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見聞|林影.韓雙艷教授發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5/04/29中國及海外網路流傳,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林影教授及院長助理韓雙艷教授聯名發表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歷數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缺失,並呼籲中國人民尤其是大學生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

這兩位教授都是中國體制內的高級知識分子,而且都是中國共產黨員。這份公開信深刻批判中國共產黨(CCP)過去四十餘年的專制統治,揭示其對社會的壓迫與控制,同時激勵青年學子以思想與行動點燃變革之火,為中國的未來奮鬥。

全文不僅剖析當前社會困境,還提出具體的改革訴求,旨在喚醒民眾覺醒,推動民主、法治與人權的實現。可以説,是習近平主政以來,對中國政府最直接而且最勇敢的批評。 文章開篇指出,過去四十多年,中共通過強化專制體制,全面掌控政治、經濟與文化領域,使社會各層面失去獨立性。權力過度集中導致人民自由被剝奪,民眾的訴求被壓制,社會瀕臨無法挽回的深淵。 林影教授以沉痛心情,結合自身作為中共黨員與普通公民的身份,呼籲國人正視這一危機,勇敢站出來反抗壓迫,爭取基本人權與民主自由。這種對社會現狀的深刻反思,奠定了文章批判與行動號召的基調。 宣言聚焦2018年3月11日修憲事件,當時全國人大廢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為習近平無限期連任鋪平道路。這一改變被視為對憲法制衡的重大破壞,標誌著獨裁政治的進一步固化。自2012年上台以來,習近平通過強化黨的領導與個人崇拜,推動「偉大復興」口號,將中國推向更集中的專制體制。修憲後,其連任無法律障礙,權力進一步擴張,引發外界對中國領導人「終身制」的擔憂。

作者警告,這種政治單一化使社會開放與多元性被長期壓制,年輕一代難以看到民主改革的希望,中國的政治環境愈發封閉。 文章接著剖析近期事件,凸顯民眾苦難與政府壓迫的加劇。2022年的「清零政策」是典型例證,政府採取嚴苛封控措施,導致全國數億人生活受限。上海等地居民被長期隔離,缺乏食物與醫療資源,引發廣泛不滿。2022年末,上海封城期間的抗議潮成為標誌性事件,民眾走上街頭要求結束清零政策與改善民生。然而,政府非但未回應訴求,反而大規模鎮壓,數百名抗議者被捕,社交媒體內容被刪除,參與者甚至遭受暴力對待。這反映了政府對基本抗議自由的剝奪,民眾聲音被無情壓制,凸顯政權為維穩不惜犧牲公民權利。 本文另一焦點是「996工作制」,即每日早9點至晚9點、每週6天的勞動模式,廣泛存在於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科技企業。這種制度被批為「血汗工廠」,使年輕人身心俱疲,心理與健康問題激增。2021年,網絡討論與抗議引發社會共鳴,但政府未採取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措施,反而通過言論審查封殺不利聲音。

