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錄 | 45年後喜相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9年的12月8日,教會一對周姓姐妹同時上台作見證,我當時在教會當招待,因此就認識了她高齡九十的父親周遊國先生。周先生在一個月之後,又在教會洗禮「即信即浸」,勇敢受洗成為基督徒。牧師們都欣喜逾常,我們族長也委派我定期關懷他。

於是從2019年6月11日起每週週一早上,我都會去周家串門子,前後約有半年之久。 大致是跟他聊聖經聊生活,還有就是跟他一起練胡琴。周先生見到我也總是開心得不得 了。而我一直覺得這位先生很面善,他的大名也聽過,知悉他也是二胡高手,却實在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面…。

直到後來,我的學生中山醫科大學的陳志豪教授,送來了一張他珍藏的節目單,那是台灣省教育廳中興國樂團在民國66年11月6日「紀念國父及先總統蔣公誕辰 」演奏,地點在台中市中興堂。在那場公演中,南胡(即二胡)甲部首席正是周遊國先生,而乙部首席是…在下我~ 於是我終於想起來,我們曾在這個大型國樂團共事過。

raw-image

1977年仍然是國民黨全面執政的時期(民進黨創黨是1986年9月28日)。所以,這場演奏會仍有所謂「慶祝蔣公誕辰」這樣的項目;當年我才27歲,狂熱於國樂演奏,也在二胡演奏上面有些造就,就大大方方坐在那個「乙部首席」的椅子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和周遊國先生重逢,他已逾「耄耋之年」,而我也「年逾古稀」;周遊國先生聽力已明顯退化,而我多年沒加強練習,演奏技法早已不熟,拉奏起來,音律還會不準。但我們留下了幾張一同練習的相片。在短暫的人生歷程中,濶別45年,竟然可以二度相逢,非常之出乎意料,非常值得紀念。

練琴(呂詠恩攝影)

練琴(呂詠恩攝影)

練琴(呂詠恩攝影)

練琴(呂詠恩攝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恭喜恭喜🎉我小學時,有學國拉🎻,那時拉的非常好,記得還出去演出過。後來應為老師的私人原因沒有繼續教我們。現在長大了,我竟然連五線譜都看不懂啦!小提琴連一個音都拉不出來了。啊~請把那時的記憶還給我🤣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0
妳沒問題的~🌞衹要願意,任何時間都可以重新恢復妳的才藝~💐💐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4/02/21
如小說般的見證。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1
的確如您所言,近半世紀的分隔,長相也變了,重逢恍如夢寐~
王家歆-avatar-img
2024/04/22
三弦 周純一也是中興中文系學生.好像低我兩屆.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8.0K會員
880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30
2025/04/29中國及海外網路流傳,華南理工大學院長及院長助理的教授林影、韓雙艷聯名發表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歷數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缺失,並呼籲中國人民尤其是大學生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這是最近10年中國體制內知識分子最勇敢的政治批判。值得密切觀察。
Thumbnail
2025/04/30
2025/04/29中國及海外網路流傳,華南理工大學院長及院長助理的教授林影、韓雙艷聯名發表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歷數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缺失,並呼籲中國人民尤其是大學生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這是最近10年中國體制內知識分子最勇敢的政治批判。值得密切觀察。
Thumbnail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落魄的退休男精神有些狀況,目前希望到院裡安置 女主的媽媽目前住在院裡,說了一段故事~~~ 我叫黃曉,回首過去的三十年,那是一段浸滿淚水與痛苦的歲月。 曾經,我也像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女孩一樣,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當我遇到他時,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堅信他會為我
Thumbnail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落魄的退休男精神有些狀況,目前希望到院裡安置 女主的媽媽目前住在院裡,說了一段故事~~~ 我叫黃曉,回首過去的三十年,那是一段浸滿淚水與痛苦的歲月。 曾經,我也像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女孩一樣,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當我遇到他時,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堅信他會為我
Thumbnail
小阿姨第一次走進教會,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力量。雖然她可能不會受洗,但願福音種子在她心中發芽。這次的教會體驗讓我們的關係更親近。希望未來能夠更多地參加教會的活動。
Thumbnail
小阿姨第一次走進教會,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力量。雖然她可能不會受洗,但願福音種子在她心中發芽。這次的教會體驗讓我們的關係更親近。希望未來能夠更多地參加教會的活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敍述了母親透過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度過人生的困境。同時,也描述母女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及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敍述了母親透過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度過人生的困境。同時,也描述母女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及思考。
Thumbnail
  以下來文照登:    感恩師兄姐。現寫下我母親親身經歷,用於刊載《因果濟世集四》。    我母親的親身經歷:我母親姓方,85歲身體硬朗,每天還會騎機車出門做志工,教太極拳。第一次她與我到精舍是我夢見往生父親狀況不佳,來精舍請示佛菩薩,並救父離苦。母親怕我被騙,便親自北上一起前來.........
Thumbnail
  以下來文照登:    感恩師兄姐。現寫下我母親親身經歷,用於刊載《因果濟世集四》。    我母親的親身經歷:我母親姓方,85歲身體硬朗,每天還會騎機車出門做志工,教太極拳。第一次她與我到精舍是我夢見往生父親狀況不佳,來精舍請示佛菩薩,並救父離苦。母親怕我被騙,便親自北上一起前來.........
Thumbnail
八十六歲老菩薩出門是件大事 新竹台中算長途女兒媳婦環侍 心心念念探望老媽腿傷終成行 二舅媽來家小住破天荒第一次
Thumbnail
八十六歲老菩薩出門是件大事 新竹台中算長途女兒媳婦環侍 心心念念探望老媽腿傷終成行 二舅媽來家小住破天荒第一次
Thumbnail
最近,回顧整理過去五年間,2位自己的長輩(93+92歲)在離世前三天之調理/脈診的結果+觀察現再世另位97歲長輩的調理前後的脈診結果,期待幫助更多邁向老後的老人們,能夠擁有一個更安全+喜樂+平安的環境,以致可以有機會“道愛+道謝+道歉=彼此饒恕+恢復和好+重建關係”的機會喔!
Thumbnail
最近,回顧整理過去五年間,2位自己的長輩(93+92歲)在離世前三天之調理/脈診的結果+觀察現再世另位97歲長輩的調理前後的脈診結果,期待幫助更多邁向老後的老人們,能夠擁有一個更安全+喜樂+平安的環境,以致可以有機會“道愛+道謝+道歉=彼此饒恕+恢復和好+重建關係”的機會喔!
Thumbnail
日前和妻子去探望一對年邁的主內夫婦。 老弟兄兩年受冼之後就因帕金森症,不良於行,無法常態聚會。但對於我們夫妻的性情和言行,素懷好感,也相當信賴我們。於是就這樣,相約定期赴他們府上探訪、聊天,我們四人也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聚會。
Thumbnail
日前和妻子去探望一對年邁的主內夫婦。 老弟兄兩年受冼之後就因帕金森症,不良於行,無法常態聚會。但對於我們夫妻的性情和言行,素懷好感,也相當信賴我們。於是就這樣,相約定期赴他們府上探訪、聊天,我們四人也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聚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