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植物的「抗旱飲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之前他們只有用酒精測試,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他們發現,1-丁醇(1-butanol)是最好的抗旱飲料。


2022年時,他們測試了阿拉伯芥、小麥、水稻等植物;這次,他們只測試了阿拉伯芥。他們把20天大的阿拉伯芥,用甲醇、異丙醇、2-丁醇、1-丁醇等水溶液,連澆3-4天,然後2週不給水,接著重新給水,在重新開始給水後第五天,紀錄植物的存活率。


結果發現,以甲醇(methanol)處理的植物,存活率約四成;以異丙醇(Isopropanol)或2-丁醇(2-butanol)處理的植物,跟只澆水(water)一樣全軍覆沒;但是,用1-丁醇處理的植物,全部都活得好好的。



進一步仔細研究發現,1-丁醇的濃度在20-50 mM之間是最好的,所有的植物(每組12株)都活了下來;當1-丁醇降到10 mM,只有三分之一的植物還活著。


到底這樣處理所引發的抗旱性,與植物的什麼生理途徑相關呢?首先當然是懷疑與離層酸(ABA)相關,畢竟離層酸是植物遇到乾旱時主要應對的賀爾蒙。於是,研究團隊測試了兩個突變株,一個無法感應ABA,另一個則是無法合成ABA。


結果發現,用20 mM 1-丁醇處理,無法感應ABA的植物只有12.5%還活著;無法合成ABA的植物也只有25%還活著。所以,ABA的確與1-丁醇引發的抗旱機制有關。


到底1-丁醇對植物產生了什麼影響呢?研究團隊觀察了氣孔開度、相對含水量以及電解質滲漏這三個現象,結果發現,以1-丁醇處理的植物,其氣孔開度顯著地變小;而在乾旱處理第11天測量植物的相對含水量時發現,1-丁醇處理的植物,在這個時間點的相對含水量還有60%,但不處理的植物,其相對含水量降低到25%。電解質滲漏實驗也顯示,以1-丁醇處理的植物,在乾旱第11天時,電解質滲漏的情形比不處理的組別要低得多,顯示1-丁醇可以減輕乾旱導致的細胞膜損傷。


分析不同處理的植物的基因表現發現,不同處理之間,其基因表現的差異在乾旱處理第10天時達到最大程度,而且地上部分(莖、葉)與地下部分(根)不太一樣。地上部分主要是與細胞壁相關功能、糖苷代謝、氧化與缺氧反應以及與光合作用相關的基因表現量增加了;而根部卻主要是與糖苷代謝以及組織發育相關的基因表現量增加了。


1-丁醇所引發的抗旱能力上升,與之前的酒精引發的抗旱,是否有互通呢?有的。研究團隊發現,1-丁醇處理的植物與乙醇處理的植物,他們的基因表現的變化有非常多的重疊。這意味著,他們走的是相當類似的途徑。


抗旱的植物通常也能耐鹽,於是研究團隊測試了1-丁醇處理是否能讓植物變得更耐鹽。結果發現,超過80%的1-丁醇處理的植物,在100 mM 食鹽下活了下來;而沒有處理的植物,只有少於10%還活著。


研究團隊觀察這些植物,是否如一般遇到高鹽狀況,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ROS)?結果發現,1-丁醇處理的植物只產生了少量的自由基,而不處理的植物則產生了非常多的自由基。


總而言之,研究團隊發現以1-丁醇處理植物,可以讓植物變得更耐旱也耐鹽。而1-丁醇對植物耐旱性的影響,是透過與ABA相關的途徑達成的。從基因表現來看,這兩種醇類可能都是透過類似的途徑來讓植物提升耐旱性的。


至於到底是1-丁醇比較好,還是乙醇比較好呢?如果以阿拉伯芥來看,似乎是乙醇比較好,因為只要10 mM就可以達到效果,而且乙醇相對比較便宜也比較容易買到。不過,用乙醇也有需要考慮的點,就是會不會有人偷喝呢?如果用1-丁醇,因為它不能喝,就沒這個問題了。


參考文獻:


