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拉大提琴的果許》

2024/02/1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果許是一名大提琴手,不過他拉得不怎麼樣,所以老被樂團指揮修理。這天樂團練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的時候,果許又被罵了,先是拍子沒跟上,然後是走音,最後被罵演奏沒有表情,總在拖累大家。練團結束後,果許抱著琴,獨自面牆垂淚,等心情稍微平復了,再把剛才的曲子重拉一回。

那天深夜,果許垂頭喪氣回到了小鎮邊緣的家,那是一間在河畔的破舊水車小屋。果許喝了點水後,便坐下拉琴,他用猛虎般的氣勢拉著白天的曲子,一直拉到了半夜。這時突然傳來敲門聲,來了一隻大花貓,貓抱著從果許的菜園裡摘下的綠番茄,跟果許說這是送他的伴手禮,果許臭罵了貓一頓,貓嘻皮笑臉要他別生氣,還要求果許拉舒曼的《夢亂曲》(註:《夢幻曲》)來聽聽,果許心生一計,起身關緊門窗,開始拉琴。

但果許拉的可不是什麼舒曼的《夢幻曲》,而是狂暴的《印度獵虎曲》!貓歪頭聽了一陣,突然不停眨眼睛,接著砰的一聲撞向門板,好像從牠的眼睛、額頭、鬍鬚和鼻子劈哩啪啦冒出了小火花,不停地跳上跳下衝來衝去,貓本來想逞強裝沒事,但後來還是只能求饒,果許本已打算放貓一馬,誰知道貓又說:「大爺,今晚的演奏,很不對勁啊!」聽得果許怒火中燒,假藉要從貓舌看貓的身體好不好,卻拿火柴用力在貓舌上劃出火光,這下貓又嚇得撞牆,過了一會果許才甘心放貓走。貓走了以後,果許帶著痛快的心情沉入夢鄉。

第二天半夜來的是布穀鳥。布穀鳥想跟果許學習正確的音階,果許覺得很奇怪:「布穀鳥不是就只會『布穀—布榖—』叫嗎?哪有什麼音高可言?」但他被煩得受不了,只好拉起DoReMiFaSo。布穀鳥卻還說他拉的不對,親自唱了幾聲給果許聽,果許試拉了幾次,才總算拉對。布穀鳥開心極了,牠彎著身子「布穀—布穀—」唱個不停,果許已經手痠了,布穀鳥仍興致高昂,果許聽久了,發現鳥叫聲更貼近DoReMiFaSo,也比琴聲好聽多了,他一想到自己再拉下去恐怕就要變成小鳥了,便嘎然而止。布穀鳥哀求果許繼續拉,但果許並不願意,他把布穀鳥從窗戶趕出去後,便倒頭大睡。

第三晚來了小狸貓,小狸貓是鼓手,他倆合奏了《快樂的馬車屋》,小狸貓還告訴果許大提琴的第二條弦有問題。

第四晚的敲門聲特別小,原來是田鼠母子,田鼠媽媽請求果許為他的孩子治病,果許沒好氣地回答:「我又不是醫生怎麼治病?」田鼠媽媽告訴果許,這一帶的動物如果生病了,就會跑到果許家的地板下聽嗡嗡嗡的琴聲,因為血液循環會加快,病很快就好了。恍然大悟的果許輕輕抓起小田鼠,把牠放進大提琴的洞裡,然後拉起《即興狂想曲》,才拉了一下子,田鼠媽媽就請果許把孩子放出來,小田鼠出來時閉著眼睛抖個不停,卻突然站起來一溜煙跑走了。田鼠媽媽追出去,一會又折回來連聲道謝,果許心疼著可憐的小田鼠,還送了一小塊麵包給牠們。

表演的那天,《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的演出非常完美,觀眾不停拍手、喊安可,指揮要果許一人上台演奏安可曲,果許心想大家八成在等著看他笑話,他決定拉那首《印度獵虎曲》讓他們見識見識。然後,他就像貓來造訪時那樣,奮力演奏著獵虎曲,他越拉越起勁,貓那天痛苦而瘋狂的模樣歷歷在目。拉完曲子後,果許抱著琴往練習室直衝,所有團員和指揮都瞪大了眼睛,安靜嚴肅看著果許。指揮率先起身大讚果許拉得太好了!才不到十天的功夫,琴藝就突飛猛進!

那天晚上果許很晚才到家,打開窗戶遠眺夜空,一邊說著:「布穀鳥,真抱歉,我其實沒有對你生氣啦!」

文/宮澤賢治;圖/佐藤彩;翻譯/林真美;聯經出版。經典童話配上童趣插圖,拉近了與孩童讀者的距離。

文/宮澤賢治;圖/佐藤彩;翻譯/林真美;聯經出版。經典童話配上童趣插圖,拉近了與孩童讀者的距離。

《拉大提琴的果許》故事情節頗為精彩,直接從練團場景開頭,加上指揮的叫罵,極有張力地帶出果許的人設。四種動物的選角很有心思,果許跟動物們本就性格相近,都是純樸善良、固執、努力,看著他們之間鬥嘴、互動就覺得十分有趣。

雖然看不見也聽不見,但音樂無疑是本書的另一要角。其實咪咪對音樂一竅不通,但為了能更深入了解這本書,我們把故事裡出現的樂曲全都找來聽,尤其把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聽了好幾遍,還查了資料,知道這首曲子是在描繪田園自然風光,五個樂章分別是愉快到鄉間、河畔風景、鄉民的快樂集會、暴風雨和牧羊人的感恩之歌,第二樂章的最末出現了「以樂器模仿鳥鳴」的樂段,特別是「布穀—布榖—」最為清晰可辨,此一作法曾遭受古典主義的批評,認為不該把如此粗糙的聲音放入音樂裡,不過這首曲子仍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

可能是因為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裡有布榖鳥的叫聲,宮澤賢治才安排布榖鳥來找果許的吧!

