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中國及海外網路流傳,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林影教授及院長助理韓雙艷教授聯名發表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歷數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缺失,並呼籲中國人民尤其是大學生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
這兩位教授都是中國體制內的高級知識分子,而且都是中國共產黨員。這份公開信深刻批判中國共產黨(CCP)過去四十餘年的專制統治,揭示其對社會的壓迫與控制,同時激勵青年學子以思想與行動點燃變革之火,為中國的未來奮鬥。
全文不僅剖析當前社會困境,還提出具體的改革訴求,旨在喚醒民眾覺醒,推動民主、法治與人權的實現。可以説,是習近平主政以來,對中國政府最直接而且最勇敢的批評。 文章開篇指出,過去四十多年,中共通過強化專制體制,全面掌控政治、經濟與文化領域,使社會各層面失去獨立性。權力過度集中導致人民自由被剝奪,民眾的訴求被壓制,社會瀕臨無法挽回的深淵。 林影教授以沉痛心情,結合自身作為中共黨員與普通公民的身份,呼籲國人正視這一危機,勇敢站出來反抗壓迫,爭取基本人權與民主自由。這種對社會現狀的深刻反思,奠定了文章批判與行動號召的基調。 宣言聚焦2018年3月11日修憲事件,當時全國人大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為習近平無限期連任鋪平道路。這一改變被視為對憲法制衡的重大破壞,標誌著獨裁政治的進一步固化。自2012年上台以來,習近平通過強化黨的領導與個人崇拜,推動「偉大復興」口號,將中國推向更集中的專制體制。修憲後,其連任無法律障礙,權力進一步擴張,引發外界對中國領導人「終身制」的擔憂。作者警告,這種政治單一化使社會開放與多元性被長期壓制,年輕一代難以看到民主改革的希望,中國的政治環境愈發封閉。 文章接著剖析近期事件,凸顯民眾苦難與政府壓迫的加劇。2022年的「清零政策」是典型例證,政府採取嚴苛封控措施,導致全國數億人生活受限。上海等地居民被長期隔離,缺乏食物與醫療資源,引發廣泛不滿。2022年末,上海封城期間的抗議潮成為標誌性事件,民眾走上街頭要求結束清零政策與改善民生。然而,政府非但未回應訴求,反而大規模鎮壓,數百名抗議者被捕,社交媒體內容被刪除,參與者甚至遭受暴力對待。這反映了政府對基本抗議自由的剝奪,民眾聲音被無情壓制,凸顯政權為維穩不惜犧牲公民權利。 本文另一焦點是「996工作制」,即每日早9點至晚9點、每週6天的勞動模式,廣泛存在於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科技企業。這種制度被批為「血汗工廠」,使年輕人身心俱疲,心理與健康問題激增。2021年,網絡討論與抗議引發社會共鳴,但政府未採取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措施,反而通過言論審查封殺不利聲音。
這種經濟剝削與言論壓制的交織,形成壓迫網絡,使青年與底層民眾陷入無職業選擇、無社會保障、無人身自由的困境,無法改變命運。大學生作為社會思想與文化先鋒,卻面臨嚴重壓制。 文章指出,政府通過思想管控與審查,迫使學子沉默。1989年天安門事件等歷史真相被教科書與媒體封鎖,社交平台相關討論被刪帖封禁,使學生陷入歷史盲區,無法從過去吸取教訓。學術活動中,涉及「政治改革」或「民主化」的討論常遭干預,組織者面臨追蹤、處罰甚至開除。2020年,南京大學李海鵬教授因批評現狀被開除,成為典型案例。這種思想與行動自由的缺失,使大學生聲音微弱,難以發揮變革作用。 為此,文章發出振聾發聵的號召,敦促大學生站出來,成為國家未來的希望與社會變革的先鋒。作者強調,若今日不行動,青年將成為歷史的受害者;若團結發聲,則能撼動強權。文章提出四項訴求: 一、結束一黨專政,推行多黨制與公正普選,確保公民參與政治; 二、解除言論與新聞審查,恢復知情權與批評自由; 三、加強社會保障,縮小貧富差距,提升教育、醫療、住房普及度; 四、建立法治社會,保障人權,嚴禁任意逮捕與不公審判,確保司法獨立。 宣言結尾以激昂語氣,呼籲同胞與學子為中國未來發聲,打造一個無謊言與暴力的民主、法治、公正社會。作者強調,學子是時代棟梁,其力量能改變國家命運。儘管挑戰重重,但團結的聲音足以點燃變革之火。林影與韓雙艷以個人身份與職銜署名,展現對此事業的堅定承諾。 這份宣言既是對專制體制的深刻控訴,也是對民主未來的熱切期盼。它激勵青年以勇氣與智慧,打破沉默,推動中國走向自由與尊嚴的新時代。對於海內外中國人而言,可謂春雷乍響,究竟能不能真的產生「燎原之勢」,還有待密切觀察。


Google圖片

Google圖片

Google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