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專屬自己的波長--克里斯多福·諾蘭

打造專屬自己的波長--克里斯多福·諾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克里斯多夫諾蘭 #天能 #全面啟動 #星際效應

從電影《天能TENET 》開始,深深著迷於Christopher Edward Nolan 諾蘭導演的敘事能力。非線性、有時又搭配多條故事主軸的敘事方式,令人迷惑、似有若無,彷彿還沉浸在《全面啟動》的潛意識迷宮,看電影的時間都過了,而世界仍然停留在電影的震撼裡。

別想去理解它,去感受它。--《天能》

前陣子買了漫遊者出版的專書介紹,介紹他每部電影的設計概念與這位鬼才導演的發跡。裡面提及諾蘭導演對時間和感知的探索,貫穿在他的每一部作品當中。從人群中的孤獨感到存在焦慮、潛意識世界、恐懼的總和到對科學新知的探索,獨到的表現手法,就像我在不知道導演是誰的情況下再看一次《星際效應》,隨即猜測是諾蘭的作品一樣。總有那麼個線索或者是感覺,共通的調性與氛圍,傳遞著導演的精闢眼光。

很喜歡書裡的一句註解:「打從一開始,他就有專屬自己的波長。」就像「所有的建築,特別是優秀的建築,都含有敘事的成分。」透過諾蘭導演,我們看見更大的可能性,也看見科學的推演。意識、潛意識、時間、熵、奇異點失憶、焦慮、孤單、恐懼、內外衝突、親子間張力都在導演的超現實世界、影像與配樂音效堆疊出令人驚嘆的電影感受。

天能TENET 電影的時間觀

主角策畫一系列的行動和救援,在時間的軸裡轉化來去,或者是從過去到未來改變狀態,或者是從時間的兩方同時並行,呈現出「時間的過去、現在、未來」可以併行存在的現象。也許大家混亂,但是參考霍金的書籍《時間簡史》,可以發現科學家們提出量子力學與蟲洞、空間扭曲而產生的時間旅行,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只是,當暮光之城最帥氣吸血鬼Robert Pattinson飾演的尼爾,明知道出任務的過程會犧牲自己。若是你,你是否還會義無反顧地重返現場?

「難道,原因不該是在結果之前嗎?」

「不,那只是我們看待時間的方式。」

其實,針對「現在、過去、未來時間性」探討的電影有好幾部,每部電影結束後,都讓我留下深深遺憾,總覺得「未完。待續」,是個頗殘忍令人揪心的結局。有時,是主角未走完的人生;有時,是主角未完成的心願;有時,則是遺留在世界某個角落的牽掛。那一抹淡淡、幽幽的惆悵,像雲彩劃過天際,即便消散了,你還是記得它曾經美好的存在。這樣針對的時間解讀,是種奢侈。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改編自奇幻小說對於馬克吐溫的文字發想:如果我們出生時80歲,而後漸漸接近18歲,人生會更美好。就文字表述而言,是真的挺美好。但是,對於劇中的班傑明和一輩子相愛的黛西,則是場註定走不到結果的悲劇。你是選擇與伴侶一起白頭偕老,還是,人生因越年輕而不得以分離?

你的名字

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君の名は》描述少女三葉與三年後的少年瀧,因為彗星撞擊地球,透過「結界」壓縮時間造成的靈魂互換。每次短暫的連結、來不及寫下的『喜歡你』、茫茫人海中若有似無的找尋。一遍又一遍,終了劇末的一個擦肩,「我是不是在哪裡看過你?」「我也是。」「你的名字?」沒有說出口的結局,更讓人遐想,到底是相遇,又或者錯過。

#所有事情好壞都取決於我們看事情的角度 #時間重疊 #共時性

#共時性是上帝隱姓埋名的方式BY愛因斯坦

avatar-img
人生自我賦能之旅
0會員
10內容數
人生總在困難、困擾、困惑中成長,也總是遇到無窮盡的問題,要如何自處和因應呢? 無法總是依靠他人,就學學自我賦能吧~~ 沙龍中分享覺察、個人成長、療癒系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生自我賦能之旅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套適合大眾的四個階段12堂自我內在朝聖之路,從自我覺察到目標執行,作者透過親身經歷分享了自己的內心成長歷程。通過書籍的閱讀和精神寄託,找到自己與內心對話的方式。
「你的靈魂便是整個世界」 原來,文學真的是哲學的後花園,用最美的詩句展現生命真諦。 所以,有些人是「眼睛看到了,才選擇相信」; 有些人是「選擇相信了,眼睛才看到」。 是怎樣的意識才能看見靈魂的世界性呢?
我們常形容一個人,空靈。 甚麼意思呢? 指有著超脫世俗的眼光和氣質;又或者我們形容一個人,有靈性:比喻對方單純、善解人意、聰慧、有悟性、感受力強,安靜卻又強烈存在。
2017年底的泰國寺廟心靈之旅,讓我體會靈性禪修的意義。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於是,我找了幾個方向想更一步了解。 作者: 大衛.霍金斯 譯者: 蔡孟璇 3. 生活即意識:意識法則。
記得我問了一句:你享受目前當僧侶的生活嗎? 所以個人認為,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也認為,擁有多少無須高調宣傳,參與多少禪修活動其實不代表擁有相同的智慧,我們同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降低物質欲望。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套適合大眾的四個階段12堂自我內在朝聖之路,從自我覺察到目標執行,作者透過親身經歷分享了自己的內心成長歷程。通過書籍的閱讀和精神寄託,找到自己與內心對話的方式。
「你的靈魂便是整個世界」 原來,文學真的是哲學的後花園,用最美的詩句展現生命真諦。 所以,有些人是「眼睛看到了,才選擇相信」; 有些人是「選擇相信了,眼睛才看到」。 是怎樣的意識才能看見靈魂的世界性呢?
我們常形容一個人,空靈。 甚麼意思呢? 指有著超脫世俗的眼光和氣質;又或者我們形容一個人,有靈性:比喻對方單純、善解人意、聰慧、有悟性、感受力強,安靜卻又強烈存在。
2017年底的泰國寺廟心靈之旅,讓我體會靈性禪修的意義。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於是,我找了幾個方向想更一步了解。 作者: 大衛.霍金斯 譯者: 蔡孟璇 3. 生活即意識:意識法則。
記得我問了一句:你享受目前當僧侶的生活嗎? 所以個人認為,靈性,是一種內在、主觀、隱私的,是一種對人事物的高度領悟,與高度感知,甚至知覺自己在任何環境與情緒的狀態,持續修練自己內在。也認為,擁有多少無須高調宣傳,參與多少禪修活動其實不代表擁有相同的智慧,我們同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降低物質欲望。