可能是因為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裡有布榖鳥的叫聲,宮澤賢治才安排布榖鳥來找果許的吧!

後蝴蝶頁是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的一小段大提琴樂譜,很有意思的安排。

後蝴蝶頁是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的一小段大提琴樂譜,很有意思的安排。

本書的插畫生動活潑,線條粗大圓潤,色彩豐富,看起來很有童趣,咪咪最喜歡的是貓被嚇得七葷八素,炸毛炸到像被電到,對我來說那是極具爆炸性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

書中動物對音樂的反應都好真實。我還能找到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力嗎?

書中動物對音樂的反應都好真實。我還能找到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力嗎?

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勳在1980年代曾製作《大提琴手高修》(即為《拉大提琴的果許》,只是譯名不同)的動畫作品。與手邊這本繪本比起來,動畫的畫面少了點張揚和討好,看起來更為質樸可愛,而且劇中配樂就是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文字、畫面和音樂的內涵交織呼應,不只是把故事說得完整,好看又好聽,亦提供了全面性的理解。

若要說《拉大提琴的果許》和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有什麼共通之處,應該就是崇尚自然、向自然學習吧!

若要說《拉大提琴的果許》和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有什麼共通之處,應該就是崇尚自然、向自然學習吧!

我們在共讀《拉大提琴的果許》時,其實咪咪並不是逐字逐句讀出來的,而是有所刪減、部分地方只講個大概的,因為對好好來說這故事還太長、字太多,好好甚至明確表示這個故事雖然好聽,但比較適合久久聽一次,否則會膩、會不耐煩。

「媽馬,果許怎麼才十天就變這麼厲害了?」
「你覺得呢?」
「我覺得是貓、布榖鳥、小狸貓和小老鼠教他的。」
「喔!怎麼說呢?」
「就是那些動物來,然後果許演奏給他們聽,動物還會跟他說應該要這樣拉、要那樣拉、那條弦壞掉了,就像在教他呀!」
「你說的沒錯,其實大自然本來就很美、很厲害,大自然可以教我們很多東西。以前這首曲子剛發表的時候,還有人批評貝多芬怎麼能把『低俗的鳥叫聲』放入音樂裡呢!」
「他們怎麼能隨便批評別人呢?」
「那個時代流行的音樂就是那樣,所以難免會遭受批評嘛!不過我覺得那些鳥叫聲放在音樂裡蠻有趣的,也很好聽呀!」
「對呀!『布榖—布榖—』哈哈哈哈!」
好好自己想到是動物讓果許變強,動物們就像老師一樣帶著果許進步,媽馬覺得好好真厲害,完全掌握故事的精神。

「媽馬,那為什麼指揮會叫果許自己上台呢?」
「咦?那你看後面寫什麼⋯果許想:『這些人到底要欺負人到什麼地步?』所以表示果許覺得他們想讓果許在台上丟臉,因為他之前拉得很不好。」
「那些人真的很壞心耶!」
「嗯嗯,然後果許就接著說:『看我拉一首獵虎曲來讓他們見識見識!』意思是果許也不想認輸,他想好好演奏一曲來雪恥。」
「還好最後果許成功了!」
涉世未深的幼兒果然還是看不懂曲曲折折的人際互動,需要媽馬從旁解釋。很高興好好問了,我們才能提前從故事角色身上學習人際關係的眉角,老實說好好身為獨生子,媽馬一直都擔心著他與同儕的互動。

「媽馬,為什麼聽音樂就能治病啊?這是真的嗎?」
「我想主要是因為有『振動』,田鼠媽媽有說嗡嗡嗡的大提琴琴聲會讓血液循環變快,生病就比較快好吧!」
「對了,你記得聲音是靠什麼傳遞的嗎?」媽馬問
「是聲波。」
「那聲波是怎麼傳出來的?」
「空氣!」
「對,發聲是靠振動,聲音傳出來也是靠空氣振動。」
「就像我以前打鼓那樣嗎?打的時候鼓的皮在振動,有時候聽別人打鼓也有心臟咚咚咚的感覺。」
「對了!就是那樣!那些動物們就是這樣被震得血液循環加快的。」
身為獸醫的好爸對「聽音樂就能治病」不置可否,這種事畢竟只存在於童話裡。不過,能夠很投入地聽音樂、跟著音樂共振、被音樂療癒內心本來就是件很幸福的事!


親子共讀小技巧:跟音樂一起讀繪本

在咪咪過往的共讀經驗裡,並不常讀到音樂主題的繪本,所以少有結合音樂與閱讀的經驗。不過如果遇上了以音樂為主題的繪本,很適合帶著孩子一起讀讀故事、聆聽音樂、研究音樂,然後再回頭讀繪本,放入樂曲的元素重新解讀故事,感受文字、圖畫和音樂的合奏,會是很棒的經驗喔!

25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