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數』讀後感與心得

2024/02/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書常在其它「自我成長」的書中被引用,我就是連續看了三本書都講到「異數」,這才引起我的好奇,是什麼樣的內容,可以被不同的作者同時提到。

當我看完後,首先感到慶幸,因為「成功與智商的關聯是有限的」,智商只要在平均水準以上就可以。

努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一萬個小時就是敲開成功大門的神奇數字」。

然而,有個觀點倒是跟舊有的思考邏輯相反,以前的父母總希望提早讓小孩入學,提早就學看似可以領先同輩人一年,有跳級的效果,我也是因為這樣才早讀;但本書卻提到:

「孩子的年齡不足,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以致成就低落,反而越來越跟不上同學;成功是優勢累積的結果,一開始只是比同輩好一點,但這小小的差異使他得到更好的機會,最初那一丁點差異使他出類拔萃,最候成了真正傑出的人。」

反過來說,如果一開始只是差同學一點點,可能就得不到好的機會而越來越落後。

從生理上或許也可以解釋這個現象,當小孩的大腦還發育不完全時,卻要跟上較年長同學的學習進度,久而久之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

「揠苗助長」實不可取。

書中也重點提及「機會」的重要性,要更有智慧地「選擇」,最近看的幾本書都一再提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工作多年後,不確定別人是什麼想法,但我自己越來越認同書中所說:「工作是否讓人有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

能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不外乎就兩件事:1. 覺得自己有所成長;2. 從事創造性的工作。

至於作者一再提到的「出身」與「文化」,就非我們可以控制,這個是投胎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我們只要清楚自己的定位,然後做好「努力」和「選擇」這兩件事即可。


本書重點摘要如下:

  • 本書探討的是,在這個社會上表現傑出的人士,及其成功的秘密。
  • 成功不是個人埋頭苦幹就能搞定的;成功也不是無中生有的,和家世背景,以及有沒有貴人相助大有關係。
  • 今天很多功成名就的人,表面看來似乎是自己打拼來的;然而隱藏在他們背後的優勢、機會和文化遺產,也不可小覷,這就是他們為何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什麼擁有與眾不同的世界觀。
  • 我們成長的地方和年代,其實和我們的成敗大有關係;成功者的「個人特質」固然重要,但還是不足以解釋一個人為何成功,我們還要問成功者的出身,才能解開成敗之謎。
孩子的年齡不足,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以致成就低落,反而越來越跟不上同學。
  • 成功者越能得到特別的機會而變得越成功;越富有,稅額減免的額度越高;成績最好的學生越能得到老師的關注。
  • 成功是「優勢累積」的結果,一開始只是比同輩好一點,但這小小的差異使他得到更好的機會,同輩越差越多,最後就遠遠落後了,最初那一丁點差異使他出類拔萃,最候成了真正傑出的人,但在一開始他只是比別人好一點點而已。
  • 如果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至少練習到某個程度;十年代表一萬個小時的苦練。
一萬個小時就是敲開成功大門的神奇數字。
  • 有人因為把握住機緣,格外努力,最後得到相當大的回饋;他們的成功不完全是自己打造出來的,也是他們生長的時代造就的。
  • 成功與智商的關聯是有限的;智商如超過 120,這多出來的部分,似乎不見得會成為你在現實生活中的優勢。
  • 成功的條件之一在於「實用智能」的差別,實用智能包括「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以及說什麼,以達到最大效果」。
  • 實用智能是一種程序性的能力,你不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可能也無法解釋,反正你就是知道怎麼做,這也是一種實用的處事能力,與知識無關。
你的父母是做什麼的,和你日後的成就大有關係。
  • 只要有工作的「自主權」、能手腦並用,而且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是令人滿意的工作。
工作是否讓人有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
  • 如果有兩種工作讓你選擇,往後的每一天你都必須做這樣的工作,一種是當建築師,年薪七萬五千美元;另一種則是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工作,年薪十萬美元,你會選哪一種?
  • 作者認為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當建築師,因為這種行業有自主性、必須運用頭腦,而且努力就能得到回饋,對多數人來說,這些都比金錢要來得可貴。具有以上特質的工作,就是有意義的工作。
  • 如果你夠努力,不怕表達自己的意見,好好利用自己的頭腦和想像力,就能一手掌握自己的世界。
  • 出身對一人的影響很大;所謂的「出身」,不只是你或你父母的成長之地,還包括你的祖父、曾祖父是哪裡人,甚至要看你的高曾祖父是在哪裡長大成人的;越仔細研究,會發現文化精神的影響實在無遠弗屆。
  • 文化精神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即使經濟、社會和人口狀況已有改變,還是能夠代代相傳,影響後代的態度與行為。
  • 成功是種種優勢不斷累積的成果:你是何時出生的、你的出生地、你父母是做什麼的、你的成長環境等,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成功者的共通點就是努力。
  • 學習的問題在「暑假」,窮人家的孩子在放暑假的時候,學習就停擺了;但有錢人家孩子的閱讀能力卻突飛猛進。
  • 學習成就差距不是學校造成的,關鍵在於暑假時間的利用;會有這樣的結果,當然和「家庭教養」有關。
  • 富裕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培養不遺餘力,會帶小孩去博物館、上各種暑期班、參加夏令營等,在家也有很多書可以閱讀,父母會隨時注意孩子的學習狀況;這種情況下,過了一個暑假,小孩的閱讀和數學能力自然大有進步。
  • 成功不是靠做一些正確的決定或努力不懈就可以獲得;要成功,除了要有能力和頭腦,還要有把握「機會」的智慧。
  • 大律師、數學天才和電腦大亨這些人似乎都非比尋常,他們的成功其實沒有什麼特別或神秘之處,是優勢和文化的網絡形成的;有些優勢是他們努力得到的回饋,有些則純粹是因為運氣好。
  • 仔細看社會上這些出類拔萃的「異數」,會發現他們背後有著深厚的社會與文化關連,這是無法切割的。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