了解需求、追蹤,釐清自己真實的需求,才能將錢用在刀口上。

9.每一段時間追蹤一次支出變化,改變消費方式達到省錢。

 --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投資小白貓之旅,期望用投資新手的觀點看待投資。就像貓咪吃飽睡得很安穩?睏霸吃罐罐,買股的你就該這樣。平時會看投資理財的金融書籍等,也希望與大家分享,這邊主要收錄我的價值投資研究、節目文稿、EXCEL投資工具等、新手投資觀念、讀書心得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TF的特色 參考國泰投信官網:國內唯一全球市值型ETF 。 一次佈局全球50檔龍頭品牌公司股票。 「大市值+大品牌」企業為長期投資存股首選。 鎖定「科技龍頭」、「金融巨擘」、「精品消費」三大消費者導向產業。   #篩選機制簡述 1.投資範圍橫跨全球,排除中國、香港、俄羅斯。想投
 這檔ETF是2022/09/26上市,已經滿一年,有朋友留言希望來看一下這檔ETF的優缺點。 使用台灣投信發行的海外ETF,其實對於不想開美股券商或使用複委託、或換外幣投資的朋友來說很友善的一種方式,這次來看一下00916的篩選機制。 對於所得級距高的朋友,海外型的ETF可能
近期收益平準金機制在台灣被熱烈討論,主因是眾多的ETF興起,搭配投信使用收益平準金時佔收益分配的比重可能過大,讓投資人聯想到龐式詐騙,越領越開心,會不會都沒有拿去投資只是把投資人的錢發給投資人,到最後ETF績效很差呢?到底收益平準金是不是妖魔?這次來討論一下。   大綱: 1.收益
近期論壇上有人討論,債券ETF跌到信心全無。新聞提到債券虧損「綠油油」。新聞提到20年美債ETF今年已跌掉約15%,有些朋友再思考是否要停損?加碼、按兵不動?是否投資債券ETF是個錯?到底為何你要投資債券ETF?為何要笑買債券ETF的人?這集來研究一下前
前言 先前在【中信成長高股息00934】研究過指數的公開說明書,現在中信投信已公告ETF公開說明書,來看看有何差異點。 另外針對篩選機制的高股息與高成長真的有辦法兼具嗎?來討論看看。 大綱: 1.前言 2.基本資料 3.官網閱讀 4.特色 5.5 UP 6.成分股
為何研究? 新推出的月月配ETF,看看有什麼名堂?越來越多月配,很競爭,這檔不限產業,可能比起00929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台新台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 00936更具有競爭力。   00934在市場上也引起一些投資人的討論,原因是因為此檔綜合了過去發行的高股息ETF的一些優點,算是改版後
#ETF的特色 參考國泰投信官網:國內唯一全球市值型ETF 。 一次佈局全球50檔龍頭品牌公司股票。 「大市值+大品牌」企業為長期投資存股首選。 鎖定「科技龍頭」、「金融巨擘」、「精品消費」三大消費者導向產業。   #篩選機制簡述 1.投資範圍橫跨全球,排除中國、香港、俄羅斯。想投
 這檔ETF是2022/09/26上市,已經滿一年,有朋友留言希望來看一下這檔ETF的優缺點。 使用台灣投信發行的海外ETF,其實對於不想開美股券商或使用複委託、或換外幣投資的朋友來說很友善的一種方式,這次來看一下00916的篩選機制。 對於所得級距高的朋友,海外型的ETF可能
近期收益平準金機制在台灣被熱烈討論,主因是眾多的ETF興起,搭配投信使用收益平準金時佔收益分配的比重可能過大,讓投資人聯想到龐式詐騙,越領越開心,會不會都沒有拿去投資只是把投資人的錢發給投資人,到最後ETF績效很差呢?到底收益平準金是不是妖魔?這次來討論一下。   大綱: 1.收益
近期論壇上有人討論,債券ETF跌到信心全無。新聞提到債券虧損「綠油油」。新聞提到20年美債ETF今年已跌掉約15%,有些朋友再思考是否要停損?加碼、按兵不動?是否投資債券ETF是個錯?到底為何你要投資債券ETF?為何要笑買債券ETF的人?這集來研究一下前
前言 先前在【中信成長高股息00934】研究過指數的公開說明書,現在中信投信已公告ETF公開說明書,來看看有何差異點。 另外針對篩選機制的高股息與高成長真的有辦法兼具嗎?來討論看看。 大綱: 1.前言 2.基本資料 3.官網閱讀 4.特色 5.5 UP 6.成分股
