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三餐出巡中我分享了當中的兩集,這一篇我是特意抽出來寫凱特·麥金隆那一集。因為那一集去了一個有深刻歷史的地方—柬埔寨。兩個人就工作和生活作出了很大量的交流,令我有不少反思。
凱特問過張錫鎬主廚兩個問題,同樣的問題多年來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當中:
Do you love what you do 100% of the time?
Did you ever think about leaving everything there and starting new?
我是不是100%時間都擁抱我自己的工作呢?如果是為甚麼偶爾總有一種內心不安?到了有沒有想要放下所有東西,當然有想過。經常都在想,想要隱姓埋名去另一個地方,想要從新體驗不用滿足不同人對我的認知地生活。然後這樣會不會就找到我100%熱愛的事呢,還是我怎樣都會內心有所空缺?
這思考引到了在同一段路程中,張錫鎬主廚的一段話。當中透露出他雖為知名主廚,但其實內心一直在掙脫,尋找自己真正擅長的事。因為沒有事他能夠自然而言就展示出能力,每件事都要比他人用力幾倍才能有成就。
這一段我感受太深,因為我一直都有這種感覺。一直都在尋找自己自然而言就能做到的事情。我還在尋找(沒錯,寫作對我來說其實也是用了很大的力氣去大量訓練的結果),當然愛迪生曾說:「成功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一分的天才。」,但這也只是偶能讓我放下胡思亂想。人果然還是會有要更易成功的願景,有能夠用自己擅長又熱愛的東西過活的目標。
兩人還談到在世界中如何融入,以及融入對創作的影響。尋找自己能加入的世界;抽離與入世界的無盡拉扯;尋找正常的定義,對凱特和主廚來說,就是創作靈感的來源。有一段話我喜歡得整段記了下來:
The struggle of trying to be completely assimilated or alienated and really run with what make you different. That tension is the genesis of any sort of meaningful creation.
作為一個創作者,該入世還是抽離觀察;該追隨熱門話題和角度還是展示真正的自己,這些是每天都會要思考的問題。而他們的對話讓我找到該如何拿捏平衡的答案,大家不妨也去感受一下。
大家都知到柬埔寨曾經歷過赤柬的恐怖統治,這段時間固然對柬埔寨的無數家庭帶來過傷害,不過這個國家的人民比我們更懂得欣賞和珍惜。在佛教信仰下,大家以更知足和放下的角度看生活,然後慢慢復原。
柬埔寨人的飲食文化曾受印度的大量香料、中式的愛用蔬菜和法式的煮食手法所影響,但在赤柬面前一切停滯令人民把目光重新看香國家原有飲食文化。著重米飯、本地野菜和作地作物,同時開始以各樣醃製法保存食物,為飲食帶來新的角度。不能明白為甚麼張錫鎬主廚最後會感嘆:「Great things sometimes has to come from thing that is complete opposite.」
作為一個物質豐盛生活安全無恙的香港人,不禁反思自己對生活和物質的看法。面對生活的挑戰時,要記緊「凡事一體兩面」的道理。日常生活中自己過份追求不同國家的五光十色,對香港本土文化卻還不夠重視。要記得最好的也許就在身邊。
這一集另一點令我很深印象是拍攝出來的效果,令這個國家更美麗立體。亦令兩人的對話更有深刻的感覺,氣氛與其他較輕鬆的集數不同。在船河那段時間中的對話,對我來說是全集亮點,另一段就是和柬埔寨的廚師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