這種經濟剝削與言論壓制的交織,形成壓迫網絡,使青年與底層民眾陷入無職業選擇、無社會保障、無人身自由的困境,無法改變命運。大學生作為社會思想與文化先鋒,卻面臨嚴重壓制。 文章指出,政府通過思想管控與審查,迫使學子沉默。1989年天安門事件等歷史真相被教科書與媒體封鎖,社交平台相關討論被刪帖封禁,使學生陷入歷史盲區,無法從過去吸取教訓。學術活動中,涉及「政治改革」或「民主化」的討論常遭干預,組織者面臨追蹤、處罰甚至開除。2020年,南京大學李海鵬教授因批評現狀被開除,成為典型案例。這種思想與行動自由的缺失,使大學生聲音微弱,難以發揮變革作用。 為此,文章發出振聾發聵的號召,敦促大學生站出來,成為國家未來的希望與社會變革的先鋒。作者強調,若今日不行動,青年將成為歷史的受害者;若團結發聲,則能撼動強權。文章提出四項訴求: 一、結束一黨專政,推行多黨制與公正普選,確保公民參與政治; 二、解除言論與新聞審查,恢復知情權與批評自由; 三、加強社會保障,縮小貧富差距,提升教育、醫療、住房普及度; 四、建立法治社會,保障人權,嚴禁任意逮捕與不公審判,確保司法獨立。 宣言結尾以激昂語氣,呼籲同胞與學子為中國未來發聲,打造一個無謊言與暴力的民主、法治、公正社會。作者強調,學子是時代棟梁,其力量能改變國家命運。儘管挑戰重重,但團結的聲音足以點燃變革之火。林影與韓雙艷以個人身份與職銜署名,展現對此事業的堅定承諾。 這份宣言既是對專制體制的深刻控訴,也是對民主未來的熱切期盼。它激勵青年以勇氣與智慧,打破沉默,推動中國走向自由與尊嚴的新時代。對於海內外中國人而言,可謂春雷乍響,究竟能不能真的產生「燎原之勢」,還有待密切觀察。

raw-image
Google圖片

Google圖片

Google圖片

Google圖片

Google圖片

Google圖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4K會員
1.2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2025/04/27
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不僅是人工智能(AI)革命的領軍人物,更處於涵蓋文化、連結東西方科技生態的關鍵地位。他的台裔背景、全球視野與對未來科技的執著,使他成為Al時代的引領者。他的文化影響力、科技貢獻、對台灣的意義,以及其個人特質與挑戰,都值得各行各業的人都來認識他。
Thumbnail
2025/04/27
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不僅是人工智能(AI)革命的領軍人物,更處於涵蓋文化、連結東西方科技生態的關鍵地位。他的台裔背景、全球視野與對未來科技的執著,使他成為Al時代的引領者。他的文化影響力、科技貢獻、對台灣的意義,以及其個人特質與挑戰,都值得各行各業的人都來認識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阿苗邀請了大學時代的老師——林明昕政委,台大法律學院教授行政法的教授,來說明行政院覆議的理由。
Thumbnail
阿苗邀請了大學時代的老師——林明昕政委,台大法律學院教授行政法的教授,來說明行政院覆議的理由。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看到林飛帆的勵志故事誰不心動?雙標又如何?😃 說穿了只是不想被監督而已!
Thumbnail
看到林飛帆的勵志故事誰不心動?雙標又如何?😃 說穿了只是不想被監督而已!
Thumbnail
和平派」形象:對南北對話的迷戀 從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煥,韓國民主化之後,到現任尹錫悅總統,這些總統當中,不論左派右派,保守或是進步,有哪一位能夠真正理解國際政治赤裸裸的一面?
Thumbnail
和平派」形象:對南北對話的迷戀 從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煥,韓國民主化之後,到現任尹錫悅總統,這些總統當中,不論左派右派,保守或是進步,有哪一位能夠真正理解國際政治赤裸裸的一面?
Thumbnail
2006/07/22 在野黨曾經列舉十大理由,發動泛藍支持者上街,可謂聲勢浩大。但是今天回顧起來,卻像是船過水無痕。無怪乎近藍營的人士,頗有「人微言輕」之嘆,言談間對「泛綠」的學界同儕,很有羨妒的情緒,似乎認為我們的社會是以人廢言、雙重標準。這種台灣知識界的分野和正當性分殊化現象,非常值得深入檢討。
Thumbnail
2006/07/22 在野黨曾經列舉十大理由,發動泛藍支持者上街,可謂聲勢浩大。但是今天回顧起來,卻像是船過水無痕。無怪乎近藍營的人士,頗有「人微言輕」之嘆,言談間對「泛綠」的學界同儕,很有羨妒的情緒,似乎認為我們的社會是以人廢言、雙重標準。這種台灣知識界的分野和正當性分殊化現象,非常值得深入檢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