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位格友在討論文章瀏覽量的話題。他提到,他修改文章的目的是改正文章的內容,並不是為了增加瀏覽量。他想知道有多少人實際看過他的文章,扣除掉自己瀏覽的次數,他才能了解文章的受歡迎程度,並據此調整寫作方向。
文章瀏覽量,重要嗎?文章瀏覽量反映了讀者的興趣與喜好,可以幫助作者調整寫作方向。例如,如果某篇文章的瀏覽量很高,作者可以考慮繼續撰寫同類型的文章。然而,作者也不必過度執著於瀏覽量。畢竟,文章的價值並不能完全由瀏覽量來衡量。一篇內容優質、有深度的好文章,即使瀏覽量不高,也值得一讀。
那麼,作者該如何看待文章瀏覽量呢?以下是一些建議:不要過度追求高瀏覽量,以免影響寫作品質。定期檢視文章瀏覽量,了解讀者的喜好。根據讀者的反饋,調整寫作方向。只要作者用心寫作,不斷進步,相信文章的瀏覽量自然會隨之提升。
再談談文章瀏覽量的迷思,文章瀏覽量是許多格友關心的指標之一。平台是否應該公開所有觀看者資訊,一直是熱門討論的話題。理論上,平台可以做到完全公開所有觀看者資訊,包括每個帳號、每個IP、每個點閱的人。但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看法是,沒有必要。因為這樣太浪費系統的資源了。
我個人會將系統呈現的閱讀數量自動減10。因為我經常修改文章,每次修改都會被計算為一次瀏覽。因此,我必須將瀏覽數量減去修改次數,才能得到實際的瀏覽量。當然,如果文章瀏覽量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例如幾百、幾千甚至幾萬,那麼修改次數佔整體比例就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
如何看待文章瀏覽量?每個格友對自己的瀏覽量都有自己的計算方式。瀏覽量只是寫作的一個參考指標。如果文章數量很少,瀏覽量自然也會比較低。因此,努力創作、定時定量發表作品,才是提升瀏覽量的根本之道。
透過社群經營增加瀏覽量,此外,也可以透過社群經營來引導流量回到部落格,增加文章瀏覽量。例如,將文章分享到社團或粉絲專頁,就有機會吸引更多人閱讀。不過,社群經營的效果因人而異。例如,我的速寫作品在臉書社團上分享後,很快就有人詢問價錢。但這並不代表每個人都能透過社群經營獲得成功。
文章瀏覽量固然重要,但作者也不必過度執著。只要用心創作、持續進步,相信瀏覽量自然會隨之提升。至於如何有效分享創作,吸引更多人關注,卻是一門學問。這裡提供兩種創作分享方式:引流與互動。
我最近經常在臉書上分享詩詞創作。我嘗試了兩種分享方式,一是引流模式,將創作分享在臉書社團或粉絲專頁,以吸引更多人點擊連結到方格子,閱讀我的創作。結果發現,引流的效果不如預期。雖然有極少部分人會點擊連結,但絕大部分人還是直接滑過。有引流的瀏覽量與沒有引流的瀏覽量沒有差異。
另一種是互動模式,在臉書上發布詩詞前半段,邀請大家接續下半段,或進行接龍等互動活動。反倒獲得了許多人的回應。大家直接在臉書上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與詩句,甚至玩起接龍遊戲。只是這樣操作根本起不到讓人閱讀方格子文章的用意。
瀏覽量絕對是創作者的重要參考,如何改善?希望能有在方格子成功經營的格友們能分享他們的經驗,他們是如何引流的,又如何將瀏覽量轉換為訂閱、贊助、購買的,有了這些人的分享,相信可以給許多新進的創作者有更好創作的能力,並且改善瀏覽量,一起打造方格子創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