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準備時,得知沖繩的首里城,在2019年10月發生了大火,將包括正殿在內的九棟建築物燃燒殆盡,內心覺得難過和不捨,猜想它應該就只剩下斷垣殘壁了吧!
不過喜歡歷史旅行的我,還是將可以代表沖繩過去琉球王國歷史的首里城排入行程中,但也沒有給予高度期望(在台灣常見到古蹟自燃之後就荒廢的狀況)。
殊不知走進園區之後,帶給我的震撼和感動,讓我們相約2026年,待首里城正殿復原之後,一定要再前來一趟!
我們選擇搭乘單軌電車前來,從首里站下車後,步行大約5分鐘左右,會先看到一座石碑,從上面少數認得的漢字會看到「嘉靖二十二年⋯⋯」,這是復原後的「國王頌德碑」,真蹟在二次世界大戰時造美軍轟炸毁損,殘存的部份則在沖繩縣立博物館展出。
步行前往首里城,分為兩條路線,一條是經過上之毛公園,從久慶門進入(我們當天就是走這條路線);另外一條則是沿著馬路,經過龍潭和綜合服務處後,從守禮門進入。
(從單軌列車首里站至首里城:上之毛公園路線和守禮門路線介紹)
我們蠻喜歡上之毛公園路線,因為可以沿著城牆前行,感受到首里城牆的壯闊。
接著我們再從久慶門往前步行到守禮門,完整地體驗首里城的整體路線。
守禮門上的「守禮之邦」,表示「琉球為重視禮儀之國」,而且守禮和首里同音耶!當年也會玩這樣的諧音梗嗎?我們有掃描旁邊的QR-CODE參與數位集章活動,也才知道日幣2000元上面,就有守禮門的圖案呢!
一旁的「園比屋武御嶽石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過去琉球國王從首里城外出時,都會在此祈求路途中平安順利。
要通往首里城正殿,會經過三道門:
第一道「歡會門」,為歡迎的意思。在過去首里城會用來招待中國皇帝所派遣的使者,因此在取名上有歡迎訪客的涵義在。
第二道「瑞泉門」,有「優異、吉祥之泉」之意,因門前右側的「龍樋」泉水而得名。
第三道「漏刻門」,不是漏掉刻字,指的是「水鐘」,也就是透過漏水量來計算時間,並且敲擊太鼓報時。
除了水鐘來測量時間之外,走進廣場也會看到日影台,用來輔助讓時間更精準,當天我們在現場看日影的位置,的確蠻準時的呢!
萬國津梁之鐘,正品一樣收藏在沖繩縣立博物館(蠻值得安排前往的)。
首里森御嶽,位於城牆前的一個祭拜場所。
根據維基百科描述,琉球神話中,日之大神命開闢之神阿摩美久創立了琉球群島。阿摩美久奉命創立了沖繩本島,建立了9個聖地(出自《中山世鑑》)、7個森林(出自《聞得大君御規式之次第》)。後來,這7個森林被稱為「琉球開闢七御嶽」,成為琉球神道中最為神聖的御嶽。
琉球王國最為重視的御嶽是齋場御嶽。可惜我們這次因為時間和距離的考量,就沒有前往齋場御嶽,也成為我下次再訪的理由。
首里城正殿火災,將建築物燒毁,唯一屹立不搖的,是位於正殿前的兩根大龍柱,看著他們躺在一旁的展覽室裡,也期待它們重新「站起來」的那天。
以上的區域,都是免費的首里城公園範圍,接下來若要往正殿的方向前行,才需要付費購票。
之前在城廓外往正殿的方向看,一棟超高的「鐵皮屋」映入眼簾,第一時間還想說:這也太煞風景了吧!怎麼會在首里城附近蓋鐵皮屋呢?
實際走進城廓內,才驚覺這棟鐵皮屋所包覆著的,正是首里城正殿的位置,而且還以透明玻璃、三個樓層,讓我們可以親眼見到首里城正殿復原的過程!
這太令我震撼了,一方面是對於古蹟復原的細心和努力,另一方面若是在台灣,應該就是用圍籬圍住,遊客是無法靠近的,如此「公開透明」的作法,讓身為遊客的我,也彷彿參與了重建的歷程,更讓人好奇復原後的樣貌。
重建完成後,我們應該就無法從和屋頂齊平的視角,看到正殿的屋瓦了吧!
帶著震撼和感動,我們離開正殿復原工地,前往首里城後方區域。
「東台」被建於城郭東邊,位於海拔140公尺左右的展望台,是可將城外鎮上及城內的正殿裏、御內原景色盡收眼底的地方。
東台與漏刻門、西台一樣都是配合擔任城內報時的場所。當天剛好遇到工作人員安排遊客體驗中午報時,綠豆剛好有參與到,戴上琉球王國官員的帽子,敲擊銅鑼進行報時。
一逛就是整個上午過去了,離開首里城廓,我們還前去首里社館完成明信片的集章活動。
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瞭解當年的歷史故事,感受建築帶來當時的文化與氛圍,是一種很特別的旅遊體驗。
期待2026年首里城復原後,我們的再次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