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己的事(二):住在內心的恐懼

尋找自己的事(二):住在內心的恐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很久以前,有一場鮮明的夢境,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在那個昏暗、彷彿洞穴般的場景裡,爸爸媽媽笔直地站在我面前,臉上毫無表情。突然,一股力量將我拉離開他們。他們的身影變得越來越微小,而我呼喊得越大聲,那股力量則將我越拉越遠。直至完全看不見父母的那一刻,我眼睛頓時睜開臉上的肌肉仍停留在夢中歇斯底裡的緊張感,夢中的淚水也在猛然驚醒的瞬間滑落。夢境如此清晰,情緒在夢和現實之間久久徘徊。這個夢境並未隨時間淡忘,卻深深地存在腦海中。


長大後,我明白這感覺不僅僅是一種單一的情緒。在經歷種種事情後,我意識到自己最害怕、最恐懼、最不想面對的是關於「分離」、「被遺留」的不安與焦慮。無法理解如何面對的我,每次碰到這令人恐懼的事情,都像是一次次的打擊。可是,從小的教育並沒讓我們審視各自內心的恐懼,也未學習如何面對。也許,大人們認為純真的小孩無需理解和面對這些吧!至直踏上成為大人的過程中,我們才開始碰碰撞撞地去摸索該如何面對自己。有些人很幸運,找到學習和釋放的方法;有些人卻陷入無法找到出口的困境。


不久前,有個機會讓我清楚地看見自己內心深處的的「內在小孩」。離開家一年多,思鄉之情、人際關係、融入當地的不自在一直影響著我的情緒。直到那天,我終於大哭一場,意識到內在的我過度依賴外在因素。即使生活上看似獨立,工作、學習、生活都井井有條,我卻忽略了那個害怕孤獨 、害怕被拋下、害怕在人潮熙攘的繁花世界中卻找不到心靈連結的自己。


這一年,我默默地哭過很多次,但我並未完全察覺,繼續注視著外界的種種牽絆。


在環境熟悉的日子裡,我也曾感到焦慮、被困住、煩燥,但透過冥想和外界的支持,那些內在情緒很快被安撫。然而,長期獨自在海外生活, 與外在的連繫感比在香港的時候過往大大減少,孤獨的內在小孩漸漸露出頭。我發現,習慣從外界獲取能量的我,面對孤獨的內在小孩需要更多的是自己給予心靈的聆聽、照顧、陪伴和支持,是內在的療癒。

avatar-img
W.O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上次看了一堆資料後,我發現感受周遭事物的體會似乎有所改變。 當我有意識地區分開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時,五官的感受突然變得強烈起來,我能感受到、觀察到平日中毫不起眼的細微細節。火車移動時帶來的微風讓髮絲觸摸到臉頰,幼鳥的吱吱叫聲,甚至是建築物外牆和地面的紋路都變得格外清晰,彷彿立體般浮現在眼前。
最近, 我偶然發現了量子糾纏的概念,粗糙地翻了翻資料科普一下,結果卻不小心掉進坑裡。 於是,我開始想到了以下一大堆奇怪的問題,儘管以我目前的智慧無法解答 ,只是純粹做個記錄罷了。 在宇宙的廣闊中,存在著多個維度,若其中包括由意識所掌控的精神世界,或許潛藏在黑洞深處,以及由我們的意識所投射出的現
想學金繼一直只是個單純的念頭,排在了我的願望清單相對較後的位置,而未曾有機會付諸實現。直至去年,我意外發現有一位日本老師在此地教授這門技藝。當時,我默默地記住了,並將老師的網頁加入了收藏夾。某天,學期結束後的幾天,我突然心血來潮,重新翻開了收藏夾,卻驚見多了一行紅色的通知,說老師在本月後暫停接受新生
當上次看了一堆資料後,我發現感受周遭事物的體會似乎有所改變。 當我有意識地區分開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時,五官的感受突然變得強烈起來,我能感受到、觀察到平日中毫不起眼的細微細節。火車移動時帶來的微風讓髮絲觸摸到臉頰,幼鳥的吱吱叫聲,甚至是建築物外牆和地面的紋路都變得格外清晰,彷彿立體般浮現在眼前。
最近, 我偶然發現了量子糾纏的概念,粗糙地翻了翻資料科普一下,結果卻不小心掉進坑裡。 於是,我開始想到了以下一大堆奇怪的問題,儘管以我目前的智慧無法解答 ,只是純粹做個記錄罷了。 在宇宙的廣闊中,存在著多個維度,若其中包括由意識所掌控的精神世界,或許潛藏在黑洞深處,以及由我們的意識所投射出的現
想學金繼一直只是個單純的念頭,排在了我的願望清單相對較後的位置,而未曾有機會付諸實現。直至去年,我意外發現有一位日本老師在此地教授這門技藝。當時,我默默地記住了,並將老師的網頁加入了收藏夾。某天,學期結束後的幾天,我突然心血來潮,重新翻開了收藏夾,卻驚見多了一行紅色的通知,說老師在本月後暫停接受新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
中東地區的家庭也有包餃子活動?長得像餃子,吃起來像鬆餅,裡面卻又包起司?有些人叫它黃金起司餃,香甜的餅皮包入滿滿起司,炸得酥脆之後泡到糖漿裡,最後在撒些開心果碎,真的不愧被稱作中東的少女夢幻逸品,吃一口就難忘。但你知道嗎,即將結束的不只是齋戒月,有些食物竟然也會跟著從店家的櫥窗消失,只能明年再見。
心理學博班申請心得分享的文章數量相當少(申請英國博士班的又更少)。我很幸運處在一個資源豐沛又支持的環境當中,我有機會第一手認識與詢問曾經走過這一遭的人們,但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我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並將我在這一路上搜尋到的資源做一個統整,讓之後相關領域的申請者有更多參考案例。
這幾年在日本,媒體上時常會出現「小朋友食堂(子ども食堂)」的介紹,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小朋友食堂成為不少人尋求溫飽的重要場所。但你知道嗎?小朋友並不是只限「小朋友」才能參加,小朋友食堂也不是公機關或是連鎖店,各地方的有志之士都可以自己開辦小朋友食堂,到底這個小朋友食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