為何研究? 新推出的月月配ETF,看看有什麼名堂?越來越多月配,很競爭,這檔不限產業,可能比起00929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台新台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 00936更具有競爭力。   00934在市場上也引起一些投資人的討論,原因是因為此檔綜合了過去發行的高股息ETF的一些優點,算是改版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透過改變日常小習慣,累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財富。「拿鐵因素」提醒我們,微不足道的日常開銷,若能轉化為儲蓄與投資,將對財務自由帶來巨大影響。三個關鍵習慣幫助我們有效積累財富:先付給自己、自動化儲蓄,以及活在當下。學會避免生活方式膨脹,並成為資產的擁有者,是實現財務增長的核心。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透過改變日常小習慣,累積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財富。「拿鐵因素」提醒我們,微不足道的日常開銷,若能轉化為儲蓄與投資,將對財務自由帶來巨大影響。三個關鍵習慣幫助我們有效積累財富:先付給自己、自動化儲蓄,以及活在當下。學會避免生活方式膨脹,並成為資產的擁有者,是實現財務增長的核心。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第二步: Set your goals:設定目標,但也不是隨便設定一個漫無邊際,困難實現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根據第一步中思考出來自己的腳色、資源等等來設定目標。 如果目標比較遠大,建議將目標分割,並且數字化,先訂定可以完成的小目標,再依序逐步完成,盡量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現在這個物價持續高漲的通膨時代...😮‍💨 人們的溫飽已經是大家都很關注的課題了 為此,這也是很多商家所可能吸引人氣或是博得眼球的一種商機。 很多的商業模式都有陸續推出一些便宜大碗且可以讓人溫飽的飯菜👍👍 這些便當很多時候都是人們討論的焦點,抑或是對於可以之後再擁有更多的新品項出來
Thumbnail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這幾年非常嚴重的「Lifestyle Inflation」問題。 我覺得中文不管怎麼翻都很難精準表現出”Inflation”的狀態🤣總之,按照字面意思是「生活型態膨脹」、而詞意更接近「賺多花多」。 自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後的每一年,我都很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消費水準不斷升高...
Thumbnail
經濟作家亨利‧鄧特(Harry Dent)預測,美股將出現崩盤,標普500指數下跌86%,那斯達克指數重挫98%,就連輝達也可能下跌98%。 另方面,美國經濟因5月的通膨趨勢冷卻令人意外低於預期,因此投資人預期降息升高,結果,美股盤前上漲。 要言之,短期內,美國經濟應該尚不至於出現"大崩盤"的狀態!
Thumbnail
在萬物齊漲的時代大家會如何讓自己手上的資源最大化呢?一日三餐是努力打工人的體力泉源,餐費和營養兩者間是具有挑戰性的取捨。當然能找到兩者兼顧的選擇是最好的,還是得好好吃飯才有奮鬥的力量。(走向突變成競選台詞)
Thumbnail
本文探討通膨與通縮的成因、衡量方法及影響,適合有基本經濟學概念且想深入了解通膨的讀者。通膨成因包括貨幣發行過多、支出增加和外部衝擊等,主要依靠CPI衡量。CPI有替代偏誤和品質變化偏誤等問題。低通膨風險,需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支持應對。對通膨2%的觀點持保留態度,認為需了解通膨成因才能有效應對。
【0515盤前重點新聞】 *迷因股續炒 鮑爾重彈耐心老調 台積電ADR揚3.8% *Google推出AI搜尋引擎 捍衛龍頭地位 *美4月PPI年升2.2% 寫12個月新高 *貿易戰升溫!拜登宣布大陸七關鍵產業 美要課重稅
Thumbnail
本文談論通貨膨脹對商品價格和薪資調整的影響,並提出投資作為抵抗通膨的方法。
Thumbnail
【免責聲明】 文章內容僅為個人學習心得與觀點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操作與買賣建議,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盈虧自負。 【2024/4/29 台股:小台期貨覆盤|順利高開,多方完成階段性三大任務】 4/29 期貨開在 20345,幾乎比 4/26 收盤再多出近 100 點,後續盤勢也順利漲至
Thumbnail