Do, T. N. Q., Todaka, D., Tanaka, M., Takahashi, S., Ishida, J., Sako, K., Nagano, A. J., Takebayashi, Y., Kanno, Y., Okamoto, M., Pham, X. H., & Seki, M. (2024). 1-Butanol treatment enhances drought stress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14(86). https://doi.org/10.1007/s11103-024-01479-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喵喵-avatar-img
2024/08/03
真的好特別!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07/19
謝謝老師分享,這個研究真的太有趣了!!!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1會員
610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最近越來越能感覺到夏天的威力,隨著氣溫不斷攀升,每天都想要杯手搖飲來消消暑。不過我們都知道喝過多的手搖飲料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所以現在我都改喝自己特調的水果酵素特調,不僅清涼又解渴,水果酵素還有養顏美容、幫助消化、改善睡眠品質等等好處,除了可以拿來當手搖飲的替代品,同時還很適合外食族還有挑食族。
Thumbnail
最近越來越能感覺到夏天的威力,隨著氣溫不斷攀升,每天都想要杯手搖飲來消消暑。不過我們都知道喝過多的手搖飲料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所以現在我都改喝自己特調的水果酵素特調,不僅清涼又解渴,水果酵素還有養顏美容、幫助消化、改善睡眠品質等等好處,除了可以拿來當手搖飲的替代品,同時還很適合外食族還有挑食族。
Thumbnail
夏天到了,試試天然的水果酵素,助你減肥大作戰!鳳梨發酵液可入菜提味,綜合水果酵素隨身包方便攜帶。六種口味任你挑選,安心健康無負擔。更多詳情請至官網或賣場瞭解。
Thumbnail
夏天到了,試試天然的水果酵素,助你減肥大作戰!鳳梨發酵液可入菜提味,綜合水果酵素隨身包方便攜帶。六種口味任你挑選,安心健康無負擔。更多詳情請至官網或賣場瞭解。
Thumbnail
有再持續接觸保養品的人一定聽過A醇,但是A醇到底是甚麼?使用它對於體會有什麼樣的效果?這或許就有點不清楚了吧。沒關係!筆者也是接觸保養品一段時間後才開始理解A醇為什麼能應用在保養品上,這篇文章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A醇到底是什麼?對於人體的功效有哪些? 一、A醇是甚麼? 最近的電視廣告或是GOO
Thumbnail
有再持續接觸保養品的人一定聽過A醇,但是A醇到底是甚麼?使用它對於體會有什麼樣的效果?這或許就有點不清楚了吧。沒關係!筆者也是接觸保養品一段時間後才開始理解A醇為什麼能應用在保養品上,這篇文章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A醇到底是什麼?對於人體的功效有哪些? 一、A醇是甚麼? 最近的電視廣告或是GOO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 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 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常見糖尿病用藥! 如果想瞭解更多或者覺得今天的內容很實用的話,請幫我按讚分享!或是到Youtube以及Podcast:【我是運科竹】的頻道來進行訂閱喔! ===
Thumbnail
《#我是運科竹:每週閱讀一段運動科學相關文獻,強化#英文閱讀 理解力以及 #運動科學 相關知識》 本週主題:常見糖尿病用藥! 如果想瞭解更多或者覺得今天的內容很實用的話,請幫我按讚分享!或是到Youtube以及Podcast:【我是運科竹】的頻道來進行訂閱喔! ===
Thumbnail
氫分子,醫學應用: 近年來臨床試驗與研究成果發表如雨後春筍般的成長,並說明氫氣的特性有抗氧化、抗發炎、延緩細胞死亡、促進新陳代謝,美白,調節免疫,調節壞自由基數量等等。 本文介紹了氫氣的特性、應用和醫學研究現狀,電解水和氫氣的相關知識,以及相關FDA規定。該領域需要更多學術研究及人體數據佐證。
Thumbnail
氫分子,醫學應用: 近年來臨床試驗與研究成果發表如雨後春筍般的成長,並說明氫氣的特性有抗氧化、抗發炎、延緩細胞死亡、促進新陳代謝,美白,調節免疫,調節壞自由基數量等等。 本文介紹了氫氣的特性、應用和醫學研究現狀,電解水和氫氣的相關知識,以及相關FDA規定。該領域需要更多學術研究及人體數據佐證。
Thumbnail
在不同的季節轉變中,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和需要,選擇適合的中藥配方來調理身體,以使身體能夠更好地應對即將到來的季節變化。這種因應季節變化而調整食補配方的做法,既是中藥文化的體現,也是對個人健康的一種負責任的表現。這種經驗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藥文化的深厚底蘊,並體會到中藥調理身體的獨特魅力。
Thumbnail
在不同的季節轉變中,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和需要,選擇適合的中藥配方來調理身體,以使身體能夠更好地應對即將到來的季節變化。這種因應季節變化而調整食補配方的做法,既是中藥文化的體現,也是對個人健康的一種負責任的表現。這種經驗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藥文化的深厚底蘊,並體會到中藥調理身體的獨特魅力。
Thumbnail
酸類保養在近幾年甚為流行,究竟酸類的吸引力何在?隨著市面上的酸類保養品日益多元化,該如何做出選擇?每種功效又有何不同?繼續看下去就知道!
Thumbnail
酸類保養在近幾年甚為流行,究竟酸類的吸引力何在?隨著市面上的酸類保養品日益多元化,該如何做出選擇?每種功效又有何不同?繼續看下去就知道!
Thumbnail
今天我們將聚焦於另一個六大營養素的成員——水。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讓我們一同深探水的奧秘。
Thumbnail
今天我們將聚焦於另一個六大營養素的成員——水。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讓我們一同深探水的奧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