【0410米勒投資日報-短線觀察】美3月CPI高於預期與前值,美債殖利率、美元指數升 【0410米勒投資日報-波段觀察】 保瑞波段漲幅近3成;投信、主力券商買超,聯茂大漲5% 短線觀察:茂訊、長虹、中鼎、永信建、上福 波段觀察與複盤:聯茂、精成科、虹堡、辛耘 上市櫃公司3月營收公布黑馬股
Thumbnail
前言-便當好貴耶 近期物價大家是否覺得有感?現在買外食,例如便當100元以上很常見,到底今年物價相對於去年比較起來,大概漲了多少呢?觀察一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看哪個類別漲最多? 近期的新聞提到【貧窮感來襲 薪資指標惡化】在薪資成長不佳的情況下,節省花費又是重要的課題,討論一下省錢的對策有哪些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現在這個物價持續高漲的通膨時代...😮‍💨 人們的溫飽已經是大家都很關注的課題了 為此,這也是很多商家所可能吸引人氣或是博得眼球的一種商機。 很多的商業模式都有陸續推出一些便宜大碗且可以讓人溫飽的飯菜👍👍 這些便當很多時候都是人們討論的焦點,抑或是對於可以之後再擁有更多的新品項出來
Thumbnail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這幾年非常嚴重的「Lifestyle Inflation」問題。 我覺得中文不管怎麼翻都很難精準表現出”Inflation”的狀態🤣總之,按照字面意思是「生活型態膨脹」、而詞意更接近「賺多花多」。 自從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後的每一年,我都很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消費水準不斷升高...
Thumbnail
經濟作家亨利‧鄧特(Harry Dent)預測,美股將出現崩盤,標普500指數下跌86%,那斯達克指數重挫98%,就連輝達也可能下跌98%。 另方面,美國經濟因5月的通膨趨勢冷卻令人意外低於預期,因此投資人預期降息升高,結果,美股盤前上漲。 要言之,短期內,美國經濟應該尚不至於出現"大崩盤"的狀態!
Thumbnail
在萬物齊漲的時代大家會如何讓自己手上的資源最大化呢?一日三餐是努力打工人的體力泉源,餐費和營養兩者間是具有挑戰性的取捨。當然能找到兩者兼顧的選擇是最好的,還是得好好吃飯才有奮鬥的力量。(走向突變成競選台詞)
Thumbnail
本文探討通膨與通縮的成因、衡量方法及影響,適合有基本經濟學概念且想深入了解通膨的讀者。通膨成因包括貨幣發行過多、支出增加和外部衝擊等,主要依靠CPI衡量。CPI有替代偏誤和品質變化偏誤等問題。低通膨風險,需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支持應對。對通膨2%的觀點持保留態度,認為需了解通膨成因才能有效應對。
【0515盤前重點新聞】 *迷因股續炒 鮑爾重彈耐心老調 台積電ADR揚3.8% *Google推出AI搜尋引擎 捍衛龍頭地位 *美4月PPI年升2.2% 寫12個月新高 *貿易戰升溫!拜登宣布大陸七關鍵產業 美要課重稅
Thumbnail
本文談論通貨膨脹對商品價格和薪資調整的影響,並提出投資作為抵抗通膨的方法。
Thumbnail
【免責聲明】 文章內容僅為個人學習心得與觀點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操作與買賣建議,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盈虧自負。 【2024/4/29 台股:小台期貨覆盤|順利高開,多方完成階段性三大任務】 4/29 期貨開在 20345,幾乎比 4/26 收盤再多出近 100 點,後續盤勢也順利漲至
Thumbnail
【0410米勒投資日報-短線觀察】美3月CPI高於預期與前值,美債殖利率、美元指數升 【0410米勒投資日報-波段觀察】 保瑞波段漲幅近3成;投信、主力券商買超,聯茂大漲5% 短線觀察:茂訊、長虹、中鼎、永信建、上福 波段觀察與複盤:聯茂、精成科、虹堡、辛耘 上市櫃公司3月營收公布黑馬股
Thumbnail
前言-便當好貴耶 近期物價大家是否覺得有感?現在買外食,例如便當100元以上很常見,到底今年物價相對於去年比較起來,大概漲了多少呢?觀察一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看哪個類別漲最多? 近期的新聞提到【貧窮感來襲 薪資指標惡化】在薪資成長不佳的情況下,節省花費又是重要的課題,討論一下省錢的對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